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姐姐闲聊的时候她说,如果孩子考不上公立大学也要花钱让孩子读一个大学,要让孩子了解一下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去认识更多的人见更广阔的世界。听到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两天网友热议的话题-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都是有出息的人会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会出人头地会成功,可我对于出人头地是什么样子,成功是什么样子一无所知。无数个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只能活成被寄予厚望的样子,拼了命的学,没日没夜地和时间竞赛,因为他们的肩负着整个家族几个世代的期望。当他们历经磨难终于迈进大学之后,没有老师父母督促学习,没有高考的重担压在身上,有的同学,突然像没头的苍蝇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而有的同学,由于他们在读大学之前有足够宽阔的眼界,有明确的目标,大学更像是他们能够汲取足够养分的土壤,让他们茁壮成长全面发展。如此,当大学四年过去,一些依旧找不到方向的人就开始怀疑,大学四年似乎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很大的帮助,那我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实不相瞒,在前段时间面临就业时候的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否定大学四年带给我的收获,他们似乎对于我从理论到实践并没起到我理想中的作用。甚至那段时间我对“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深信不疑,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小时候就具有一定的眼界、格局、素养、知识储备,才能在步入大学甚至更早的时候深耕自己,才能在找工作时填满简历具有直接上手工作的能力。而具备这样能力的人,他们往往光鲜亮丽生而不凡,他们有雄厚的家庭背景、高素质有远见的父母,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他们自信、开朗、阳光、有能力,他们具备这个社会用人的基本要素。而那些把高考作为唯一翻身机会的、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同学,可能从选择专业这一步就迈错了方向,他们没有父母参考,不知道这些专业都是什么,不知道什么专业是社会紧缺,也不知道自己会对那个专业知识感兴趣,只能怀着试试的心态选择、学习,甚至学不会还要怀疑自己。然后在找工作时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薄弱,想要转行到别的专业却发现自己一无所知,就开始问自己,大学究竟带给自己什么。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数十年过关斩将披荆斩棘,或许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可我能承认自己平凡,却不甘承认自己平庸,我不想否认自己,也不想否认掉我大学四年的努力,直到我读到这样一句话“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拥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声音,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情,但书本给了我所有的智慧和感情。”所以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更包容地看待这个世界,是为了通过理性或感性的方式去判断一件事物的对错包括他们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为了你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行走的时候,多一份行为的缰绳,少一份思想的枷锁。
回看高考,它真的只是一个经历而已,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我们所学习的每一个字看过的每一本书,它都会垫在我们脚下将我们越抬越高。到时候就会慢慢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也有很多精彩的人。读大学的价值,在于构建自己的世界观,让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人。站在高处,你可以选择向下看,但在低处,你别无选择。取决于你眼里看到什么的,是你的文化背景、你的知识结构、你全部的人生经历。我想,这便是读大学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