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把最大的厅让出来专门做了这一期立体主义辉煌十年的展览。因为合作伙伴包括巴塞尔美术馆,所以2019年3月至8月,展品还将移至瑞士巴塞尔展出。
展览按照编年体顺序将展品进行排列,划分成十几个小单元。从立体主义艺术形式上的借鉴,到塞尚为其所做的技术和思想上的启蒙,再到几位“明星”艺术家对立体主义表达体系的探索...展览的前半段就已显示出展览在艺术史学术性上的高标准考量。按照这样的标准,这次展览也可算得上是质量很高了。
然而展览自中段开始介绍1911年的立体主义沙龙时起,便从时间脉络的横向叙述摇身跃起,划出纵向的深度,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位艺术史爱好者不太熟悉、但在历史上同样有着显赫地位的艺术家。其中包括Delaunay、Léger、Gleizes、Metzinger、Le Fauconner等。这也进一步凸显出立体主义当时在法国的繁荣发展。
随着沿时间轴的叙述推进,纵向深度转变为对立体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现。尤其是立体主义在粘贴和拼接画,以及雕塑中的运用。
连续四年(1911至1914年)专门为其组织的沙龙,使立体主义的表达既成熟又多样化。大师们的一些画作在视觉上简直难以分辨彼此(例如布拉克和毕加索这对棋逢对手的大师)。还有一些后来的其它艺术潮流的代表人物的名字也出现在立体主义沙龙的名单上,例如夏加尔、阿契本科、马列维奇等。他们展出的画作,有些如果不看名字,简直不敢相信是由他们所做。因为与他们之后成名的风格大相径庭。
由于立体主义有着明确的视觉语言表达系统,而且平时所见的展览也多是寻找所谓“典型”的作品来代表立体主义,所以使得大众对立体主义形成了一些偏见,脑海中的立体主义总是很类似的某一类样子。但其实,立体主义内部表达手法非常丰富。立体主义就像是一场龙卷风席卷了整个现代绘画,几乎所有艺术家都“赶时髦”或不得不采用这套语言表达系统,但同时也将各自原有的风格以及后来形成的偏好结合起来。比如,夏加尔的立体主义作品还是偏爱色彩,Léger的立体主义仍然偏中混搭和抽象,而Sonia Delaunay也显露出对色彩以及“装饰性”的倾向。
展览的题目虽是指明截止到1917年立体主义之火开始熄灭之时,但展览实际展览的内容却一直延伸至20年代。策展人花费许多篇幅来展现立体主义衰落的同时新的艺术理念和风格又是如何纷纷破壳而出的。除了前面已提到的名字,还包括了卢梭、杜尚、马蒂斯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深度了解艺术的收藏家是如何发现毕加索、Derain等人的画作与Apollinaire、Max Jacob的诗歌之间的私密联系,并一同“捆绑式”收藏的。
立体主义像其它任何一个艺术运动一样,表面上看是形式上的变革,而其实都是思想上的、理念上的改变所致。展览本身并不可能去剖析和展开美学层面的分析,但在一些展品的小字介绍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引自艺术家自己艺术理论著作的文字,以及类似艺术研究者所采用的艺术哲学语言的论述。这应该算是这个展览额外的惊喜,也是其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学术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