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宝宝从三个月大小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影像产生兴趣,当他们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时候,慢慢的去认识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
良好的自我认识,可以培养宝贝的自理能力,而且也可以发展宝宝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宝贝的自我意识,让他更有主见。
每次出门前,想想也会学着像我们一样穿鞋,所以我通常会准备2双鞋让想想自己做主选择他想要穿哪一双。想想会把不想穿的那一双放回去原位,剩下的那一双就是想想选择的。
我们都懂一次性不要给宝贝们太多选择或者太多的玩具。大家都知道玩具多了,宝贝们就东摸一下,西看一下,看完就扔,不会认真对待也不会仔细研究。
所以在鞋子的选择上面也遵循同样的道理,重点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权,而不是在孩子面临太多鞋子而迷惘失措的时候,我们简单粗暴的就替孩子做出了决定。
选择鞋子之后,由于想想还不能够完全自主穿鞋,所有我都会协助他,先告诉她左脚穿进去,接着右脚伸进去鞋子里面。最后说谢谢配合。慢慢的想想也会说Thank you.
我们再说左脚右脚或者在帮忙穿衣服的时候说左手右手等,都是潜移默化的给他知道如何去分辨左右,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在孩子们从爬到走再到跑的时候,他就已经具备空间概念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给他加入左右的概念,空间和方位的能力增强了,孩子的左脑也就积极的调动起来了。
因为孩子是天生的右脑偏好者,我们就是帮助他们懂得结合使用左脑的引领者。
宝贝们最初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模仿来复制的。就是想想模仿着我或者他爸爸出门穿靴一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常孩子们模仿最多的也是来自父母的言行举止等。
模仿作为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热门研究主题。模仿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行为,通过模仿,我们不仅可以与他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人际互动与沟通,而且可以迅速地掌握各种技能,传播大量观念,延续文化。儿童在其婴幼儿阶段,由于语言能力的匮乏,模仿在其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梅尔佐夫和普林茨(Meltzoff&Prinz)指出婴幼儿在模仿过程中学会了区分自我(self)与他人(other),模仿能力的发展维系并增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来源:网络)
星期天的时候,我带着想想去了商场的小游乐园,这个小游乐园用围栏圈起来,然后里面铺满了决明子,小朋友们在铺满决明子的地盘里面可以玩挖沙等自娱自乐的活动。
(↑ 地面上看着像细沙的就是决明子)
想想的旁边是一个大概5,6岁的小女孩在玩过家家,就是把决明子放在小杯子和小碟子里面,端给旁边的爸爸吃,爸爸就立马装作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了。爸爸吃完之后就把碟和杯还给了小女孩,并且说道,感谢小女孩准备的美味食物。
想想就一直看着这一幕,我心里觉得,下一步想想就应该装一份决明子当做食物,递给我吃,我也是很认真的做出品尝的样子,并且夸张的说道很好吃。
结果,结果.....想想直接蹲下去挖了一勺决明子,迅速的把决明子喂进了自己的嘴里面。幼幼细细的决明子糊了想想满嘴,把我惊得直接上手把掏想想嘴巴里面的决明子。想想还很开心的笑着躲避我,不要我碰他嘴巴。
最后还是想想估计觉得这个决明子真的很难吃,才自己吐出来的。
这模仿能力的打开方式也是惊呆我了。直接把决明子喂进了自己的嘴巴,不是像小姐姐那样应该是准备给我吃吗?
从一开始想想玩这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给想想明确表明了,这个决明子不可以吃的,想想也一直把这个决明子当做沙子的。结果,被这对父女打开了想想的新思路。
回去的路上,我慢慢的帮助想想去回忆他为什么吃下了决明子,给想想知道叔叔和小姐姐是在玩“过家家”游戏。也给想想重申这个决明子是不可以吃的,以后如果想要吃什么东西,让妈妈知道,妈妈的小心脏受不起呀。
想想开启了特立独行的“模仿”方式。
为了有一个大环境培养想想的阅读兴趣,在周末的时候,我会带着想想去图书馆。对想想来说,图书馆就是他的游乐园,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本书就丢一本。
想想每次都会跑到别人的桌子上面凑热闹。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人家,他们通常就会大方的给想想分享桌子和绘本等。
上面的图片是一个爸爸带着2个孩子在图书馆的小书桌上面认真的跟着孩子手指的地方给孩子们讲着故事。期间,可以一直听到男孩和女孩的声音,“爹地,爹地,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什么的?”
想想坐在了大姐姐让出位置上面,也开始认(zhuang)认(mu)真(zuo)真(yang)的用小手指指点点着绘本,嘴巴里面对着这个别人家的爹地,也开始了叫“爹地”模式。
这可把我尴尬的。直接给对面的别人家的爸爸解释,想想听到你的孩子叫你爹地,他就以为你就是叫“爹地”,所有就称呼你是爹地了,他并不是非常明白爹地的意思,以为每个人都叫爹地的。
这个绕口的解释估计把人家爹地给绕晕了。最后也是尴尬的表示,没关系没关系,哈哈哈。
我抱走了想想,给想想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爸爸和妈妈,那个叔叔是姐姐和哥哥的爸爸,不是想想的爸爸。还赶紧打电话给老公,让想想知道想想的爸爸在等着想想回家呢。
一千个人眼中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孩子眼中看到的行为或者语言,也会被孩子们模仿出不同的含义或者行为等。
就像目前悄然在各大平台上架的邪典动画平一样,情节和画面都很变态血腥。这些邪典动画在分不清“幻想”和“事实”的孩子面前也是非常具有模仿性的。这些血腥的画面,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无时无刻的模仿中,多观察,多陪伴。
而不是放任孩子去自由模仿,孩子眼中的自由模仿很有可能是他们错误的理解下发生的错误的言行。
模仿也是需要受到限制的。这个限制可以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这个限制就是父母和亲人的陪伴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示范和错误的模仿。
天马行空的,特立独行的模仿都不怕,因为我们都懂这些不是暴力血腥,不良嗜好的模仿,而是孩子们探索的模仿。
如果你爱好阅读,就让孩子模仿你的认真阅读吧;如果你爱好金钱,就让孩子模仿你如何理财吧;如果你爱好运动,就让孩子模仿你如何锻炼吧;如果你爱好绘画,就让孩子模仿你一起画画吧;如果你爱好音乐,就让孩子模仿你一起弹奏乐器吧...........
多陪陪我们的孩子,他们还小,世界很大,给他们建立一个安全的大环境,让他们摸索模仿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