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胡记的掌门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
她是女承父业,在东街的一条小巷内租了一间小小的门面。专门修理、修配钢笔,还兼销售钢笔。那间小小的门面内有一节小小的柜台。里面摆着各种各样的钢笔。我目测了一下,大概有上百种钢笔吧。
我的孩子花了15元钱买的钢笔。不小心从桌面上滚了下去。又没有套笔帽,笔尖就摔坏了。不能写,丢了觉得可惜。于是就带着孩子和钢笔来到了胡记修配店。
那个老板倒也热情,非常和气的接待了我们。她看了看孩子的摔坏的钢笔。然后转身从柜台里面取出一个纸盒子来,那里面装着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笔尖。她一一来配对,终于有合适的,于是很快就安装好了。试着写,还挺流利的。好了,材料和手工一共2元钱。钱倒也不贵,我们觉得还很满意。
只是站在老板的角度上说,一天就靠此生活,能有多少利润?我还特意问她,生意好吗?她说,还可以。
在这个信息时代,真的不是“钢笔”的好时代。现在的孩子在电脑上打字的速度极快,可是在本子上写的字却像狗爬的一样。
也就是说,写的时候已然不多了。中学的孩子已然大多数都用那种一次性的碳素笔了,用完扔了了事。
谁还用钢笔写字?可能只有小学生了吧。
她说,她也有哥哥,但是没有一个人喜欢这个行业。于是父亲就把一手绝活都传给了她。她说,她曾跟着父亲学习了七八年的功夫,才能独立开业。
她的父亲老胡,是一个瘦小的干巴的带着眼镜的老头子。一辈子就待在那家书店的东侧的墙角修钢笔。修了50年。记忆中,那个老人总是弯着腰或蹲或坐忙着修理。他的手上总是沾满了蓝色的墨水。偶尔望你一眼,神情中总是透着一股沧桑。而他的周围总是会围着一些学生或者是学生的家长。
他这是独家生意,除了他,全城似乎还真找不到第二个会修理钢笔的。
修自行车的、修摩托的、修汽车的,生意都十分的兴隆。还可以招到廉价的学徒。但是修理钢笔的,能招到学徒吗?
在这个时代,似乎有些东西是被迫淘汰的。比如,像补锅修碗,磨剪刀之类的行业。
修钢笔的也是,看着都不能发财。那么微小而冷清的行业,能有发展前途吗?把一辈子都押上,值吗?
不知道。
这个修钢笔的利润自然不能和修汽车的利润相比。修一支钢笔2元,一天能修多少支呢?能来10个孩子吗?即便一天赚20元,一个月又能赚多少呢?等于一个宾馆服务员的薪水的三分之一。还有房租、水电费、以及各种的税。一天能撑住吗?
她这是独家生意,或许是我杞人忧天了。
望着眼前的这个稳准的女老板,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与执着。
她说,开始她也不想干,可是又觉得是一门技术,丢可惜。于是又下决心接手干了起来。她爹爹去世后,她就成了胡记修配的第二代掌门人。
给我谈完她的父亲,她还谈到了媒体。说是谁谁采访报道了她。其实,在我们这个小城她还是一个名人呢。
她一头卷发,五官也很清秀,且伶牙俐齿的。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为事业活着。
像路边的野菊花,没有人欣赏,也会绽放生命的色彩。
(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旧作,当时写的时候,她的门面还在,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