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说这些话的人 更容易患抑郁症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抑郁、烦闷、痛苦等的情况,这些不良情绪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适当地调节好自己的心理,不要总说一些丧气的话,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令自己更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中。
注意,经常说这些话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第一、我真的是一无是处
我真的没有用,我真的一无是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否定,较低程度地自我评价、从而让自己感觉到空虚和抑郁。当人们有价值感时就会充满自信,当自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时,会不断地用这个结果给自己做出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并没什么价值。当一个人失去了他的价值,就好像被社会和生命所抛弃一样,会感到空虚和孤独是不可接受的。
第二、不感兴趣,什么事都不想做
有一些爱好可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一个人突然感到失落时,这意味着你的内心是空虚的,精神世界非常贫乏。不想做任何事情的人意志力明显下降,变得消极和颓废。生活可能如此坎坷,以至于你放弃了奋斗和抵抗。但事实上,艰辛有时并不是坏事,它可以锻造你的心脏,提高你的心理素质,那些经历过艰辛的人才会更加坚强。
第三、我要愁死了
当有人遇到某事或有困难时,就会说自己快要死了。这样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因为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自己就做出负面的预设。对各种小事情不必想得太多,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我们说,心境宽阔才能活得更轻松,想得太多只会带来消极和焦虑的情绪。只有保持积极的情绪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当事情发生时,要以积极的方式来看待时,才能远离抑郁。
第四、活着真没意思
一旦有了这样的消极思维,只能看到事情的消极一面,那些感觉生活无趣的人,因为无法找到生命的意义。迷茫的生活让人感到害怕,对于未知的烦恼,常常让自己感到痛苦,当我们总觉得生活是无趣的时候,就不能看到生活的美好,不能享受到幸福的生活。
总而言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无意识的话语,反应出我们内心的想法,而负面的语言代表了负面的想法,只有从语言上进行改善,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
又一个抑郁症患者走了
新春伊始,万物生长,一切都充满希望。可是在昨天,惊闻一个亲戚因抑郁症自杀了。
老公不停念叨着:“有什么事这么想不开呢?他事业好,家庭好,女儿也出息,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抑郁症像魔鬼,盯上了越来越多的人。
据说全球有3.4亿人得了抑郁症,中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这是官方资料,没统计进去或没确诊的更多。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后以自杀作为他们的归宿。
一旦染上抑郁症,他们生活在一片虚无中,痛苦,悲伤,烦躁,绝望时时侵袭他们,在我们眼中的一件小事,却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说亲戚这次没评上副局,想不开,因此在新年的第三天,一个人驱车到山里,吊死在山路上。大家都唏嘘不已:评不上就评不上,都五十几岁的人了,还要这些虚名浮利干嘛?
可是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眼里,这是外界对他的否定和蔑视,他们过度敏感,容易接受暗示,一点一滴的小事,最后引发成天塌地陷的灾难。
我们大多数人不了解抑郁症,我也是亲戚的这一死,去搜索了抑郁症的相关资料。很多产后患上抑郁症的,被认为矫情,作,“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就你事儿多。”
一代巨星张国荣,在2003年4月1日,在高楼一跃而死,消息震惊了所有人。据说二十多年的时光里,他深受抑郁症的摧残,内心深陷在虚无和痛苦中。
他在自传里写道:“记得早几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叙旧,他们总问我为什么不开心,脸上总见不到欢颜。我想,我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至于病源,则是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世界更加不满。”
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作家海明威,也饱受抑郁的痛苦,他在《老人与海》中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正是他矛盾心态的写照:他快要被摧垮了,还在苦苦支撑。
他一边写作,一边鼓励自己,但忧郁之网将他紧紧缠住,最终在六十岁时,把猎枪含在嘴里,饮弹身亡。
还有爱因斯坦,牛顿,林肯,戴安娜,罗斯福,达尔文等等,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背后,都被抑郁症这个病毒残害着,抑郁症成为世界上头号心理杀手。
一旦染上抑郁症,患者往往与以往判若两人,原本谈笑风生之人,现在沉默寡言,原来有条不紊的,现在变得恍惚和健忘。人们对精神上的疾病,总是讳疾忌医,选择隐瞒,否定,自欺,他们过着人前快乐人后崩溃的生活,以致很多人在抑郁的幽途上越走越远,最后只剩下自我毁灭这条路。就像我这位亲戚据说已患病十余年,大家却都蒙在鼓里。
在一个读书群里,聊起抑郁症,居然有很多患过抑郁症或是正在抑郁中。
有的说,在产后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想寻死。
有的说,严重的时候,觉得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生无可恋。
有的说,和老公争吵后,留下一个人看着空荡荡的家,就想从楼上一跃而下。
抑郁,其实离我们很近。
他们或借助物理治疗辅助药物治疗,或通过心理医生沟通,得到疏通。但这些方法只能得到暂时的控制,医治抑郁症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多运动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通过修行来调心。
心是万物之灵,身体是心的附属,每个人都有自我疗愈的能力,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就像一个姐妹说的,每天自嗨一下,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走出忧郁》的作者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个三次饱受重度抑郁症痛苦的患者,他在书中写道:忧郁也许是人类无可逃避的恶魔,但爱,智慧和意志力的伟大力量,可帮你走出绝望之域。
爱,是幽暗生活里的一束光,愿我们对抑郁症多些了解,然后对在抑郁长夜里行走,恐慌不知所措,甚至不被理解的人多些关注和关爱。
愿逝者的灵魂得到安息!
抑郁症离你有多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疾病,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
很多历史名人,比如牛顿,达尔文,林肯都患过抑郁症,已经去世的戴安娜王妃,一生中患过四次抑郁症。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以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表明自己的坚强: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但最终在1961年的一个夏天,他用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英国首相丘吉尔,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憨豆先生,美国著名主持人华莱士,等等,都是抑郁症得主。
所有的抑郁症都很痛,但下面的案例让人更加的扎心。
2017年,27岁的韩国歌星金钟铉因抑郁症自杀。下面是他临终前写的遗书——
看来和这个世界碰撞的事情并不是我的份,看来被这个世界知道的人生并不是我的人生,原来都是因为这个(所以如此辛苦),因为要碰撞,因为被熟知所以很辛苦,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很可笑 ,坚持到现在真的很勇敢吧?还需要多说什么呢?就对我说辛苦了吧!对我说,做到这里已经做的很好了,辛苦了!就算不能笑着送我走,也请不要责怪着送我走,辛苦了。真的辛苦了,再见!
