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岚
这本书围绕“10分钟读完一本书,30分钟写输出笔记”这件事情进行阐述。具体说明了以下三个议题:为什么要用10分钟读完一本书,再用30分钟写输出笔记?这种做法的原理?如何才能做到这件事情?
一、关于“为什么要用10分钟读完一本书,再用30分钟写输出笔记?”
首先,从一本书(实用书、商务书等)的内容构成来讲,作者认为一本书重要的部分就两成(20%)左右,其余八成(80%)可以大刀阔斧地舍去。所以,读者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10分钟)投入地去读懂这重要的两成部分内容。
其次,从读书的一般目的来讲,大部分人的读书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知识量,或是提高思维能力,亦或是所谓的提升个人修养。无论是哪种目的,都离不开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读完一本书之后的“输出(讲给别人听、写成文章)”可以给我们阅读的知识赋予意义、使其产生某种联系,被赋予意义的知识的遗忘率就没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类记忆无意义音节的研究结论)所说的那么严重了。另外,学习金字塔理论也显示:学习之后的“输出(教授别人)”可以使得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90%的内容。因此,读完一本书之后的“输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读书目的、提高读书的成效。
再次,从读书(输入)和写作(输出)两个方面的重要性来看,作者认为在输入基础上的输出才是标志读完一本书的根本标志。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输出的时间应该是输入时间的三倍。因为,当你将看完的一本书讲给别人听或者写成文章,你就需要将从书中获取的零散知识点,在头脑中进行二次理解、加工和反刍,将书中内容编织成知识网。那么,这种有深层逻辑、相互关联的知识网就比零散的知识点更具有完整性、意义性、传播性,也更便于个体的记忆、提取和再次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作者所说的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实用书、商务书之类书籍的阅读。非实用书和非商务书,比如,学科专业书、经典名著等,则建议第一遍阅读时使用作者所说的这种方法完成速读/泛读,借此找到书中最重要、最值得阅读的部分;第二遍阅读则可以使用精读的方法。读第一遍时,可以用黑笔,读第二遍时,可以用红笔,对比黑、红两色的勾画、批注,就可以看出自己在两次阅读过程中理解发生的变化。
学科专业书、经典名著等书籍之所以也可以使用这种速读方法,是因为:精读过后,并不一定就能把书中的内容全部吃透。具体来讲,精读一本书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从人的记忆规律来看,读过的内容,在一天内不复习就有60%以上内容被遗忘,一周内不复习就有70%以上内容被遗忘,一个月内不复习就有80%以上内容被遗忘。因此,读者想要在短时间里向头脑输入更多知识并掌握、理解这些知识,还是速读更加高效、可取。但是,作者并不否认,如果读者时间充裕,精读可以让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总之,作者认为:即使你一个月读了100本书,却没法把这些书的内容和读后感讲给别人听,或写成文章,那就等于做无用功。没有良好输出的输入,是毫无益处的输入。
二、“10分钟读完一本书,30分钟写输出笔记”这种做法的原理?
根据“Typoglycemia现象”,通俗讲就是单词里字母乱序不影响阅读的现象,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部分内容推测其他内容。也就是说,不用全部读完,也能理解书的大体内容。因此,作者提出了“三分之一阅读法”:一页书只读三分之一内容就可以大体了解整页的内容。那么,从一本书的内容来看,读者只要找到最重要的20%内容,然后阅读其中每页的三分之一部分,就可以整体读完一本书。
三、如何做到“10分钟读完一本书,30分钟写输出笔记”这件事情?
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要回答如何做到10分钟读完一本书;另一方面要回答如何做到30分钟写输出笔记。
10分钟读完一本书,则需要作用作者所说的“三分之一阅读法”:阅读一本书,如果是纵向排版,每页只看上一半(实际上读的只有三分之一);如果是横向排版,每页只看左一半(实际上读的只有三分之一),就能读懂了。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头脑功能最强的时间读书,将读书专注力提升至最高(每天早上起床后的1小时或每天晚上睡觉前的1小时,是人的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间段,将其利用好,可以极大影响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再如,为自己选择一个既喜欢又安静的场所,让自己心情平静、排除干扰、专心致志,营造读书的仪式感(这个场所可能是卧室的床上,也可能是咖啡馆、茶楼、甜品店)。还有,利用厨房计时器,给自己设定时间限制,让自己处于紧迫的状态,人的大脑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它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30分钟写输出笔记,则涉及高效写作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文章结构,在文章的开头写明结论、观点。最好能用100字(三行文字)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表达清楚。如果这最初的三行文字没法抓住读者的心,那么他们就没有意愿再读下去。如果开头的文字,就能让读者看清我们的观点,再通过后文的解释说明,可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
其次,好文章需要具备一个完整故事所具备的特征,包括明确的目的(主题)、时间轴(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起伏(让读者的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上下起伏,并能对故事主题产生共鸣)。
最后,写完文章后,需要进行检查和修改,这是让文章变得更好的最好一道工序。具体包括:第一,隔天再来读自己写的文章。第二,打印出来再读。第三,出声朗读出来。第四,请和我们所设想读者圈吻合的人来审读文章。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看到文章在读者中的反响,以便加以修改和润色。
该书中,还有三处观点是我较为认可的:
1.就像我们的身体是由摄取的食物构成一样,我们的思想是由所读的书籍造就。作者认为畅销书和流行书是大多数人读的书,这种书读多了,容易和大家形成差不多的思想,从而失去创造力。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大家应该多读那些少有人读的书。
2.每天只要能确保1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精彩。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进行研究,试图找到最能帮人缓解压力的活动。他们监测受验者的心率、肌肉紧张程度,据此测定精神压力缓解的程度。结果发现,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压力61%,喝咖啡缓解54%,散步缓解42%,玩游戏缓解21%;而读书可以缓解68%,是所有活动中最有效的。
3.个体的综合素质/综合修养是强大的武器。作者认为修养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读书便是增加自身修养的捷径。作者认为可以从政治、经济开始学起(同时精读多份政治、经济类报纸,每份报纸的不同主张,可以给我们客观看问题的视角)。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摆脱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野俯视整个社会,看透社会问题的本质,找到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获得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