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近日在Ins上发了一张照片,一个老式搪瓷盆正在醒着一瓶「Penfolds Bin 95 Grange」,配了一句话:「给爷爷带瓶酒,朋友说醒半小时喝最好」。
咋一看画面简直不敢直视,评论区更是热闹。
有开心的:
「哈哈哈」
有开涮的:
「这醒酒器挺横啊」
「干了这盆酱油」
「好像刚放的猪血」
「你有酒,你爷爷要给你讲故事吗?」
有识货的:
「Grange,老板阔气」
「三千多的酒这是准备用勺舀着喝吗?」
有瞎说的:
「你那朋友瞎说,酒开了不喝一会酒精就跑了」
有惋惜的:
「边喝边醒才有意思」
「红酒感到心塞,入住毛坯房既视感」
「拿铁碗醒酒?酒碰到金属味道就会改变,虽然是奔富,但也是酒啊,不要这么浪费」
有安利的:
「想学如何醒酒?如何选择正确的醒酒器,请加微信公众号:葡萄酒生活美学」
有看透的:
「他在搞笑,认真你就输了」
醒着的虽然是有「澳洲酒王」之称的Penfolds Bin 95 Grange,但显然韩寒不是在显摆酒,倒好似在借自己就地取材乱醒酒的作为,讽刺那些装腔作势用华丽醒酒器醒酒的附庸风雅之辈。
所以,我还是最欣赏「他在搞笑,认真你就输了」。
韩寒到底懂不懂葡萄酒?
2012年的时候,他确实不懂。
2012年韩寒大战方舟子写的博文「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 」,正经解释自己的英语水平,大方承认自己连葡萄酒怎么读都搞错。
以下是原文:
至于我的英语水平,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在汽车运动的专业领域,我比大部分的英语教授都要强……不过出了专业领域,可能点菜都会困难,土豆和番茄都分不清楚。我的朋友春树小姑娘开玩笑说我不会说“葡萄酒”的英语。春树老师一直是个很可爱有才华的姑娘。不过不会说“葡萄酒”这也很正常,我不太喝酒,我只知道酒是****Wine****,但不知道葡萄酒是什么,甚至因为长久不说及“酒”这个单词,有一次甚至说成了翅膀。
翅膀的英文是Wing,能把Wine说成Wing,英语水平如何就不评论了,但从「我只知道酒是Wine」这句看得出韩寒真不怎么喝葡萄酒,也真不怎么了解葡萄酒。
但春树揭短韩寒不会说「葡萄酒」已是2008年的旧事了,如今韩寒用酒王孝敬爷爷,已是长远的进步。
哪怕这照片是为再次表达自己确实不懂酒,也没什么好指责,毕竟喝酒是无门槛的事。
但只怕酒还未到适饮期,他用搪瓷盆醒半个小时后,再用照片里隐现的一次性杯子喝下去,咂么砸么嘴,来一句「澳洲酒王也不过如此。」
「Penfolds Bin 95 Grange」是何方大酒?
「Penfolds Bin 95 Grange」常被翻译成「奔富葛兰许」,奔富是澳洲最知名的酒业巨头,葛兰许是奔富最昂贵的葡萄酒。
国内常见的Bin2/Bin128/Bin389/Bin407也都是奔富的产品。Bin是酒窖的意思,奔富酒厂的葡萄酒太多,在酒瓶贴标前难以区分,酿酒师就在不同的储酒室上挂一个牌子,写下不同的数字来标记。
奔富前酿酒师Max Schubert有机会在1950年去法国波尔多品尝过陈年40-50年之久的葡萄酒,依然十分美味,大受鼓舞的他决定要在澳洲也酿出与众不同又耐久存的好酒,第二年就开始试水酿造,Grange就此诞生。
如今,葛兰许用澳洲代表性红葡萄西拉子(Shiraz)和一小部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混酿,葡萄来自不同的产区,之后要在美国橡木桶中熟成18-20个月。
1990年的葛兰许,酒庄给出的适饮期(适合饮用的时间)建议是从现在到2045年,如果葡萄酒真能按酒庄料想一样发展,岂不是美好的风味还能保持近30年?