其实在他26岁生日做节目时,他已经深陷抑郁,已经到了没有安眠药根本睡不着觉的程度。
但没有人注意到,更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对他说的下面的话,大家只以为是节目需要的效果:“大家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人,好像并不关心,好像没有几个人,想去了解我真正的样子,现在我试着表达一下……”
可悲可怕。
不是因为他是韩国歌星,不是因为他只有27岁,而是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金钟铉就应该是健康的,他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悲观,只不过是炒作而已。就像世界喜剧之王卓别林,在银幕上给我们带来多少欢笑,而生活中的他患有严重的严重的抑郁症,至今很多人不知道。
这就是抑郁症,早期诊断非常难,因为它非常隐蔽,常常被人认为是情绪、思想问题,自己发现了,又担心被别人认为是精神病,所以不去求医。
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问题更突出。
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学家,还认为青少年是不可能得抑郁症的,理由是他们的情感不成熟。
但近年由于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承认,青少年越来越不像以前单纯了,同时人们发现,很多人抑郁症都是在20岁以前就有了。
根据《帮助我,我很悲伤》作者说:“有的孩子象成年人一样,悲伤、流泪、孤独、无精打采。有的却完全相反,他们多动、好打架、嗜酒、不守规矩,专门制造麻烦”。
青少年的这种表现,我们会认为是抑郁症前期表现吗?
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关注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孩子,关心周围每一位朋友,当他们出现一些情绪和思想的异常时,不要轻率地认为:“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小题大做、风声鹤唳)。当然,也不要忘记我们自己。
比发现和诊断更重要的是,提早预防,甚至在“未病”时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比如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均衡的营养,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科学地调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简单的肌肉放松,冥想,自我催眠等。
大家一定要注意:抑郁就在我们身边,但是预防一定有方法。
抑郁又一次来袭
我亲历过抑郁,所以对那种折磨刻骨铭心。深处抑郁深渊充满绝望与痛苦,更糟糕的是你根本看不到哪怕一点点好的可能性。相信经历过这种折磨的人都不想再去经历。
目前,我已在药物治疗和自我疗愈的作用下稳定两年有余。结合我的患病十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一、接受抑郁现实。抑郁突然光顾,很多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充满抗拒。
“我这么优秀的人怎么会得这种病”、“我这么开朗的人,他们肯定搞错了”、“我这么坚强的人一定会自己走出来”、“我怎么会是精神病呢”…种种的纠结与抗拒。有了这些,人自然会对治疗不认真对待,整天在抱怨与较劲中消耗自己,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延误了病情。在这里,分享两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抗拒的会持续存在”,希望您能有所思考,有所领悟,进而学会接受哪怕再糟糕不过的现实。
二、积极面对抑郁现实。只有接受了才会去积极面对抑郁现实。
在这里主要是培养一个对待抑郁症好的态度。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以把这当作一种考验与历练,当作一种成长的机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你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产生不一样的态度。积极面对,认真对待!
三、解决抑郁,首先,要对抑郁症有个全面、清晰的认知。
你可以咨询精神科大夫,可以向抑郁症亲历者取经,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总之,如今获取信息再方便不过,务必要重视这一点!
第二,如果你在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后仍未摆脱抑郁,那你可能已达到中、重度抑郁程度,这时候就要向外寻求帮助,主动告知家人、主动去求医问药、主动配合治疗。就目前来看,药物治疗还是应对抑郁的最主要的方式,服用药物后你可能迟迟看不到效果,这时你需要的是耐心与坚持,因为精神科药物发挥疗效会有一段时间,大约在两周甚至更长。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万不可私自停药断药,精神类疾病非同感冒,治疗绝非一蹴而就之事,抑郁好转之后也不能把药扔在一边,万事大吉,否则自有苦头等着你(我就是深受其害的一员,血泪教训,刻骨铭心!)。还有就是及时复诊,调整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用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作出调整。
第三,要培养一些自身的良好习惯。我知道对深处抑郁的你会有些苛刻,但我还是要说,希望能带给你一个方向: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别老是躺着,做一些哪怕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深处抑郁很难动起来,先从这三点慢慢做起吧。
第四,严防自杀!自杀,抑郁症的终极危害。
在有强烈的这种念头时务必保持理智。“这只是病态想法,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我的实际所想,一定会好起来的!”。要有这种信念,让它根植于内心的最深处,让它成为你的最后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可以说,胡思乱想是抑郁症的一大特征。下面我就以一个抑郁过来人的角度简单说一下。
记得09年我第一次抑郁爆发时,满脑子想得都是负面的,对自己的质疑尤为强烈,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自信丧失殆尽,把一些贬义的词汇贴在自己身上,而且自认为贴得很瓷实、很贴切,觉得自己这样的劣等人种不配活在人世,进而有强烈的自杀念头。记得我那时候甚至为错过自杀机会而懊恼不已,如果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准确的说是自己的胆小)和对伦理道德的极致纠结,我想我早就不在人间。
除了对自己满满的质疑、否定,对待别人也是极度敏感,别人的某句话、某个眼神都会刺激此时你那敏感的神经:“是不是他看出了我的处境”“是不是他在嘲笑、鄙视我”…总之经过过滤,总能往负面方向发展。
还有就是对未来的绝望,确实抑郁严重时,你的精力几近抽干,根本无法做一些哪怕再简单不过的系统的事情,此时对未来产生绝望也算理所当然,这也促进了自杀念头的产生。
再者就是对家人的愧疚、强烈的自责。“我竟然有自杀的念头,我对家人的责任哪里去了?我死了父母不白养活我了。”一边是抑郁时强烈的向死念头,一面是世上的伦理道德,两方极度撕扯,痛苦程度非常人所能感受…
总得来说,抑郁时满脑子负面想法,而且不停歇地想,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没有结果。抑郁苦不堪言,希望深处抑郁深渊的朋友务必重视疾病,认真对待,配合治疗,坚定“一定会好起来的”的信念,耐心等候,不抛弃,不放弃!希望你能尽早摆脱抑郁魔掌,加油!
抑郁的确苦不堪言,但绝非绝症。只要你重视起来、认真对待,它并非不可战胜,有一天你自由驾驭它也是可以的,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自然不在话下,当然你可能只能做是一个吃着药的正常人。
第五,胡思乱想停不下来,怎么办?
