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时,恰巧处在我人生的一个我自认为很重要的岔路。
过去的几年,生活和工作也有一些起起伏伏,可无论境遇如何,都感到很难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总觉得还少那么一点东西,又说不出来。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早晨起床后,就像经历了一场大的变故和劫难,睁开眼睛那一刻心里空荡荡,像是一种舞会散场后落寞的情绪,尽管生活依旧平淡如初。直到读了这本书,一切就像是有所指引一样,慢慢给了我答案。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些晦涩,硬着头皮读下去,却让自己意外获益。
原来,都是因为思维在掌控着我们。
思维,如果被正确利用的话,他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可惜的是,通常不是我们利用它,而是被它操控。
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并不具有创造力。
思维和意识并不是同义词,更不是一回事,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
我的理解是,举个例子,你看到有人在随手丢垃圾,看到这个事本身就是意识,但是你觉得这种行为有违道德很讨厌的想法便是一种思维。思维是加入了你过去经验的一种固定思考方式。
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无思维、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来自于无思维状态。
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备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就像是要学会如何说话很难,但是要学会闭嘴更难一样。
对于小我的思维来说,当下时刻是很难存在的,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这也是我开篇提到的,为什么那段时间总快乐不起来的原因。
其实未来是虚幻的,谁能知道明天的太阳和意外哪个先到呢?
现在才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寄托于一个虚幻的未来而忽视当下所做的事情和所产生的感受时,内心会自然有空虚和失落感。
即使当小我看似在关切当下时,那也不是它所能看到的当下,他完全将当下理解错了,因为它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或者它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的未来。
认真的去观察你的思维,你可能也会发现这样的你。潜意识往往很难被觉察到,而你,却被潜意识操控了很久却不自知。
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身体和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创造和得以维持的。所以我们要学着从大脑中解放出来,去体会那个临在的状态,淡化物理时间的概念,不要自己成为时间的奴隶,现在这一刻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让心绪就停留在当下,就享受当下的这一个时刻。
此刻无论发生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都可以试着让自己做一个“我”的觉察者,痛的时候告诉自己,哦,原来这种感觉就是痛,饿的时候提醒自己,记住这种感觉。
所有这一切,全是生命的体验,是发生的那一瞬间最值得被珍贵的。
我们的思维有着对过去的经历对我们造成的身份认同,还有对于未来目标的无限期待,要从中跳脱出来,需要不断地练习。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任何日常活动来练习这种方法。
比如,每次在家中或办公室上下楼梯时,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是每一次呼吸时都会全神贯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或者你在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感觉: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运动、肥皂的香味等等。或者在你上车时,关闭车门后,停顿几秒钟并观察你的呼吸。
当你能全身心的关注当下你在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时,就是你能达到的临在状态。
这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却可以让我放在枕边,常常翻阅,作为我生命中时刻提醒自己活在当下的警钟。
心灵类的书籍就是这样,对的时候就是解药,错的时机就是鸡汤。
愿我们能活在当下,活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