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T为劳动力价值量,它是劳动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耗费的劳动力或劳动量,它是劳动主体本身所拥有的主观体能、生命力的能量耗费总和,是劳动者的体力与智力结合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劳动强度或劳动频率(V)乘以时间(t),它们的关系是劳动力价值T=劳动强度V×时间t。另一方面,劳动力价值(T)与劳动价值(L)和供给量(d)与需求量(q)之间的关系是T=Ld/q。
L为劳动价值量(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量),它是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量)耗费所产生的能满足需求的有用劳动或必要劳动产生时的劳动量,又可以称之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量,马克思说:“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这些消耗必须重新得到补偿”。只是,这种补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劳动者在自产自足时,以自我需求作为劳动对象,使其劳动力耗费通过凝固在生产资料(产品)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实现的回归所俱现的价值量来衡量,二是劳动者在社会商品生产时,以社会需求作为劳动对象,使其劳动力耗费通过凝固在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去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社会价值的回归所俱现的价格量来衡量。
劳动价值(L)与劳动力价值(T)和供给量(d)与需求量(q)之间的关系是L=Tq/d。
d为产品(供给量),它是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量,它的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产生能满足人类需求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在产品生产时,生产资料产生的使用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作为主导作用的,这个是劳动者把不确定不可控的自然资源使用价值转化为确定可控的产品使用价值的主要原因,当然,除此之外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供给量也来源于客观环境中不确定不可控的自然资源,但是,在这里假设劳动者作为一个理性人时,我们忽略了它的不确实不可控性,即劳动者的劳动产品生产供给对于需求满足的过程认知是完全信息对称的。
供给量(d)与劳动力价值(T)与劳动价值(L)和需求量(q)之间的关系是d=Tq/L。
q为必要产品量(需求量),即产品的使用价值量,在自产自足时,以自我需求作为劳动对象,物品,包括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通过劳动者的劳动转化为能满足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的产品使用价值量,在不进行社会交换而是自产自足时,产品的使用价值只能表现为自我需求满足的产品需求量。只有在产品的使用价值除了能满足自我的需求产生效用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之外,它还能为他人带来效用与实现它的使用价值,而同时对方的产品也能为自我带来效用与实现它的使用价值时,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交换才可能发生,产品惊越一跳转化为商品,即用于社会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它(q)与供给量(d)和劳动力价值(T)与劳动价值(L)之间的关系是q=Ld/T。
商品可以是对自我没有效用或使用价值的产品,供给商品的人对他生产的产品,未必都是必要的需求物,但它却能为社会上的其它人带来效用与产生使用价值,比如,生产药品的健康工人并不需要用它来为自己治病为自我带来健康的效用而使用它们,但它们对于需要它们的病人而言,却是有效用的产品,它们具有使用价值,这是相对于产品使用价值的需求对象决定的。可见,商品供给生产本身就意味着是以社会需求产生为依据的,因为,有社会需求的产生才可能有商品供给生产的可能,如果是没有社会需求的产生,即使是耗费了人类劳动力去生产一种产品,企图作为商品供给实现劳动价值(L)的可能就小于劳动力价值(T),甚至为而产生投入的劳动力价值(T)成本回收不回打水漂有去没回成为沉没的成本。
在社会市场角度,这是因为这种劳动力耗费产生的产品没有市场,劳动者尽管觉得其生产的产品对自我存在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有自我需求满足的使用价值,也可以是有自我的个别劳动价值,但是却没有社会交换价值。喻如,一个小孩刚学习画画时,在自家墙上乱七八糟的发泄似的涂鸦,它能满足这小孩的画技的进步与表达内心需要的使用价值,为小孩带来效用,他涂鸦所耗费的劳动价值(T)对其成长有主观的劳动价值补偿(L),但是,这对于社会上的他人甚至是其它家庭成员而言,可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使用价值,也就没有社会交换的价值,不能实现社会价值补偿(L),甚至是对于家庭的装修却是一种破坏,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员在进行维修时,还需要花费装修费用买恢复墙面的油漆与付出劳动力价值进行恢复,但这种为此而买单所付出的费用或劳动力耗费,这是社会价值交换获得价值补偿的形式,其实是作为代价耗费而产生的劳动力价值(T)耗费的代价。
这是因为劳动价值(L)与劳动力价值(T)之比(L/T<0→L-T=剩余劳动价值M<0),这个剩余劳动价值M变为负数,意味着投入的T=L+M部分的M不能完全甚至超额实现价值(L),使L/T≥0,却反而产生L/T=n<1或L-T=M<0(M≥-1),而使T=L+M中的M沉没导致T不能完全价值实现。甚至是在L/T<0时,导致了L<0,这时就出现劳动价值为负的拔苗助长或南辕北辙现象,而产生“追加成本”的沉没。在L/T=n(0<n<1)或L-T=M(0<M<T)时,还说明劳动力价值(T)中有部分转化为劳动价值(L),产品有部分使用价值可以满足自我价值的需求,但是,如果是在劳动价值(L<0)时,就要命了,这说明生产了产品,不但没有对自我产生正效用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反而是带来越过边际效用为零,总价值最大化之后的负效用,出现好心花钱生产却做坏事的结果。用公式:当L<0时→L/T<0→L+T<T→L-T<-T,这就是说,当L<0时,劳动力价值T的付出投入,不但不能实现劳动价值递增,反而是要在劳动力价值T的基础上追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