可以说,胡思乱想是抑郁症的一大特征。下面我就以一个抑郁过来人的角度简单说一下。
记得09年我第一次抑郁爆发时,满脑子想得都是负面的,对自己的质疑尤为强烈,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自信丧失殆尽,把一些贬义的词汇贴在自己身上,而且自认为贴得很瓷实、很贴切,觉得自己这样的劣等人种不配活在人世,进而有强烈的自杀念头。记得我那时候甚至为错过自杀机会而懊恼不已,如果不是对死亡的恐惧(准确的说是自己的胆小)和对伦理道德的极致纠结,我想我早就不在人间。
除了对自己满满的质疑、否定,对待别人也是极度敏感,别人的某句话、某个眼神都会刺激此时你那敏感的神经:“是不是他看出了我的处境”“是不是他在嘲笑、鄙视我”…总之经过过滤,总能往负面方向发展。
还有就是对未来的绝望,确实抑郁严重时,你的精力几近抽干,根本无法做一些哪怕再简单不过的系统的事情,此时对未来产生绝望也算理所当然,这也促进了自杀念头的产生。
再者就是对家人的愧疚、强烈的自责。“我竟然有自杀的念头,我对家人的责任哪里去了?我死了父母不白养活我了。”一边是抑郁时强烈的向死念头,一面是世上的伦理道德,两方极度撕扯,痛苦程度非常人所能感受…
总得来说,抑郁时满脑子负面想法,而且不停歇地想,反反复复,来来回回,没有结果。抑郁苦不堪言,希望深处抑郁深渊的朋友务必重视疾病,认真对待,配合治疗,坚定“一定会好起来的”的信念,耐心等候,不抛弃,不放弃!希望你能尽早摆脱抑郁魔掌,加油!
长期抑郁痛苦不堪?一位抑郁症患者告诉你如何走出抑郁症!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水,你会不会喝?”
如果是你,你会喝吗?
辩手黄执中说:他有一位朋友,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因为她只要想到周围的人,就觉得可能其中有些人可能骂过她,就会让她觉得痛苦!
这个朋友就是同在《奇葩说》的马薇薇,马薇薇患有重度抑郁症。
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看过《奇葩说》的人都知道马薇薇的辩论风格。
她是一位多么活泼的女孩儿,笑起来总是那么的可爱,虽然经常说一些反鸡汤的话,但是仍然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怎么?这么一个活泼女孩儿?也会患上重度抑郁症?
其实,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芳华绝代的张国荣、华语歌坛的陈琳、或是前几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演员乔任梁。
他们原本都拥有着大好的前途,却无奈被抑郁症所吞噬,带走了他们的生命。
抑郁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1. 上亿的抑郁症患者只有10%的人寻求治疗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根据官方媒体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超过7亿抑郁症患者,其中我国抑郁症患者的规模最大,已经接近1亿人。
和接近上亿的患病率不同的是,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就诊率却低的不足一成。
这也就是导致我国自杀率逐渐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自杀已经成为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这些自杀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比60%~70%。
然而,大多数患者却不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把自己交给医生,治愈率可以达到80%!
既然治愈率这么高,那么为什么就诊率如此的低呢?
根据全国各大医院所作出的一项调查,抑郁症患者拒绝去面对治疗的原因不外乎两种:
1、过度封闭,不相信任何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敞开给医生。
2、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得了忧郁症。
其中第二种情况占了绝大多数。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假装以为自己过得很好,假装把自己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但是内心的荒凉却只有自己知道,而这种所谓的假装就是我们自认为自己并没有抑郁症的一个理由。
但是,当周围的一切褪去,我们往往又要承受更加沉重的负担,更加难以释怀的情感。
然而,如果你早知道自己的情绪现状,知道自已患上早期抑郁症,这一切都可以避免。
2. 也许你离抑郁症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症与自己无关,自己也无法理解那些抑郁症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抑郁症只差一步, 只不过那些没有患上抑郁症的人,也许是心态很好,也许是遭受的打击不够剧烈,谁又敢保证自己可以勇敢的面对人生中的所有打击呢?
“我和女友分手了,我不能离开她,没有她的世界是黯淡无光的”。
写下这句话的人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17岁那年他从15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每每想到关于他的事情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在他的生活里永远不会缺少欢声笑语,这也是我爱和他玩的原因。
没想到,一夜之间,一条鲜活的生命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后来见到他妈妈的时候,多了许多的白发,眼睛都是肿的。
她强牵着我的手说:“是抑郁症自杀的?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我永远也忘不了见他妈妈当时的样子,每当我缅怀起这个朋友的时候,我总是对“抑郁症”这三个字眼出现了深深的畏惧感。
的确,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挑战,谁都不敢确定自己的下一步不会掉进深渊。
微博上有这么一篇文章《抑郁症的第1571天》。
文章中写到:“今天睡了三个小时,那三个小时睡得很好,什么都想不了,什么都看不见,挺想就这么死去就好了,可惜还是醒了过来”。
从他的笔下,可以很深刻的感受的他的痛苦,那种心领神会的痛苦仿佛也可以瞬间带走我们的生命。
看过他的文章的网友纷纷劝说他,可是他坚信自己无法痊愈了,他一直没有接受治疗,也没有接受任何一个人的关心。
13天过后,他用时光机定时了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条微博:“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谢谢各位,我熬不下去啦,所以我走了,对不起各位,我还是撑不下去”。
不知道自杀对他而言是不是一种解脱,但是这种解脱的代价未免也太过沉重。
其实微博上只是冰山一角,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社会隐藏着多少抑郁者或是将要抑郁的人。
在接下来的生活斗争过程中,也许下一个就是你!
3. 如何去识别自己的抑郁症呢
每个人在自己生活的某个阶段里都会拥有一种独特的情绪,也许是积极的,也许是消极的。
但是,当一个人长期拥有着一种消极情绪时,他的生活便会因此发生改变:
没有食欲、缺乏睡眠、集中不了注意力、打不起精神等等,这种种不良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加剧情绪更加低落,最终而形成死循环。
这就是那些饱受抑郁症困扰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去识别抑郁症呢?
