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罢昨夜的《秋月》,才真切的明白淮海戏为何称之为“拉魂腔”。
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走进剧场,走进人物,是我看戏品戏的初衷。带着浑身未了的情,走出剧院,却走不出那拉魂的腔,是舞台中央的“秋月”带给我的共鸣。
《秋月》讲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天宝不再忍受眼瞎的痛苦,而不顾违反班规,拼命挣钱,当爱情、儿子的光明快要到来的时候,灾难却从天而降,巨款被偷,儿子的明天何在,为了儿子,她错手杀人,为了儿子,她甘赴刑场,为了儿子,她放弃生机,为了儿子,她临终托孤,为了儿子,她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是一个爱戏的人,是一个痴戏的人,我喜欢通过戏去了解演员,更喜欢通过演员去品味更多的戏。看了沪剧《雷雨》,我知道了朱俭,看了昆曲《川上吟》,我知道了吴双,看了淮海戏《秋月》,我知道了许亚玲。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戏中人,他们演绎着人中戏。 亚玲老师的“秋月”着实让我感受到人世间最真挚的母爱,那份最无私最炽热的母爱。为儿受屈的隐忍,接受二龙求爱的娇羞,向李三讨要自己钱财的悲愤,锒铛入狱的无助,劝二龙为子放弃生命的怀柔,临终托孤的细腻,每一个场景都好似还在眼前。那么那么美……
不得不说,亚玲老师的完美演绎成就了“秋月”,特别是典刑之前,当她得知儿子的手术成功后,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喜悦,毫不考虑自己即将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微笑着说:“我儿子眼睛好了!我儿子眼睛亮了!我放心了!”在秋月身上,体现出传统的女性美:坚韧、 无私。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淮海戏的我来说,这是一台全新的淮海戏。演的是生死悲欢,唱的是人听人爱的拉魂腔。
听罢拉魂腔,魂随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