2008年的葛兰许,酒庄给出的适饮期建议是从2020年到2055年,意思是等一等,等到大约2020年葡萄酒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开开心心喝了。
但除了收藏家和葡萄酒资深饮家,没多少人能眼巴巴看一瓶酒在酒柜里躺上十几年,自己却老的比酒还快。更何况没有酒柜、偶尔大手笔买一瓶千块葡萄酒的大有人在,买回家搁哪都不知道,还是开掉及时行乐吧。
这时葡萄酒还很年轻,香气可能还很封闭,单宁可能还张牙舞爪很艰涩,几千块的酒喝起来不如几十块的口感。不是酒徒有其名,而是在残暴“杀幼”。
这时,把葡萄酒换瓶醒酒,或许能让酒从睡梦里醒一醒。
葡萄酒应该如何醒酒?
实话来说,这是个很难有答案的问题。
醒酒的过程其实就是让葡萄酒接触空气。
如果只是开瓶,让葡萄酒留在瓶中直接醒酒,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产生的作用可能相当有限,很难演变出更丰富的香气,大多只能除去怪味。
把酒倒进醒酒器里,醒酒器大大的肚子可以增加葡萄酒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若能让葡萄酒沿着瓶壁流入瓶底,与瓶壁的碰撞更能增加与空气接触的机会。
日漫「神之雫」里的男主角就是用这种华丽的醒酒方式急救了一瓶沉睡的稀有名酒李其堡(Richebourg),客人闻过醒后的里奇堡露出了老年痴呆式的笑容。
对于一瓶年轻、口感艰涩的葡萄酒,这种方式理论上会让单宁因氧化而变得不那么生硬,但一些原本就稀微美妙的香气可能会消失无踪。还很有可能因为醒酒过度而让酒的口味失去均衡。
最早,把葡萄酒换瓶只是为了去除酒里因单宁和色素等物质随陈年的聚合而产生的沉淀,也叫酒渣,大多只在陈年时间长的酒里遇到。换瓶前先将酒瓶直立,让酒渣都沉淀在瓶底,换瓶过程也要小心,缓慢倒进醒酒器里,以免用力过大把酒渣再度搅起,瓶颈下可以点起蜡烛或打开Iphone的手电筒,留意酒渣的位置。
但问题又来了,陈年老酒大多比较脆弱,经不起折腾,这么大动干戈很容易让珍贵的陈年酒香散失,骨架也容易垮掉。
台湾葡萄酒作家林裕森叮嘱我们:遇到老酒换瓶,一定要在品尝前才开瓶,马上换瓶后尽快倒入杯中品尝。而且最好选用底部比较窄、高瘦一点的醒酒器。
倒是有很多爱酒人不想冒「老酒变成只有酒精味的昂贵液体」的风险,不如不换瓶有酒渣就喝下,反正于身体无害。
经验足的饮家会在掌握酒的大量信息后,开瓶喝一口来灵活决定醒酒方式和醒酒时间,但即使这样,酒的变化也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
好在,市面上很多价平的葡萄酒是不需要用醒酒器的,因为在出生之前它已经被酿酒师设定为「即饮模式」,不用等待,开瓶倒杯,摇摇就喝。
拿捏不住如何醒酒的各位,如果时间充足,不妨直接把酒倒在酒杯里,慢慢感受香气和口感的变化,可能刚打开酒就很开放,可能从「封闭—开放—完美—下坡」的过程在半小时内结束,可能这个奇妙的变化过程能陪伴你几个小时,也有可能待你喝到微醺酒还没完全打开。但这个变化的过程恰是最能让你爱上葡萄酒的。
然而,照片里的宽大搪瓷盆和一次性杯子已经看出了韩寒「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当韩寒用酒来换爷爷的几个故事,而这好酒他又恰恰买得起。
部分醒酒资料参考书籍:林裕森《开瓶》。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作者:Morna徐晓倩(「葡萄酒生活美学」公众号运营,松鼠强尼视频工作室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