想要提前应对抑郁症的困扰,了解抑郁症早期的特征可以看以下几点:
· 容易发火,脾气变得暴躁,容易因为小事而火冒三丈。
· 对人生产生绝望感,对很多事情持消极态度,觉得生活没意思,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 自我封闭,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也不愿意跟朋友出去散心。
· 否定自我,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觉得自己情绪低落也是一种失败者的表现。
· 常常感觉胸闷、无法呼吸,身体出现异常感,有明显的压迫感。
· 控制不住流泪的冲动,甚至常常在无人的时候崩溃大哭。
· 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生活常常忘事,头脑一片模糊。
如果以上几条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总是出现的话,那你就得好好正视自己的情绪了。
因为抑郁症一旦在早期没有合理的控制住,那么它接下来的发展就会非常迅速,它往往能短时间将一个人彻底摧毁掉。
抑郁症虽然来得猝不及防,但它总归有迹可循。
一份专业的心理学测试题库,将帮助你客观看待自己的低潮情绪,并帮你及早发现自己距离抑郁症有多远。
它不能改变你的任何情绪,它只会在你掉进去情绪深渊的前一步拉上你一把!
渐渐摆脱抑郁症之后,我突然有了这 4 点感悟…
抑郁症好了是一种什么体验?想了很久才来回答这个问题。
犹豫是因为两点,一是我向来拒绝不必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负面的心理暗示,所以很少会主动提自己有抑郁症;其次我的抑郁症在最糟的时候也只是中度,所以不希望个体经验给人留下了「抑郁症没什么大不了,想开就好了」的印象,这样对许多重度抑郁症患者并不公平。
我不能说自己抑郁症完全好了,因为还是有定期服药,但是基本上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改善抑郁心境自己也确实有一些心得,所以决定聊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希望能给轻到中度抑郁症患者一些借鉴和参考。
我从小情绪就时常经历低谷,在最差的时候会有自杀念头。小时候并不知道原因,以为是过于年轻时对于死亡和虚无的迷恋,所以一直用写作来排解这种一直笼罩在心头的迷雾。在 20 岁前后几年写了许多暗黑系的童话故事,主人公的结局都是死亡。依靠在低谷时写作这个方式,我踉踉跄跄地平顺度过了青春期。
一直到 23 岁那年,因为一些外因刺激,整个人突然断弦了。在那时第一次被诊断为抑郁症。
知道自己的问题是抑郁症后,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知道问题所在,就有了解决的可能。当时我的抑郁症症状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并出现饮食和睡眠障碍。
但是也算幸运,病情并不会严重影响我的社会功能,工作或者人际交往都可以相对正常进行,只是效率会有降低,然后会有几天无法接电话、回复消息或者出门见人,当时那份工作所需要的思维、分析和写作能力依然正常。
所以那一年,精神科的医生开了一些药给我,被当时讳疾忌医的我拒绝了,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也许是因为没有严格遵从医嘱,我的恢复并不完整,也或许抑郁症本来就有复发的特征,到 2018 年 4 月,我的情绪突然又因为一个外因诱导进入失控。
一开始是失眠,之后便是饮食,没有食欲但是如果逼自己吃东西就会出现呕吐情况,再后来就是头疼和意识破碎——无时无刻都有几百种负面的念头在脑中徘徊——随后便是逐渐出现的幻听和肢体震颤。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两周,在尝试自我调节的尝试都宣告无效的情况下,我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这是我第一个想要分享的经验——抑郁症是一种病,得了病就要去看医生。多看几位医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在国内,精神科的就医体验是真的不尽如人意,但是还是会有好医生,给到我们参考和好的建议。四月,在出现了连续八晚无法入睡后,我第一次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挂了专家门诊,但体验很糟。
医生只是看了我几眼后,就说「你已经很严重抑郁了,吃药吧。」然后就开始在处方上开了一堆药。
我反问了几句,「难道连量表都不用做,你就直接下判断了吗?」对方就因此感到不悦,直接训斥我,「我看抑郁症像看感冒那样熟练。你想做什么检测我都让你做,结果都会是重度。药方在这里,你想吃就吃。吃了每周来复查。」
我强忍着才能不当场因为委屈哭出来,但我实在不愿意就这样接受诊断,吞咽下一把会影响我大脑的药物。我走出就诊室就撕掉了处方笺。
但赌气并不能帮助我好起来,五月我又一次回到了上海精卫,挂号重新在普通门诊看了一位新的医生。
新的医生非常温柔,先让我做了宗氏量表,在确定是中度抑郁症后又向我仔细说了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医生耐心地和我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我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后,最终选择了抗抑郁能力也较弱,但副作用相对较少同时对睡眠有帮助的盐酸曲唑酮(美时玉)。
复查时量表自查结果
靠着盐酸曲唑酮,我勉强稳定住了情绪,没有往更坏情况发展。
有的人生来会有残疾,有的人携带乙肝病毒,有的人过敏,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抑郁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我们心理上得了病,专业的医生会帮助我们找到合适自己的药,也不用谈药色变,副作用再怎样,也没有正作用来的大。
药物帮我勉强维持到六月底,在六月底我的情绪又一次破碎了,在情绪波动最剧烈的情况,我做出了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
之后,我便果断暂停了手上所有工作,最快时间完成工作交接就飞到了莫斯科,莫斯科的好朋友替我联系了一位日内瓦执业的专业精神科医生 M,对我做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远程视频咨询。
这一次咨询给到了我很多安慰和帮助。M 确定了我的抑郁症并不如我所想象的以及国内医生诊断的那么严重——虽然我有实际的自伤行为,也是基于我无法应对席卷而来的情绪风暴,并不是自杀意图。
同时,她从专业上肯定了我用写作来进行情绪告解和自我对话的正向作用,「任何和潜意识进行联系,建立正向认知的尝试都是有用的。」
咨询后 M 发给我的邮件,在 M 的帮助下我调整了服药,情绪从黑洞里逐步找到亮光。
7 月刚到莫斯科的时候,我的整个心理和情绪情况已经不太好了,但是依然每天和朋友一起走在莫斯科大街小巷,了解这座城市的昨天与今天。
在确定换药后自己的行动和思维能力没有任何影响后,我便改了回程飞机票,坐上火车开始了计划之外无比精彩的横跨俄罗斯之旅,一路走到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乌兰乌德。
这是第二个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感悟——抑郁症不是阻挡我们好好生活的理由。病情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能力和情绪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能让我们失去美好生活的资格。
举个例子,我的失眠问题很严重,而且持续了十几年。我常会整夜无法入睡,早晨情绪和行动能力都会很低迷,动作和反应都会很迟缓;或是虽然靠吃药入睡但清醒后因为副作用而难受。
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的应对方法是在这样一个失眠之后的早晨,我一定要洗一个幸福的澡,吃一顿幸福的早餐。用消费能力可以承受的最好的沐浴露、浴盐、磨砂膏和身体乳产品,并外卖一份非常丰富的早餐,用一个畅快的早晨开启新的一天,这样「昨晚一晚没睡,今天肯定糟透了」的诅咒就会失效!
