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感觉,某一个时刻突然间觉得特别落寞。说不上伤心,说不上难过,就是觉得内心空荡荡的,很迷茫,不知所措。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不断在长大,对于有些事情我们有时候觉得无能为力,对于有些人我们觉得无法挽留,有时候会陷入一边得到,却又在不断失去的循环反复的过程。失去的可能是曾经陪伴你的好友,同学,同事老师…
但是有时候,有些人却只能陪你走这么一程,所以很多时候觉得越长大越孤单。从前的快乐可以很简单,或许是和几个小伙伴或者和几个朋友开着最幼稚的玩笑;或许是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又或许是见到路途的美景。而现在更多的却是闷闷不乐,做很多事情失去了热情,失去了耐心,需要不断寻找快乐的来源,越是不断去找,就越感觉内心空落落。
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孤独中度过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孤独,而且每一个时期的孤独都会不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里提及到,成年早期(17岁-30岁)会经历一个孤独与亲密期。其中提到: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而一个人的孤单不代表孤独,众人的狂欢却感到孤单才是真正的孤独。相比起孤独的时光,我更害怕在开心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分享。
看到微博有一条热搜是关于孤独的十大等级。紧接着我翻了几条靠前的热评,发现有许多人都挑战过这十个等级。在这个孤独等级列表中,我也亲身体验过个,粗略来计算的话,可能我的等级就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吧。
而反观这十个等级,其实不能说明是一个人的孤独。只能说明自我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很多事情能一个人去完成,能自己一个人解决。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可以很自由,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的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超市……其实,这些事情可以很悠闲,很惬意,因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完全可以不用顾虑和迁就他人的感受,这时的乐趣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体验到。
其实,我从来都不害怕一个人,但是偶尔也会希望有一个能陪在身边的人。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时候,我的乐趣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这个时候的快乐其实很短暂的,当这瞬间的快乐褪去后,就会陷入失落当中,突然感觉心里很空,甚至会有点沮丧。如果有一个你能分享快乐的人,那么这种快乐是会延续的。当你回想起来的时候,至少还有有那么一个人,有那么一个身影与你共享过欢乐时光。
正如那句话所说:我不怕孤独终老,却害怕开心时无人分享的落寞。开心时的分享是会提高自我满足感和延长快乐的阈值的。如果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先自我感受了一次快乐,然后我把它分享给另外一个人,他也感到快乐,那么快乐的次数和感觉就会翻倍,而快乐的时间也会延长。所谓的孤独,不仅仅只是快乐时无人分享,更是内心的情绪和想法无人懂得。
其实,每一个孤独的人都渴望得到关注,得到关心。有时候的孤独是可以自愈的,而有时候的孤独却需要陪伴。或许那一类外表看起来很坚强,看起来大大咧咧,看起来喜欢搞笑的人,内心深处可能会隐藏在无法诉说的孤独。爱笑的人,往往心事最多。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通过笑来掩饰和伪装。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患者,却又不曾是一个孤独患者。如果,你不想在开心时经历无人分享的落寞。那么,可以试着打开自己,去接纳一个新的人,让别人融入你的世界,将这种主动的孤独摆脱。
或许有人会说,这谈何容易。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只要试过才会知道。正如埃里克森所说的:只有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其中会有自我牺牲和损失,才能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孤独的人懂得如何自爱,摆脱孤独的人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我们都要学会这样一个过程,那就是渐渐学会把集中于一身的爱慢慢掏出来,带给你愿意的人,这个时候才算得上怎么学会去爱。要想别人懂得你,首先要学会如何去懂得别人,感情一直都是相互的。没有人会看穿你的孤独,没有人会读懂你的落寞。
摆脱孤独中的自我拉扯并非易事,试着找一个合适的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恋人,一点点的打开自己。记住一点,我们不需要迎合。与其高傲地孤独着,也不要卑微地渴求怜悯。愿每个孤独患者都能被懂得,也能学会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