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处于分手复合的这个阶段,一直迷茫徘徊,却不知道如何复合之法,那就请好好收藏这篇文章,因为经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分析,是科学有效的,对你可能会有用。
接下来我的系列分手复合文章涉及的学说包括,有恋爱关系中的依恋风格,心理学的表意识、潜意识,人的需求感,以及能量高低表现形式。
每个理论背后系统完善,相互间融会贯通,如果你能悟了,自己就能复合了,但如果你资质有限,能力不足,还是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毕竟感情的试错成本太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建议不懂不要乱做。
鉴于很多人私信问我,如何和回避性的前任复合,今天来详细讲讲,建议认真看下去。
经过我个人的大量案例的统计和线下线上的学员来访分析,大部分分手复合案例,是焦虑型的一方寻求回避型的另一方复合。
回避型人格由于在童年里对于父母的偶尔忽视和离开,他们并不会表达出自身的不开心和不安全感,因为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懂得了这并不能改变结果,他们渐渐地习惯了自己独处长大的时光,了解了世界上就是会不存在永远的亲密关系,真正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给自己,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和幸福只有在提升自我时感受得到。
如果一方是焦虑型,而另一方是她那样的回避型的时候,就会产生恋爱和婚姻关系中十分常见的逼近-回避的场景:一方不断抗议、逼近、索取更多的爱,另一方则不断逃避、疏离、拒绝进一步沟通。一个在追,一个在逃。
与回避型对象的相处,你会感受很多时候,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无从着力,毫无回应。
本来该是两个人的交手回合,但对方根本不搭理,你空自积累了一身的脾气,但却无处宣泄,像在唱独角戏。
恋爱中的依恋风格,之前也已经讲过,主要恋爱人格大家应该多少也知道,普遍认同的流派是三种:回避型、焦虑型、安全型。
心理学中把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人格分为三种,安全型人格、焦虑型人格、回避型人格。
依恋风格的可行性,是我们要知道对方和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依恋风格,我们在恋爱关系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哪些是对方最为舒服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以及如何分析完依恋风格之后去实施复合这个工程。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们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影响着你与恋人的依恋关系。
前阵子很火的《欢乐颂》中的安迪就是如典型的回避型人格,由于儿童时期的特殊经历,她根本无法得到父母的爱,父亲背井离乡,母亲患精神病,她在对家族精神病的未知和恐慌中长大。
成人后的她在事业上是成功的独立女性,但是在人际与情感方面,一直与他人保持着距离和冷漠,难以信任朋友和伴侣,并表现出对恋人亲密关系的回避。
心理学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特点是:
这种人格的特点是:冷漠、不信任、若即若离、消极、自卑、自我逃避……
总结起来就是个大写的矛盾体。
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在获得成功、或是在爱情里被吸引,主动出击时,才会产生短暂的高光时刻,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黑暗中渡过。
如果回避型依恋的人爱上你了,那么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恭喜你,你被爱了。坏消息是:你们不能在一起。
回避型依恋者通常在幼年没有被很好地关爱、照顾,成长之路上情感被极度忽视,有的甚至被父母逼迫、控制。
最初他们也是敢于付出的人,但当他们向父母表达爱意,却遭到晴天霹雳的呵斥、或是冷暴力的对待。多次尝试都达到同样结果后,他们停止了探索爱的举动。一夜之间在自己的内心建起厚厚的高墙。
对他们来说,独自在高墙里待着,才是最舒适、最安全的。一旦走出高墙,或是有人闯入,都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受到伤害。
长大之后,他们把这种心理带到成年的恋爱关系里,保护自己、避免再次伤心。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爱。
实际上他们十分脆弱,内心非常需要一份真挚的情感。
如果另一方是回避性的对象,不管是分手后的复合,还是相处,相对来说都比较棘手。想要和回避型对象复合,首先得认识他的感情特点:
他并不是不爱你,虽然他的很多行为看着确实冷漠又疏离,但其实他有点“爱无能”,当亲密感过度时,他就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压抑自己的依恋系统,来减少你们之间的亲密感。
鉴于如此,那接下来说说如果你对象是一个回避型的恋爱人格,应该如何相处和复合:
part 1 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懂得述情
赵永久先生在《爱的五种能力》一书,详细介绍了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五种能力,及练习方法。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由实际婚恋咨询辅导经验丰富的的专业人士所著的婚恋心理书籍。
那什么是述情呢??