我把抑郁症看成和过敏一样,我芒果过敏,不能吃杨枝甘露,但是我还是能吃花生沙冰、椰汁西米露和提拉米苏呀。生活也一样,抑郁症让我有睡眠、饮食和情绪困扰,但是它不能阻挡我在阅读、旅行、思考、创造过程中获得快乐呀。
想给大家分享一部电影《完美感觉》。
我的女神 Eva Green 扮演女主角苏珊,电影的主题是爱情,如果失去声色嗅味四感,只剩性欲带来的欢愉,如果必须依次经历悲伤、恐慌和愤怒,一对男女会因此更紧密相拥还是作别于人海?
但是相比关于爱情的探讨,更打动我的是关于逐渐失去四感后,人们对于照常生活的坚持。
没有了嗅觉,人们在恐慌后依然去餐厅,用更敏锐的味觉享受美食;失去味觉后,热爱生活的人们依靠食物的口感,觥筹交错的悦耳声音享受美食;又一次失去听觉后,厨师们用更大的努力做出最精致的摆盘,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
苏珊在影片中的念白:无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是怎样的悲剧,无论我们被夺走了多少感觉,无论因为这些感觉的丧失我们丢失了多少记忆,人们都要平静下来,接受这一切。因为生活,终究还要继续。
失去四感的人都没有放弃,我们又怎么可以放弃呢?生命依旧,热情不灭。
第三个想要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是——抑郁症不是我们用来绑架他人的工具。这几年大众对于抑郁症的了解和关注度都在提升,这是好现象,也对抑郁症患者群体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个体患者而言,却存在另一种风险,或者说诱惑——用抑郁症患者的身份来换取关注或者便利。
「我无法完成工作,因为我抑郁症很难受。」
「我不合群脾气古怪,但是作为朋友你要体谅我,因为我有抑郁症。」
「他知道我有抑郁症,却坚持和我分手。」
每每听到这样的表述,我都感到无语,不知如何评价。
我的观点是,用病情来绑架他人,推卸自我责任的做法一旦普遍了,就会产生「狼来了」效应,反而让那些真的受病情折磨,艰苦万分在生活钢索上保持平衡的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得不到理解和同情。
得了抑郁症,影响到了正常生活,第一原则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其次是自我调节。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抑郁症诊断和治疗的教育,并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病情。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本来就是异于常人的一种认知偏差。要求他人完全理解我们的苦痛,完美地与我们相处,对他们不公平,也对我们自己不公平,拖延了我们得到有效治疗的时机。
所以当我病情出现反复,进入比较糟糕状态的时候,我的选择都是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关系中暂时抽离。一方面不会给朋友同事带来困扰,也不会给自己造成社交压力,避免「抑郁症造成社交障碍——引发亲友误解——情绪继续恶化」的恶性循环。
第四个想要分享的经验是:不要给自己打抑郁症标签,接受不必要的负面暗示。
国内精神卫生中心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主要靠量表自查,如果对量表里每一道问题都选择负面的答案,就肯定能得出抑郁症结论。如果大家去读精神疾病诊断方面的资料就会发现,很多病症看了都会觉得在说自己。
抑郁情绪是很常见的,情绪低迷造成体重食欲下降也是很正常的情况,这和抑郁症不是一种概念,但是如果进行不恰当的量表自查可能就得到了抑郁症的结论。
我提这一点并不是在说很多人是夸大病情,冒充抑郁症患者,而是我们应该客观对待自己,如果病情影响了生活,那就及时就医,谨遵医嘱,除此以外不应该自行「加戏」,不断向自己强调抑郁症的症状和危害。
比如在去年 6 月,我确实一度觉得自己情况很严重了,因为自伤的情况已经出现了。但是和专业医生咨询后就能知道,我的恐慌是无谓的,情况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抑郁症是一种由于认知偏差所产生的「自罪自罚」心境,所以抑郁症和自艾自怜,和凄惨孤独,和尖刻阴暗没有任何关系。
知乎里私信询问对话,我从不认为自己孤独或者不幸福
我所接受的与抑郁症有关的暗示只有一种,抑郁症是善良的人才会得的病,因为善良,所以我们习惯对自我进行反思反省,才会出现「自罪自罚」。
避免不必要的自我暗示,不仅仅适用于抑郁症患者,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包括原生家庭、童年阴影都是一样的。
对于群体而言,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客观不利的环境和资源匮乏对于一个群体发展的抑制,并通过制度的改革和改良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更公平的机会。
但是作为个体,我们更应关注自己的主动性和努力,承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而不是把问题都归因于病情、父母等外界因素。
最近我有在粗看紫微,因为抑郁症的缘故,我很久很久以来一直以为自己是偏感性和阴郁的人,但是紫微显示并不是这样的。
我是天真孩子气的本命,只是内心会有一点阴晴不定和孤独感。但是因为太阴化忌了,所以就算我会有不开心,最后都能自己化解掉,实际上还是一个内心阳光,天真纯澈思虑不重的人。
这样关于自己更积极正面的暗示才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和抑郁症和谐共处,不影响生活;强调自己抑郁症患者身份,以此获得关注和同情只会让抑郁症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
抑郁症的根本是认知偏差,在情绪抑郁的认知疗法中有一本经典著作——伯恩斯的《新情绪疗法》,对我个人的帮助非常大。书里有许多实用的小技巧来帮助我们自我对话,调节情绪,纠正认知。推荐给大家。
“抑郁”9年,我是如何与我心中的痛苦战斗的?
