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濡物者也:那些在温柔雨声里浸润千年的诗句

雨,濡物者也

雨这一意象,一直在唐诗宋词里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雨总是给人萧瑟颓靡之感吗?私以为并不是。雨的作用,更是平添一种中式罗曼蒂克的色彩——例如义山的巴山夜雨共剪西烛,例如黛玉独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例如小山柔美明媚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所有的场景,事隔经年,会披上一层朦胧缠绵的滤镜,让人遐想万千;假如那个场景又有雨的润色,那么无疑更会让人心旌遥遥,恨不能穿越回那个情深深雨蒙蒙的当年了。


01《虞美人 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图片选自花瓣网

第一次读到这首词是在看玄幻小说作家沧月的书里。不记得是哪一本了,只记得写在开头。后面注一行——蒋捷《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觉得无限的美,是高烛明暗的西楼,帷幔几重看不清,红烛在帐上透出昏明层叠的影。离开喧哗,独立楼上,天地潇然也是没有苍凉之意的。

而壮年听雨,江阔云低,却已是世事荒茫,寒枝捡尽,却也无枝可依而已。更不敢读断雁叫西风了。

我只喜欢少年听雨歌楼上两句,不愿读后阕。没有蒋捷那样的经历与阅历,自然无法体会鬓已星星也的无奈。

“红烛昏罗帐”这五个字在唇边婉转低回,教人想起苏轼那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都是艳到极致,于雨夜晚凉之中透出尘世的热闹来。夜雨声里红烛高烧,可以没有琴瑟丝竹,只听雨声就够了。就着雨声和灯影,畅聊至天明可否尽欢呢?

回想少年情事,年少轻狂,眉宇间都藏着狂狷与戾妄。而今人老国亡,雨依旧是当年情色,无情似此间东流水,一任点滴到天明。

清《四库总目提要》评:“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jǔ yuē,规矩、法度之意)。”

蒋捷诗工如此,此诗中三幅听雨之景,三段说尽人生况味,读来如同经年,不禁低回叹息。在低谷,也别放弃;风光时,也别狂傲。人生淡烟雾霭,盛筵萧寂,其实都是寻常。


02《春雨》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图片选自花瓣网

隔着好像有千万里的水帘,你在小楼烛影里,看不清你的脸却知道你眼底必有悲哀的颜色。

隔着好像有千万里的水帘,你在檐下雨声里,听不见你的独白却感受得到凉薄水汽里你炽热的心跳。

不知道过了有多辽远的时间,我只能看到一盏灯,就这样离开了。细雨朦胧没有身形,唯有暖黄色的灯光孤独前进。

这句最早接触也是在沧月的小说里面。《碧城》,她以干净空灵的笔调描绘了李商隐与名门闺秀注定不可成全的爱情。全文插叙,伴以义山小诗,空山灵雨,枫染霜林,读来满口锦绣。

元好问对于李商隐的诗做了很好的评述:“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西昆”就指李商隐,“郑笺”泛指对古籍的笺注。义山的诗总是写的隐晦迷离,难以作解,更添了神秘扑朔的色彩,引人遐想。

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可以在脑海中慢慢构建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身临其境去体会。

我隔着水帘望着你的时候,虽然触碰不到你,不能和你言语;可是我的心是热的,你应该可以体会到。可是当我离开你,独自一人走在雨中无人的街上,我的心却冷了——我不知道你站在灯火葳蕤的小楼上推窗看我,灯光在雨中模糊不清,同样也在思念我。


03《忆王孙》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宁谧到仿佛瞬间就可以穿越回去。晚来天欲雨,门留黄昏住。天地之间唯闻得雨打梨花簌簌,为君洗手作羹汤,出门摘只撷着凉薄雨意的梨花。将梨花带雨炖进汤,仿佛还能闻到梨花的清香。妾心独念,不知君可喝得?

梨花庭院

当然了,原诗是首闺怨诗,她的郎君自然是喝不到的。读诗或许也不必总是身临其境,不然现代通讯如此快捷的情侣们,自然是读不下去当年鸿雁传书书难觅的恼恨了。我们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意境去表达思念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会去再现水阔鱼沉无处问的落寞。

蔡义江《宋词精粹解读》:小令如绝句,易成而难工,最重神韵。此词利用传统意象,将芳草、烟柳、杜鹃、春雨、梨花诸物与所抒离恨别绪结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所以意境深远而韵味悠长。


04《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住在绵长的小巷里,前门是青石板铺就的滑滑的小路,后门停着一艘小船,临水停靠。住在高高的阁楼里,在沁凉的雨夜从上灯时分一直睡到天明。还在回味一夜的清凉安静,就听到深巷里卖杏花的叫卖声——一夜雨打杏花,应该能卖不少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句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多么神仙一样的日子。然而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自然在写诗的时候也不忘家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他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略去陆先生的家国情怀不讲,这首诗便少了些尘土气。可是如果略去陆先生的家国情怀不讲,这首诗便少了含蓄蕴藉,变得单薄乏味起来。

写尽江南春

诗词鉴赏可以自行百度,但“小楼一夜听春雨”这句真有必要体会。如何体会?先人早已替我们总结得不能再到位:“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清·舒位《书剑南诗集序》)

何以春愁?其实还是离不开陆先生的庙堂之思。


文中落雨,笔笔生花的诗句不胜枚举,篇幅所限,只举了这四个例子。算来,雨应该可以算得上迁客骚人遣词造句用的最多的意象之一了。

人们都说艳阳是好天气,可是也总有人独爱轻风细雨的舒适温存。我们回不去当年挑灯照影雨夜何欢的公元一千年了,可是若我们细心,总能在字里行间与作者心神合一,妙不可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