很多感情死于——一个不问,一个不说。
回避型的人,他们天生共情能力较低,不擅长察觉恋人的感受。如果你期望他能够从你一个细微的表情中,一声语气的变化中,精准地猜出你的小心思。
我告诉你,别想了,他们真没这个能力。
那么,你就需要学会表达自己,而不是自己一边生闷气,一边又期望他来哄你。我觉得最可能的结局是,他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
所以,面对这样的前任,你就要学习沟通,懂得述情,学会明确地表达自己。
述情,是每个成年人必备的能力。尤其是对方如果是回避型人格,更需要修炼这项能力,述情力的两个基本准则,真实和准确。
真实 有时候我们容易和爱人或伴侣争吵,就是因为我们分不清事实和想象。
比如,有的女性朋友抱怨自己的伴侣:“你总是吃晚饭了之后就不洗碗,”
但是伴侣却不是这么想。什么叫我总是不洗碗,立刻就能想起他上一次洗碗是是什么时候了。
很多时候针对某一些话题,由于自己表达得不是事实,就会变成了不准确的攻击,产生了负面的效应。
很多时候的争吵和郁闷也是因为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在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女孩子因为男人的冷漠不断的猜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又想到男人是不是对自己已经没有爱意,最后就立刻笃定男人不爱自己了,结果翻开男人的日记一看,原来是男人的喜爱的足球队输了。
你看,现在很多人的描述自己的心理时,就容易产生出一个假想敌,然后把自己困扰在一场不存在的争斗里面。 所以在心理活动中,一定要客观,就算一个动作,一个声音,一个场景,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人在当下的主观,却容易赋予它各式各样的外衣。 准确。 大家先想一下,你上次说,自己很难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你的难受到底是因为什么引起的。虽然你表达得感觉是很难受,但是还是范围太广了,伤心,委屈,焦虑,尴尬,担心,后悔,内疚,恐惧,都会让人难受。
如果你没有准确的表达出来,那么你寻找到的答案也是模糊的。
很多女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就说要男孩子理解他,但是没有准确的说出来,男孩子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也解决不了女孩子的问题。 在和自己亲近的人在一起,述说就尽量把描绘的词语范围缩小,这样才能说出真正的事实,然后才能得出更好的解决。和关系疏远的人就尽量模糊,因为你再怎么缩小范围,他们也不在乎。
所以,我们在和回避型的前任寻求复合时,一定要完整准备的表述出来自我的感受,比如分手后的感受和在一起的感受,表达出恰当的爱意,但这种爱意得要像春风拂面,不能像朔风刺骨,不要给对方带来压迫感。
part 2 换位思考,学会共情
回避型的前任,看似木头,其实也很敏感。他们心里都知道,但他们就是不说,就是不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
在上文说了,回避型的形成是因为在婴儿时期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关爱与回应,所以他们虽然疏离,但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爱。
那么在相处或复合过程中,在回避型想要逃避时,你就需要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认知共情。
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像一个母亲般拥抱他内在脆弱的婴儿。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慢慢信任你,对你敞开心扉。(也就是情感共情)
在你想复合的过程中,你要知道的是,要对对方的情绪使用“共情”。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为什么会觉得难过,为什么会不想和你继续下去,为什么选择了一个“不如你”的新欢。同时,学会将对方的情绪进行“共情化”的表达。
比如说,“我知道,这件事情是我做的不好。我当时不应该这么说,打击你的自信心,伤害你的自尊。本来希望对你好,结果却弄巧成拙,对你造成了伤害,也许你当时也想过给我机会,让我改变。
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僵化,最后变成如今的样子,也许后悔已经晚了,但是,对于成长来说,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相信以后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事实上,所有的说话技巧都基于理解本身,好的沟通永远都不是只讲自己的道理,而是在感知对方的情绪状态下,感性+理性的表达需求!最后做到既让别人舒服,也让自己舒服!
这一点对于复合很重要,那就是换位思考!如果在恋爱或婚姻中,你未曾注意过一些小细节,那么分手后的现在,你就需要回忆,有些重要的事情是否让你忽略。通过挖掘这些你忽略的事情,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导致我们分手的根源问题!