前晚听道子老师沙龙《抑郁者 家人&朋友 的内心访谈》,开始没多久,我昏睡在大教室外面的沙发上。今天再听时,我知道了原因,因为那种长久的生命之痛依然会搅动起我的内在。
我成了众人用怪异眼光看待的病患
第一次发现我很压抑又很容易悲伤时在2010年,当时我长达几个月想着去自杀,而且出现严重的幻觉,有的时候我甚至分不清梦和现实的区别。
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中,有个女孩很照顾我,有次她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地说:“你……有没有去医院检查过?……比如,如精神方面?……”
我搪塞着答应了,首先我不认为我有病,其次我觉得我当时1800的工资进够生存,只要不是立刻要死的事情,我都觉得没有必要去医院。
我的这种恍惚、消沉、无力、绝望,直至我某天走在马路上,衣服擦到车子瞬间清醒,我在我的出租屋里嚎哭:我怎么可以轻易就去死?我好不容易才活过来的!“
我想到从整个初三想自杀,结果在某次意外中摔到意识出体失忆,然后长达半年嗜睡到无法做任何正常的事情。那种仿佛死了却又活着的感觉,让我后怕,我宁愿去跟我的难受战斗,也不要继续做活死人了。
第二次我的严重抑郁,发生在我生病之后的几年,2011年冬天我突发晕厥后开始精力下降到最严重时无法正常说话吃饭,医生宣判可能随时会死,就在等死的过程中,我因为太恐惧死亡,开始研究关于身体、关于死亡的书籍,这个过程里,我尝试过吃药治疗我的身体,辅助食疗、瑜伽、按摩、观摩佛法、研习艺术让我的心绪平稳。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麻木,我谨尊医生说的”不要大喜大悲才能活命“,一直让自己在活死人状态到2105底。
2015年底,我的“抑郁”转为“躁狂”,别人小小的一句话,我就能发飙狂哭;甚至老板大声教训另外的同事,我想上去干掉他。
直至某天因为与老板的矛盾,很少发飙的我第一次嚎哭,哭到一半晕过去起来,拿起菜刀想杀了老公再自杀,可是我心里残存的理智是不可以的,于是我拿着菜刀砍了一个小时砧板。
发泄完,我跟自己说我不想再为了活下去而压抑自己的悲喜,我不想为了多活几年变成行尸走肉,我宁愿肆意痛快活上几日,也好过之前几年的求生的折磨。
面对众人的尴尬让我逃无可逃
身体和心灵的难受已经让我接近崩溃了,最难受的是与人互动。
我跟不想去到任何地方,别人都想尽台词同情你或者照顾你,”你要不要我给你介绍我学生的医院,全国很有名的?”“好可怜,怎么这么年轻得了这个病,还能有孩子吗?”“你看你们耳垂小的人,就是命不太好,我没有说你的意思,就是觉得你的病很奇怪!”
对方原本的好意在那一刻无比尴尬,我表面寒暄,心里翻江倒海:”你说我有神经病是吧?我就是觉得我处理不好我的难受,就是应对不了关系而已,就是应对不了工作的压力而已,凭什么就是我有问题?你这么说让我觉得被歧视……
让我困扰的不仅与外面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也是最初从防备到远离最后发展到怨恨,连形式上的一周一次的电话,我一个月都不想打一次。
最受伤害的是与伴侣的关系,一方面我借由我难受各种要求、折磨他,另一方面我觉得全世界只有他让我稍微安心,我就死死缠着他,不允许别人与他亲近,时刻想挂着他,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最后搞到我稍微好转后他直接离家不愿意回来。
我的转机出现在开始释放情绪以后
2016年10月2日,我偶然走进了《生命地图》,在此之前我不知道道子是谁?《生命地图》是什么?释放情绪是什么?
我莫名其妙在课堂上哭了四天后,发现我一哭会窒息的症状并没有发生,而且哭完我舒服了很多,我带着”能少带点眼泪进棺材”的目的,开始继续释放情绪的学习。
这个时候,我只知道释放,还不知道什么是觉·生活三位一体,直到释放10月左右,我自己利用觉察-有觉知释放情绪-翻转信念,化解离婚危机以后,我才正式走上持续修习三位一体之路。
2017年12月,我人生中的历史转变发生在我的第六条高阶“破除被欺负”,几年上不了班的我愿意开始做事了,而且我过往犯的病好多没有复发了,于是五年之后的春天,我直到我替心掉胆的随时会死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因为我已经清楚看到我的信念是怎么制造情绪,而这些情绪又怎么控制我做出负面反应,于是负面结果持续累积的。
2018年2月份,我那种从小到大间歇性的无力无助无意义再度出现时,我一边看着我那颗想自杀的试图心死灰复燃,一边看着又是我的什么信念启动了,又是我的什么逃避模式运作了,短短三四天我就破解了这个死局,慢慢的我再出现这种情形,意图就可以破解,后来两小时就会破解,直至现在基本很少出现了/
我直到我,我9年抗战终于结束了,以我的意识成了我自己的主人宣告圆满结束。
每一次抑郁大爆发前都有迹可寻
听完道子的音频,我回顾每一次抑郁大爆发前我都经历对我而言,极其重大的负面事件,而我自己无法排解。
初三那一年的“抑郁”大爆发之前的暑假,我因为数学考了七十几分,差点被班主任扇巴掌,同时被分到普通版开学我又觉得被班主任羞辱,更觉得升学无望。整个过程中,我现在觉察到我的受伤是逐渐加强的。
2010年的想自杀,源自我真个2018年下半年开始到2019年,在经济危机过后我辗转四五个城市、投了几百份简历、面了几十个试找工作中,恐惧、羞愧被激发而无法疏解,现在回顾,那种卑微渺小、无能为力的感觉一直压到2010年高强度的工作中被戳开。
2012年之后的低迷消沉绝望,是源自2011年生病后死亡恐惧无法排解。
2015年底的奔溃,是源自广州工作室破产后巨大的还债压力、与伴侣长期冲突的压抑以及30岁工作转型与成长的阻碍,通通卡住到极度恐惧后大爆发。
写到这里,我意识上知道我的所谓抑郁是怎么来的,怎么发生的,怎么恶化的;情感上,我仍然感受到对自己一丝心疼。
走着9年,我无数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直到我爬进道子老师的课堂,我就没有往下跌了,
曾经无数的伙伴说,你这样累不累?你要不要休息一阵再往前走?
