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远方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初二的女儿成绩下降的很厉害,而且脾气变得很急躁,亲子关系也非常差。她很着急,在网上听了课程,也在本地找了几个心理老师。不管是课程,还是心理老师,都告诉她,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教养的问题,更主要是妈妈的问题。
这位妈妈的心情可想而知,内疚、自责、后悔、着急,又无奈。很偶然的,她在一个学习群里,得知我是做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就迫不及待地打了电话过来。
现在精神动力理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都非常流行,基本观点就是“原生家庭很重要,妈妈的教养更重要”。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当然有!孩子先天遗传来自父母,后天教养来也来自父母;而父母中,不管是生育,还是养育,母亲都担任了更重要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的问题,没有错。
但这种说法,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我想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为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很复杂、也是很精巧的过程,影响孩子学习的,除了亲子关系不良、考试恐惧、过度期待和习得性无助等心理因素,更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原因。
仅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解释和改变学习问题,是非常单薄的。试想传统的心理咨询一周一次,少则三个月,长则几年,孩子的心理问题即使解决了,这么长时间,学习的内容也拉下了。学习成绩上不去,甚至更差,原来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又会出现。
而且这种解释会让父母陷入自责中,孩子呢,如果觉得自己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就容易怨恨父母,把问题都推到父母身上去,放弃自己的责任,退缩到“自伤自怜”中,回避现实问题。
我们常说,没有完美的孩子。其实,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也就没办法积累经验。你说,现在不是有二胎了吗,可以从老大身上积累经验啊。先别说有了小宝,大宝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就算大宝愉快接受了有弟弟妹妹的事实,两个孩子的生理、心理也不会完全一样,大宝的经验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搬。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第一次,每位父母的抚育也同样是第一次。都是第一次,免不了磕磕碰碰,互相伤害的也难免,说父母伤害孩子的心理,孩子也会伤害父母的心理嘛。只不过父母的承受力会强一点。
工作的关系,我近距离接触过100多位孩和他们的父母。在我有限的经验里,除了少数极度恶劣的父母,我想,大多数父母,就和我一样普普通通。孩子淘气时,会大喊大叫;孩子进步,会喜笑言开……有时候觉得孩子是天使,有时候觉得孩子是恶魔,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去爱孩子,虽然不完美,但是真心。
作为一个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这样说自己的同行,好像很不仁义。说实在的,回到两年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说同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我,只会处理心理问题,不会处理学习问题。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一直在学习、研究和实践孩子的学习心理辅导,由衷地感觉孩子的学习心理辅导,确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不仅是心理辅导,还有学习辅导;不仅要当心理专家,还要当学习专家。
孩子心理上出问题,肯定会影响学习成绩,或早或晚,或多或少;而孩子学习成绩出问题,肯定也会影响心理状态。两者相互交织。
例如,中的孩子,因为父母粗暴的处理了他和女同学的关系,导致他潜意识里怨恨父母,而停止成长,学习成绩下降。中的孩子,因为初中时的一次误会,在心里埋下创伤,学习状态全无。
这些心理问题不解决,孩子就不会有平静的情绪,没办法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这就是学习问题产生的第一个层次:想学,学不进去。我们总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考试发挥失常,都属于这个层次的问题。
学习状态问题,总是伴随情绪问题,所以最适用于心理辅导。当然,这个心理辅导必须时间短、见效快,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让孩子进入想学习、能学习的状态,学习时能够专注。用元认知的学习行为诊断和辅导技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孩子年龄小或者不配合或者学习动机不足,则用艺术治疗配合辅导,消除孩子的心障,再进行元认知技术进行后续的学习行为塑造。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流程的问题。有学习流程的孩子,会自己主动的学习。张同鉴的学习流程认为,学习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寻疑,是学习流程的第一步。寻疑后,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状态,确定是即时解决,还是暂存后解决。这是解疑。暂存的问题,三天内必须解决,这符合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第四步是巩固,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巩固暂存本上的内容,强化后存入长时记忆。
孩子如何能够将这四步流程习惯化,那么学习就不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有时跟不上了,有时想跑快点,又不允许。而是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随之而来的掌控感和成就感,又会成为保持学习热情的情绪推动力。
到了这一步,孩子的学习成绩至少是中上等了。这就到了第三个层次,学习策略的层次。
包括学习的一般策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比如复述、暗示学习、思维导图、类型练习、错题订正等方法的使用;还包括文科和理科不同的学习策略。
很多孩子偏科,除了学习情绪上的喜欢和不喜欢引发的上课状态导致的,更多的是理科好的孩子不能掌握文科的学习策略,认为文科就是死记硬背,不去理解文科知识背后的脉络,更不去训练文科的解题格式。造成会背,但不会答。
而文科好的孩子呢,往往注重文字的感觉,而缺少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学理科时,很容易被情绪带着走,不是从条件和概念去解题,而是用想象去解题:不是这个题按知识点要怎么答,而是我认为它要怎么答。
如果从学习状态、学习流程和学习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学习诊断和辅导,掌握学习的科学规律,孩子就能够很快的通过“行动-成功-再行动-失败—又行动-?”的痛苦挣扎期,完成原始积累,跃入“行动-成功-再行动-再成功”的正向循环中。
如果把学习比做沙漠赛车,学习状态就是车况,学习流程就是GPRS,学习策略就是面对不同路况的驾驶技巧。
良好的车况是赛车车的基础,所以车要定期保养,否则可能半途抛锚或者车仰人翻。
好的GPRS能让你找到通往终点的最短的路,而坏的GPRS会把你导向错误的地点。
平时看起来最牛的驾驶技术,没有好车和准确GPRS的保障,最多也就在家门口的做个“飚车侠”。
想当真正的赛车手,三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