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6点50分,准时进入课堂。可惜,不大一会儿,儿子喊我陪他睡前故事。虽然不舍,但还得放下。8点半孩子进入梦乡,打开手机已经接近尾声,只好等着看回放。
教师是谁?教师现在的工作状态怎样?教师的家庭生活怎么样?整个社会对教师的各种要求怎么样?教师每天都在1面临着什么?今晚听课的教师都清清楚楚。其实,我们就是1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张华军教授课娓娓道来,听着很舒心。最后留给我们的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是她那几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一个不愿做教师的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台下大家的评头论足,宁愿选择面对一台机器。后来依然选择了做一名小学教师。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面对的是一个个不拘泥的朋友,上课时引导他做人的道理,传输他该学会的知识,闲暇时可以走入他们的世界,想想也是件开心的事。或许,这时我们面前涌现的是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孩子的低头不言语……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可以从现实一步步向梦想出发……
张教授与孩子相处的事,共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一遍遍的催促,给孩子造成了困扰,紧张,孩子不愿吃。共情,让我们和孩子平等相处,设身处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同感,使得孩子愿意和我们倾诉,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结。很多时候,我们居高临下,孩子封闭自己的心灵,关上自己的心门。(反思)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说的大概就是共情吧!
大黄蜂的故事。学会适时放弃自己的教学预设,孩子们会还我们一方美丽的天空。那篇作文的内容现在还回想在我的耳边,是老师的关闭自己的教学思路,把孩子们引上了他们感兴趣的点,他们给了惊喜。所以不能总囿于自己的思维,适当的放手也是一种美丽的教学呈现。
课堂上放出去的学生的事。孩子只为看看那两朵小野花长在树上的样子,听到这里,我的心就想要碎了。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个充满爱意的想法。孩子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唯美。
教师日常生活中持续的修养功夫。这几点要求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往心里去,能不能坚持做下去,哪怕是其中的一两条,坚持下去就不简单。
说实话,这些书的名字看起来都很熟悉,但真正看过的没有。在我们面前浮现出的教育论著枯燥,反复读几遍也不能理解。也许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使然,有空还是要借阅或者买来看看。
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也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人。关于做助教的事,我思考再三,且不说通不通得过,和吴敬娟老师一样,我的时间是不允许的,有过进步的欲望,也有过想挤时间的想法,更多的小纠结。还是让生活归于平淡,从坚持学习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