不能休息啊,一休息这些深藏在神经记忆里的毒就会占据上风,直到我的纯净意识和能量占了主导的现在,我才真的能放松,因为我知道了我的情绪我的意识做主。
抑郁,不是疾病。
抑郁,并不可怕。
抑郁只是一个情绪症状。
抑郁者,只是在负面事件发生时,没有得到情绪的干预、支持和释放,对生活的认知和看法有了重大的转变。这个情绪持续发酵后形成的强烈负面信息流和负面生物电磁波停不下来,干扰了神经反应和细胞与肌肉运动。这个情绪持续发酵后形成的强烈负面信息流和负面生物电磁波停不下来,干扰了神经反应和细胞与肌肉运动。现代的家庭中、职场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高强度情绪碰撞,你只需要有效删减储存在神经中的负面感觉和负面任职,就能够有效帮助自己恢复生命能量和精神状态。
抑郁症
我得了抑郁症,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吃了近半年的药,每天一颗,由于记忆力严重下降,趁现在还记得,我试着把这段经历描述出来,也算是向曾经的自己告别。一直没说,不是对病讳莫如深,是对自己讳莫如深,怕说出来就不安全了,揣着秘密过活,总比摊在阳光下来得舒坦。现在我不在乎了,别人爱怎么看,怎么想,随便。
在去年7.8月份,我发现自己经常克制不住地哭,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或场景都能马上让我流泪,搞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流这么多的眼泪?不仅如此,还容易暴怒。
9月6日下午,在咖啡馆看崔永元关于抑郁症的讲座,边看边哭,因为我的症状跟他描述的一模一样。傍晚回去,没有力气,直接躺着,一想又觉得很难过。突然,一股很强烈的不想活的念头起来了,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脑子里非常清楚地想到厨房里的菜刀、水果刀和剪刀,但是另一边又死死地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做,害怕极了。赶紧找手机,一定要找个人说话,让他来劝住我,不要自杀。手颤抖着翻找通讯录,给小向打电话,刚接通就开始哭,一直说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痛苦无助,我不想杀死自己,但很难用意志力去控制这个念头。也就在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了那些抑郁症的人为什么会自杀,因为跳下去真的是一种解脱。目前世界上有接近4亿的人有抑郁症,其实数量应该更多,因为很多人是没有去确诊的,真是可怜的一群人。特别感谢小向同学,没有她,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
不能再待在屋子里,赶紧出去,想着外面人多,估计不容易自杀吧,去吃了麻辣香锅,故意吃了很多,就是为了让自己分散注意力,可是时不时地,这个念头还是会跳出来。吃完后颤抖着去工业大学暴走十公里才慢慢平复下来,我清楚自己肯定是得抑郁症了,必须去医院治疗了。
第二天上午,一个人去京溪南方医院七楼心理科,等待的时候,紧张,发抖,哭泣,想着自己真是太可怜了,一个人去看病。见到医生,第一句就是:“医生,你帮我看下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话都没说完,又开始哭,至少有十分钟才慢慢停下来,询问了一些情况后,医生让我去测大脑的情况,以及做抑郁症的鉴定。那些护士在我头上粘上各种管子,对脑中的各种成分做了测量。结果脑中的各项成分均严重低于正常值,已经无法平衡我的各项行动了,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中度焦虑,有躁狂症状。
医生告诉我要住院,怕我自杀掉,我说只有自己在广州,没人看护,他答应给我开药吃,先稳定情绪。
于是开始吃药,最难熬的第一周开始了,吃乌灵胶囊和文拉法辛,因为身体无法适应这两种药,开始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头晕,头疼,恶心,厌食…脑子里每天都像一直在打仗一样,无法入睡,完全进入木僵状态,每天就是躺着,睁着眼,手脚一动不动,眼睛久久地眨一下,一想起要吃饭,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过了七天左右,副作用褪去,身体慢慢适应这两种药,开始进入长达两个月的“平静的绝望期”。这段时间,不再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感:感受不到任何的快乐与疼痛,没有目标与意义,有时候甚至希望让我失恋吧,或者遭受些打击,让我感知到自己还活着。这药不是让人走向快乐,而是进入完全的“人生无意义期”,但它确实控制住了我的情绪。
刚开始每周光顾一次医院复查,后来一个月两次,再后来一个月一次,心理科的几乎所有医生都见过,找他们拿过药,对那里已经熟门熟路了。现在好了很多,中间复发过几次,但已经能感知到喜悦与悲伤了,至少要吃九个月以上的药,才能跟医生商量减少药量,现在每天一颗文拉法辛,跟吃饭一样准时服用。
抑郁症发作后,我开始好好反思这二十多年。我并没有经历过巨大的童年创伤,在家里得到的宠也算是最多的,自己想去哪,在哪读书,读什么专业,在哪工作,完全自己决定,家人从不会干涉,有非常大的自由。怎么就有严重的抑郁症呢?后来跟医生聊过后,我才明白,可能我的抑郁症从小就开始了。
从小我就被放在亲戚家,吃住、上学都不在家里,不能像在自己家那样随心所欲,于是我从小就开始默默地在旁边观察那些大人,他们说什么话时是喜欢我的,什么语气时又是对我不满的,慢慢我发现大人最喜欢我安安静静的,乖巧,听话不反抗,照顾表弟们……特别敏感,具体的程度可参考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对敏感的描述,只是太宰治是采取扮丑的方式,而我是采取避开人群的方式。
爸爸每个月一次,来接我回去过周末,就算回到家里,给我好吃的,嘘寒问暖,我依然无法放松,周日把我送回去,晚上我借口说要休息了,其实是躲在门后看我爸爸消失在夜幕中。我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又要一个人去面对那些人与事,这一幕我记了20多年,后来几乎每次大哭都想起这一幕,觉得自己应该是不值得被爱,所以才会被留下。后来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才终于知道,这就是儿童眼中的“创伤”,我们总是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词,觉得只有经历过重大的变故才叫创伤,其实不是。
初三升中考前夕,有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老师给家里打电话,我爸赶来送我去医院,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医生开出的结果是:神经官能症。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不可思议,10多年前,一个小镇的医生,是用怎样的手段检测出来的?毕竟这几年抑郁症才慢慢地被大家了解。但因为忙着考试,这件事被忘记了。这半年才想起。
从高一开始我就不与人接触了,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成群结队在一起欢笑的人,我一直觉得与人连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要去猜测他们的想法,让人觉得厌恶,无法体会与人在一起的快乐,别人在努力复习,我逃课,经常坐在窗边发呆:以后,我一定要离开得远远的,离开熟悉的地方与人,我就不用伪装,不用揣测了,陌生地与人让我更有安定感。
