在单位是一个好老师,在家里却未必是好家长。很多老师面对众多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众多的问题,却对家里一个熊孩子,一筹莫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出门拿东西,遇到了同住一个小区的小学老师。她喊住了我,因为她孩子在我们五中上八年级,所以,有些事她想跟我咨询一下。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家长。
焦虑的家长
面对孩子每况愈下的成绩,她焦虑;面对孩子不好的学习习惯,她怒火中烧!面对孩子所处的班级内学生谈恋爱盛行,她的孩子居然充当传话者,她焦虑加愤怒;面对孩子自得于自己的成绩,不思进取,她束手无策;面对孩子不写自己给她额外布置的作业,她望“卷”兴叹。
她说:“我要成神经病了!怎么办?我每天一想到这些,就睡不好,陷入了焦虑之中。我该怎么办?我能把我的学生教育的非常优秀,我有四个学生参加县里作文比赛,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家长对孩子的进步都特别满意,都对我是感恩戴德。结果,我自己的孩子却是这样让我揪心。我怎么办呀?”
家教的问题
为什么一个优秀的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都游刃有余,面对自己一个孩子,却显得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最终无奈至极呢?通过我们深入聊天,我发现,她存在以下问题:
1.喜欢拿优秀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喜欢说:你看人家谁谁谁,你怎么就不能像她那样呢?
2.总是感觉孩子做的不好,总是训斥孩子,生气的时候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不能经常鼓励孩子,而是总是发现孩子做的不够好。对于孩子的优点不能及时表扬。
3.孩子一旦惹自己生气了,她还会甩脸子,使性子,还要让孩子去哄自己。
4.夫妻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父亲属于迁就纵容型,孩子就认为父亲疼自己,听父亲的(父亲其实也没有要求她什么),认为母亲啰嗦。
5.在关键的时间点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只顾自己专业发展,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只看一些搞笑好玩的书籍,而不是喜欢看“书”。不能吃苦,容易满足。
经过我俩一聊天,一分析。她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在家庭这所学校里,她表现的不仅不优秀,甚至不及格。比如:该出手的时候,没出手;该表扬的时候没表扬;该引领的时候,任性的耍性子;不该攀比的时候,硬是让自己孩子生活在人家孩子的阴影下。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不说不知道,一说,发现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做到以下几点:
1.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尊重
正因为自己非常优秀,所以,她总是以大人的视角和标准去要求孩子,于是看不起孩子的行为。于是,经常贬低训斥孩子,于是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不听母亲的话:反正无论我怎样做也入不了你的法眼,你反正看不上我,我为啥要听你的?
有时候高兴起来了,夸奖孩子,却又不能实事求是地夸奖,而是夸大其词,于是孩子感觉妈妈太虚伪,被批评惯了,就把这话当做反话听,以为母亲在讽刺自己,于是愈发感受不到来自母亲的尊重。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看孩子做事。以自己同岁月的标准去比照孩子的行为,正确评价孩子,让孩子自信起来。经常呗鄙视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梦想,也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