下面是一个实战案例:
小A的前任是一个控制狂,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不让小A和别的男生说话,不让她穿吊带,暴露的裙子。小A忍受不了这样的控制,总是吵架,最后走向了分手的结局。在复合初期,我让小A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这个男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这件事情,是她应该在恋爱过程中思考,但是她没有做的事情。
在给她分析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她注意的是,前任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因为这个男孩子是单亲家庭,和两边的父母都不太亲近,所以格外缺爱,没有安全感。所以他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欲”,只不过是他没有安全感的体现。
然后我让小A自己分析,在他们交往的过程当中,前任身处的复杂环境对他性格的影响,例如工作上是不是比较稳定,和上司的相处如何,他的朋友多不多,他有几个知心好友,能不能够满足他需要诉求的情绪。
通过上面你所了解到的,换位思考,可以让你了解你的对象究竟渴望什么样的感情,他渴望什么样的生活,而你,到底能不能满足他,或者说你该如何满足他。
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要害的,拿捏住一个人的要害,会让他离不开你。这才是复合的真谛和本质,想靠技巧快速复合本身就是投机心理,注定不会长久!
感情相处中的错误共情
第一种错误的共情主要表现:
在当对方和你倾诉时,不知道对方的心里在想什么,用自己错误的观点去回应对方。例如,对方和你说最近压力太大,倘若这时你直接冷冷回一句:“哟,还有心情出去喝酒,真看不出。”我想,估计他以后什么都不愿意跟你说了。 对方向你倾诉时,是希望在受伤的心情上能获得一些共鸣,至少是得到理解和同情。
此时此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和出发点,先表达岀你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把握不准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至少可以用问句,跟对方探讨他的感受,“那你现在心情如何?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当别人向我们表达或者倾诉事情的时候,最好的回应方式是先关照对方的情绪。
切记,感受和情绪是第一位的。
第二种错误是不予回应型:
共情也不要走入程式化的误区。“共情”不是要你一开始就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因为这样听到的人会感觉自己的感受被人剥夺了一样,至少是不被人尊重的。
你可以尝试简单讲述你类似的经历,表达你也曾有过相似的体验,这样的方式会让对方觉得你能设身处地想他所想。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使用尝试假设,“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很伤心、难过、愤怒、失落。。。。。
“共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人性的善意。拥有共情能力,就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需要我们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期望和他人区分开。我们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关心对方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需要我们先把自己的情绪放到一边,认真倾听对方,回应对方,才能产生共情!对待回避型人格,尤其需要如此。
part 3 丰富自己的生活,给予对方空间
回避型在进入一段稳定的恋情后,他们会拒绝过度的亲密感。如果你没有降低亲密感,那么他也会自发地做出一些事情来降低亲密感。
所以,如果你希望整天和他黏在一起,这是不现实的,你需要丰富自己的生活,给予彼此一定的生活空间,让对方能在自己的空间里喘口气,更有利于感情的长久发展。
如果你的男友/前任,是回避型,那么在相处或复合时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不要企图去改变他;寻求复合时方法不能过激,具有压迫性的复合方法,只会让他更想要逃避你。
另外,吸引力法则说明:用积极的思想去思考积极的结果,再用积极的行动去实现它,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吸引很多积极的人和事。你希望它好他就好,你希望不好它就不好。你的愿望就是吸引力的命令。
所以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关键。当你的吸引力够了,前任自然会回来了,即使不回来,你也能吸引到更多的异性。
part 4 尊重拒绝逼迫。
每个人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不是靠一天实现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有的时候也很被动。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千万不要总是戳别人的痛点。如果我们遇到回避型依恋的伴侣,面对他们抗拒亲密关系的行为甚至提出分手,我们不要强迫他们去改变,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和对方认真的交谈一次,了解缘由,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寻求解决办法。
最近看到一段话,很适合陷入与回避型恋爱人格相爱相杀中的你们:
如果你已经走进回避依恋者的内心,当务之急是要引导、印证对方拆除高墙的决心,没有人能够凭一己之力来拯救一个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
他们必须要自己先认识到问题,下定决心从高墙里走出来,才会积极地接受别人的帮助。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经年累月搭建好的高墙,一块砖一块砖地拆掉。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从回避中挣脱出来,回归真正正常、信任的亲密关系。
而你能做的是改变你自己,提高你的述情能力、共情力,尤其是焦虑性的人格的你们。
毕竟回避型的人往往更在乎的是亲密关系里面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