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
近几年,医院跑得多,大多是亲人住院,前去探望。
01
前年大伯过世,对整个家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促成了爸的一次住院。
咱爸,常年高血压,控制不好,出现了一些症状,如胸闷、腿部浮肿等。
住的是内科病房,内科病房有个特点,经常抢救,而且有的就在过道上抢救,连续的高频发生,每天死一两个,见怪不怪。
一个病区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医生一边抢救,其他病人总是会瞄一两眼,所以谁在抢救,谁挂了,不用几分钟,都知道了。
医院,病人病故,被子一盖,十来分钟就会被拉走。
去探望,经常会听到的是病故的始末。
“隔壁病房,才五十多岁,支架已经没法放了,昨天晚上死了,子女哭得稀里哗啦的。”
“今天早上,过道上一个老头,中风的,抢救了两三回,还是走了”
“今天中午又死了一个,年纪还很轻”
七天院住下来,少说也见过好几例了。
以前说不怕死,只要死得痛快,住了几天院就沉默了。
对死亡敬畏,惜命!
这个时候,建议少打麻将,不要熬夜,少吃盐清淡饮食,多运动,比平时效果更好的。
02
姑姑去年也住院,高血压发病了,还好及时发现,急救送了医院。
接到表姐的电话,姑姑脑部有一个动脉血管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
有几种方案:
1、开颅,做夹臂;
2、介入治疗,放弹簧圈;
3、保守治疗;
第一种方案,最贵的,也是最难的,但是能够解决后顾之后,不担心以后血管瘤破裂;
第二种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保证风险,而且手术难度大,有手术失败的可能;
第三种,就是一种赌,掷骰子的赌。
表姐思前想后,征询我的意见,也让我问问其他专家。
姑姑治疗方案与《流感下的北京中产》上人工肺,是同样的抉择。
赌命,不敢!~
最后,选了方案一,表姐是女强人,性感坚毅果敢;大伯的事发生在先,现阶段,容不得姑姑再发生闪失。
开颅手术之后,智力与行为都降到很低的程度,恢复期比较长。
表姐是做个体经营的,常年累月起早贪黑,两个孩子也都是交给姑姑照顾。
姑姑的倒下,放下经营大概一个多月,店面就亏损几万,正常能盈利大几万。
这一个多月,表姐基本上都陪在姑姑身边,三十多岁的人,从来不做饭的,也开始在家做饭给家人吃,开始自己洗衣服。
姑姑呢,以前重口味,油盐放得异常重,无辣不欢,我们去吃饭,饭后总是要不停的喝水,现在好了,强制的扭转过来,自己也从鬼门关前走一遭,一些执拗放下了。
表姐陪家人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会抽空陪着家人,会回家吃饭,做饭,注意家人的饮食习惯,自己也尽量早点打点下班,保守睡眠规律。
03
弟的岳父大人,前段时间不舒服,自己跑到医院,检查发现冠心病,很严重了,多处血管堵塞,在ICU还呆了好几天,抢救了几回,医生让他千万别动。
治疗的方案一直不太明确,医生有建议保守治疗的意思,年纪也快七十岁了。
老人家求生意志强,搭桥的开创性手术做不了,就做介入,放支架,一次放不了就放两次,钱自己掏。
命比钱重要。
第一次手术,放了两根支架,过来一个月,再去放,医生实在是放不了了。
弟和弟媳,轮流请假,对于上班族来说,能请的假是有限度的,一段时间手忙脚乱。
以前,老人家,脾气暴躁,买个小菜都能与人怼起来。
现在,好多了,不轻易动怒,发不得脾气,有危险,多活一天赚一天。
医院是个血淋淋的教室,让这些老头子重新受教育一回,把以前的肆无忌惮和张狂给消磨掉。
重要的是中年一代感受到了健康危机,引起了警觉。
中国的高血压现状有,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能找出好几例。
高血压重在预防,而非治疗,出现并发症,其实已经是后果了,长年累月的不良习性造成的。
健康意识的淡薄,光靠被动的从危机中受健康教育,远远不够,而且太晚。
422和421(四个老人)的家庭结构,只有中间一代的健康意识,主动更新,自律修身,才能管理和经营好整个家庭的健康。
否则,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