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原生家庭成为了很多人都会谈论的话题。
和每个人都有点精神病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生家庭。
如有用原生家庭来为自己做事不认真,不敢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当借口的话,那么这个锅原生家庭不背。
有句话:同人不同命。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面对,结局也会不同。
有个小姑娘S一旦工作做不好就说都是原生家庭不好,家里重男轻女,对她总是很苛刻,所以她没办法很好的完成一件事,直到现在她和家里的关系还很紧张。
另外一个姑娘W,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接物也很大方得体。即使工作很多年,依然会在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撒娇。
W的原生家庭和S一样,也很重男轻女。但W并没有因此总是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积极的经营自己。
重男轻女是中国延续很多年的思维模式,这导致很多人的家庭模式都是类似的,可离开原生家庭后的日子,就需要自己去过好了。
永远用原生家庭当借口,也就是永远陷在同样一个坑里,爬不出来。也许有的人并不想爬出来,这样她就不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不用积极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毕竟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A女士为了逃离自己的父亲而结婚,但是她结婚对象的行为模式和她父亲一模一样,最终她又回到了原有的家庭模式中。
很多人以为远离了原生家庭,就可以远离过去的那些伤痛。殊不知创伤没有修复的话,不是自己成为新的施暴者,就是会再回到受虐者的位置,不断的轮回在同样的模式中。
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用逃避的方式没办法治愈。想要远离原有的模式,只有建立新的替代模式才可以。
就像戒烟的人,想要抽烟的时候,会用一颗薄荷糖来替代,久而久之抽烟的习惯就发生改变了。但和戒烟不同,创伤的治愈需要你先和自己建立好关系,爱护好内心的小孩。
任何新模式的建立都人际相处,你内心的痛苦和纠结,别人是无法感觉到的。如果和自己没有建立好关系,就很容易责怪自己,这种责怪会让你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模式。
外部世界所发生的,都是你的投射。
认定邻居家的孩子是小偷,怎么看都像。发现邻居家孩子不是小偷,怎么看都不像了。
当你认定别人不会喜欢你,不管别人做什么,你都不会觉得他是喜欢你的。对信念的坚信,让你失去了对客观事实的判断,让你只会看到你想要看到的。
《恐怖游轮》中女主角一直不断的重复在游轮上的杀戮,随着电影的推进一点点的揭示了不断 轮回的原因,女主角想要救回自己的孩子,哪怕重复无数次一样的剧情,她也没办法放弃这个执念。
一直陷在原生家庭模式的人也是一样,坚守自己认定的执念,然后不断的凝视着深渊,不肯放过眼前的深渊,也不肯放过受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