工作后,发现大家都说一样的话,讨论一样的东西,过一样的生活,你不一起,就是异类。大众媒体推崇消费至上,在公司,告诉你要努力奋斗,要始终激情澎湃,为公司愿景,为个人房车加班在所不惜。接着他们告诉你,还要注意身体,于是你又去办各种各样的健身卡,结果没去几次,也是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他们还告诉你,要学会享受生活,要去见见远方美丽的风景,于是又开始蠢蠢欲动,花钱出去旅游,兴致勃勃地拍照,结果,体验到了什么,完全不知。除此之外,他们还告诉你,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愉悦自己,于是你开始斥巨资买衣服,一层层涂上护肤品,但不是为了悦己,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称赞……就这样循环。这些鼓吹出来的消费与奋斗主义让我厌恶,开始觉得自己是异类,因为自己无法走这样的路。
与人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一旦发现对方有不再关注自己的趋势,就先抛开别人,就是为了不被人抛弃,每一次大哭想到的都是那一幕,所以我一直是害怕被抛弃,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
因为不认同这些模式,我开始严重怀疑自己,并转向攻击自己:你就是太脆弱了,别人都行,而你就是想太多。最严重的时候,我出门走在街上,觉得任何人都比我好,比我优秀,我就是一无是处。甚至也开始觉得自己就是矫情,我知道的那些人,他们一直问我为什么还是单身,你就是这样,不食人间烟火,太理想主义,我沉默,不想争辩,看到他们只关注车子房子,一边都还大肆埋怨,我也沉默。慢慢地,我对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不再外出,不再阅读,什么都不想做,于是病发作了。
这其实只是一个人的阶段性障碍而已,跨过去,就成为新的人了。现在的我,终于可以不再那么在乎他们的看法,不认同就不认同,也不再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而是更珍惜自己,不再逃开,直接面对。我开始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更好一点。
不再着急,关注当下,享受此刻,无法与自己和解的人,就算再多财富,总会被自身的狭隘毁坏掉,保持学习,善待值得的人,其他人对我指点再多,不再关注,因为这本来就是与我无关的人。
开始练习觉知。快乐的时候就享受快乐,悲伤的时候就沉浸悲伤,一旦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缠绕自己多年的情绪慢慢消失掉了。不逃开,不用聚会、旅游、购物、美食等这些来逃避,而是直接面对。小的时候,我观察别人,现在我用这种能力来观察自己,自己念头的升起,经过与褪去。连复发都可以调侃了:呦吼,又来了,先让你蹦哒一会,别太过分哦。把情绪当成一个需要被关注的孩子,理解它,慢慢地它就不闹了,情绪越来越少,剩下的是平静。这个需要大量的练习,我还需努力。
回头看,这半年变化太大,虽然没做太多实质性的事情,但也不再追求速度与意义,过好此刻,就是最好的意义。
关于抑郁症,有几点分享:
1.关于诊断
先区分一般的情绪低落与抑郁症。如果是短期情绪低落,通过美食聚会,旅游谈心,能明显好转,那可能只是一般的情绪低落;如果是长达几个月,几年无法快乐起来,任何方式都无法缓解的话,可能是抑郁症,最好去大医院检查,毕竟设备成熟点,及早确定,对症吃药,不至于发展到精神分裂与出现幻觉等严重阶段。
这半年与抑郁症的相处中,发现许多人对抑郁症是处于无知状态的,就是以为你就是矫情,无病呻吟,不是,这是一种病,严重时可致命的病。
2.关于心理治疗
如果有一种职业,面对你的诉说,不评判,不替你做决定,你想追求月亮或是六便士,都尊重你,但他会从源头上去了解你为什么想去追求这些,不用他固有的经验去告诉你应如何做,这群人可能是心理医生,当然是专业的心理医生。抑郁症患者很多有偏执的认知,而且一般来说他们涉猎的东西比较广,很多人能自我分析,所以在自我认知的逻辑上,一般人很难帮助他们,而且如果对不了解抑郁症的人诉说会适得其反,如果实在想不通,找个专业的心理医生吧,他虽然不会帮你做决定,但他不评判,能完全地接纳自己,让病人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
3.关于戒断反应
这是继服药初期后的又一痛苦点,千万不能突然停药。我有过两次戒断反应,两次都让我想自杀。如果当天没吃药,晚上就开始整夜做噩梦,第二天开始有发高烧般的头晕,第三天开始站不稳,微风吹过来或者转下头,都可能跌倒,恶心想吐。因为不在广州,没有及时去拿药,导致严重的戒断反应,当小心翼翼地去医院开药时,我发誓:等我好了,一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开心地活。
因为不甘心被一颗药维持每天的生活,我查了很多外文网站对抑郁症的研究资料,发现西方很多人因为受不了戒断反应而选择终身服药。奇怪的是,刚开始给你开药时,很少医生会给你详细说明戒断反应的严重性,一定要自己主动去了解咨询,戒断反应期间,我会伴随着严重的恐惧症,晚上醒过来,不敢关灯,看到窗帘都觉得害怕极了,脑中闪过一系列惨状,害怕得发抖。
失眠的时间段不一样,伴随不一样的症状发作。如果一两点醒过来,就是躁狂症发作。症状是联想丰富,灵感迸发,思维活跃,妙语连珠,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自己未来一片光明,联想太多,头疼,只能强迫自己停下来;如果四五点醒来,就会抑郁症发作,丧到底,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都不会好了,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容易在凌晨自杀。
后来向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太着急了,活着才有经历。是的,我决定不再突然停药,按时再吃上几个月,后来想了个理由安慰自己:抑郁症都已经陪我这么多年了,怎么突然就要让人家离开,慢慢来,给人家时间。
4.关于与抑郁症病人相处
很少有朋友知道我生病的事,不是因为我耻于承认生病,而是怕得到“你就是想太多了,多出去走走,谁没有个情绪低落的时候”的反馈,听到这些话会想死,本来就脆弱敏感;而且抑郁症的复发概率特别高,无理由的哭泣,发怒,会害怕误伤别人。如果身边不巧有抑郁症的朋友,自己不了解,但很关心他,请先了解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再歧视与偏见,不要一味建议他应该怎么做,只需要告诉他:没事,我一直在你身边。
这次生病,强迫我的身体休息,我不会装作大度地说感谢痛苦,没人会喜欢痛苦。但锤子突然敲你一下,你感到不解,进而追问为什么,那“为什么”背后才是意义所在。痛苦不是财富,对痛苦的领悟才是。生活先给你一些痛苦,接着让你领悟,再送回给你一些东西.
以后不再让谁随便地定义或者来肯定我的价值。我理解了那些喜欢指手画脚的人。他们年纪在长,其实心智早就停止了。他们只关注眼前的鸡毛蒜皮小事,自己不思考,不学习,甘愿被别人鼓吹出来的价值观塞满自己的大脑,还自傲地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原始观点,再去教育别人。自己没有警觉,不会分辨,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真是可怜又可悲。
最后真心地希望,这些建议,朋友们永远都不需要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