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夜市,熙熙攘攘的周六傍晚,一家牛肉面馆,半掩着门房,在众多热闹缤纷的招牌前,显得稍许凋零。
“老板,今天没有营业吗?”
“是啊!不好意思,今天休息。”
老板姓刘,我叫他刘叔。我们的谈话,从牛肉面的起源开始。
牛肉面打哪儿来?
刘叔说,四九年国民党来到台湾,那些空军的高官将领把吃牛肉的习惯也带到了台湾。但是新鲜牛肉的保存成了一个大难题。作为打小在眷村长大的二代,刘叔似乎对回忆小时候的事情有着说不完的热情,“那时候有没有冰箱,大家就想啊,用辣椒啊、姜啊、大蒜啊这些食材腌制牛肉!这样一来,肉就不容易坏了。一家用,家家用!眷村里面整条街都是腌牛肉味!”
这牛肉面的「牛」有了,「面」呢?
按理说那个年代面粉是稀缺的,一般人哪吃得到啊!刘叔看出我的疑虑:“打仗的时候,美国有给台湾救济面粉。美国也真够大方,发的可多啦!大家就想啊,这面粉要怎幺吃?最简单的就是掺上水和成面团,做成面条了。喏,这面条是淡的,腌制牛肉是咸的,掺在一起,刚刚好喽!”
颇有戏剧性的画面,飞快地闪过眼前:你家滚烫的面条,浇上我家拌着辣椒红酱汁的大块牛肉。在眷村小小的巷子里,一家家吃开,名声噪起的牛肉面慢慢成型。
“做餐饮的啊,你骗得了人家的眼睛,骗不了人家的嘴巴!”
之所以对刘叔的小店好奇,一是周六生意大好的夜市,独独他一家闭门不营业;二是我在台北挑选牛肉面店,养成了一个恶习:进店前先打量店面,不看装饰不看大小更不看店员长得帅不帅,只看有没有张贴“名人推荐”“某某牛肉面节大赛第一名”等等花里胡哨的噱头。找到了这些闪光点,就可说服自己百分百信任地进店就先点一碗招牌牛肉面!而刘叔这家店,除了30年的老字号外,似乎没有第二个可以用来宣传营销的点。在一整条油光十色的夜市闹区,这种清汤寡水的招牌倒也显得特别。
“我才不愿意参加什麽比赛,都是噱头啦!你去瞧瞧,得了第一名的,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你用十斤牛肉煮一碗面给评委,当然好吃!但是1000碗面呢?这就难说了!”刘叔说有好多朋友都建议他去参加牛肉面大赛,但他有自己的坚持,“我一直记得我爸爸常说的那句话:做餐饮的啊,你骗得了人家的眼睛,骗不了人家的嘴巴!”
......
我们就这样,坐两只小板凳,在半开的破旧的店门前,聊了好久。期间刘叔接了一次电话。回来时,递给我一瓶矿泉水:“丫头,来,喝点水!”
「丫头」,很亲切的称呼。好久没人这样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