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四号,看到李笑来在公众号里说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要写三千字,于是我冒出了“每天写五百字”的念头。
寒往暑来,一晃五个月过去了,还好打开简书一看,150余篇文章躺在那里,记录着个人时光的印记。
每天写没有任何主题、题材限制的五百字,貌似很简单,但把它放到一个长的时间维度上,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也许这一天工作太累,忙到很晚筋疲力尽,也许这一天确实没有任何想法一片空白,找到不写的理由太简单了。为避免种种例外,会把缝隙里的注意力收集起来,想一想每天的收获,或许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许是在午后小憩前,或是晚饭后。以前出差坐长途火车很是无聊,现在竟成了思考的宝贵机会。网络信号不好,眼前没有打扰,一个人看着窗外风景倏忽而过,然后打捞记忆、思索认知,一趟旅行下来是满满的收获。
“每天写五百字”的出发点是用强制输出的方式记录、积累自己的思考。几个月写下来,已经超出了之前设定的意义。
通过及时记录,达到了如写上课笔记的效果,强化了知识的记忆。通过连续的记录,加上内化的记忆,可以将一些概念进行连接,或者将对同一概念不同人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多维度的视角。
同时,也间接带动了与家人的共同进步。之前,我看书、看专栏,媳妇不理解,总是问有啥用啊,因为她看不到及时的反馈。通过每天的输出,我将输入以个人的视角进行整合展示,并反馈到现实的行动中,如注意外表、少发脾气等。这样,她渐渐理解了我在看什么、学什么以及所起的作用。在我的影响下,她将看电视的时间缩短,也开通了简书账号。
另外,我还将一些拍的照片配以文字,投递到简书相应的专题,找了一些同好,收到了同好的一点肯定,也让我欣赏到更多美丽的照片。
不过,李笑来倡导写作要考虑读者的需求,这是对的,我当前的视角更多从个人出发,以后应该多注意。
这就是我五个月每天写五百字的一点感受。五个月不是终点,甚至也不是里程碑,思考不停,写作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