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与B是同学,A最近失恋了,找B喝酒,向B吐诉失恋后自己心里的痛苦及不甘,他不愿接受分手的事实。B一股脑的说自己也有过类似的一段恋情,用手拍了拍A说,我懂你此时的心情。其实B并没有谈过恋爱,对恋爱更是一知半解。
2
B与多年不见的好友见面,许久未见,多少会有点想念,大家在酒桌上谈论着彼此的近况。当好友C讲到自己最近过的如何如何好时,B忍不住插了几句:我怎么听别人说你最近过的很差,C等他讲完继续讲。随后每个话题他都要插个几句,把自己了解C的情况一概说出来并提出疑问,搞的大家原本的兴致荡然无存,各自吃菜喝酒。
B也是一脸茫然自行嘀咕着:我没做错什么啊!看来圈子不同了,大家都变了,随后自讨没趣的找了个借口走了。
倾听可不能缺乏真诚
从出发点看B的初心是好的,要融入到对方的情感中,试图减轻对方的痛苦,但似乎看起来不太合理。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常说:“我明白你的心情,我懂"这样类似的话。如果你确切经历过,那说这句倒也无妨,但是如若没有,那最好不要说出这样的话。虽然这句话会给当事人在一定程度给予心理安慰。
也不可否认的是,“我明白你的心情”确实会给人打一剂强心针。但人与人交往中,真诚多一点,少一点套路,总归是不会错的。
当然学着去换位思考,让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所以,不要轻易的对别人说:"我明白你的心情"这样的话。
3
饶有兴致的倾听,胜过咄咄逼人的提问。
许久未见的同学朋友,本相聚就不容易,大家吃饭喝酒聊天本就是一大开心之事,也是为枯燥的学习或工作生活解解乏,互相侃侃大山,聊聊之前的趣事。
因现在各自处在不同圈子,心态较之前也有所改变。所以各人也会随着年龄圈子志向的不同,性格也会随之改变,聚在一起就是怀念过去和好友相处的那些愉快的日子。
B其实完全可以吃着饭喝着酒,听着C聊聊现在和过去,适当的补上几句,在不影响说话人的前提下。在这个年龄,不打扰说话人、不随意插嘴、用心倾听是对说话人起码的尊重吧。
在酒桌上用一系列的提问来质疑C,大家不会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你,已经不向从前,你知道的事多就代表你很牛。现在反而会觉得情商不高,还不懂尊重人,大家也自然避而远之。
4
自己也是吃过不少的苦,在听人说话方面,虽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但现在想来,真是蠢透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别人一讲到我比较懂的话题时,我总是忍不住插几句,高谈论阔。我总以为这样会让别人觉得我很厉害,但现实与想象总是有那么点差距,不,是很大差距。而且我说到兴奋点时,总是会说得很快,让别人听不懂在说什么,自己还有种优越感,现在想来,不忍直视。
那时老爸教训之后,我也在慢慢改变,说话前先整理好思路,心平静气的把话说完。一开始这让我很自卑,之前说话说的那么快,自己脑子转的很快,大脑一动就能想出许多话。本来是种很“骄傲”的事,现在却不被人看好,总会带来一种失落感。随之做出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话少了,听别人说话多了,正是这样,让我更加确定倾听比不会说话更加重要。言多必失,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
5
随声附和是门学问。
倾听不只是听那么简单,也并不在于你说出什么样的话,只要能把包含在话语中的心意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就足以让对方感到安心。
你的附和是否恰当的表达出了自己的诚意,如果能清晰地传给给对方自己的诚意,不管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言辞都没有关系。
你在倾听他人说话时,说话时的表达方式、表情、肢体动作、说话时的语速及语调,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若能让对方感觉到有人觉得我的话很有趣,他在认真的听我讲。讲话人一旦从我这里确认到这些,讲话发言就会顺畅起来,心情也会跟着放松。
诉说的一方一边讲述,一边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许会有意外地发现。倾听的一方将自己的记忆和心情融入其中,舍弃传达自己的意见,舍弃考虑自己该如何做的欲念,只是一心一意的听,且不能把对方的话单纯的当作话来听,而是想象成一种情景去试着感受,这样自己会多点理解。
假如你敷衍了事的回答,恐怕对方立刻会感到扫兴吧。
6
听不过瘾怎么办
这时候,在对方说话期间只需示意,我正听着呢或者传递出“我还想听你说一些”的信息便可。这样,别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内心的想法变成语言说出来。当然这得建立在前面的步骤你都遵循的情况下,别人才会说出更多。
说话方式各有不同,是笨嘴拙舌还是能说会道,说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有韵味,但其中一定蕴藏着能够打动人行的力量。
我也始终相信,不同的话,到了不同的耳朵里,转化出来的会是不同的见解,我自己也是对这有着一定的好奇心。
就算是没有重点可言的废话,说话时的深情、肢体动作,以及谈吐,也可以猜出一个人的人性与人格。而且对于倾听者来说,通过与人交流、倾听,会有新的发现,重新认识自己,如若那样,倾听也就具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