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这本书是在每天上下班的地铁中读完的,读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感受,太惨了,常在想,如果我是福贵,感觉都活不下去了,那么困难的处境,怎么能活的下去啊,我懦弱,我胆小,总觉得如果我是福贵,在经历了大起大落,经历了父母,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相继的离开,真的会承受不住的。
读每部作品之后,我都只是记得其中的某一点,某一个情节,或者对这本书,都只有一个很浅显的认知和领悟,所以每读完一本书后,我都会去网上,找大量的书评,读后感,通过大众的叙述,去体会作者写书的意义,我总觉得作者写每本书,都是想要告诉大家一些什么。读完活着之后,我去微博,知乎搜书评,然后还问了读完活着的朋友,问她的读后感,直到打开简书,搜了活着的书评之后,我看到一个书评,那四个字,我觉得很确切的写出了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逆来顺受",真的我觉得这太贴切了,福贵所经历的时代,我觉得是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体会到的。
福贵,从骄奢淫逸的公子因赌致使家道中落,他接受了,搬到了茅屋,种地耕田;为了给娘请郎中,被抓去当兵,终于回来以后,发现娘没了,凤霞也因高烧而失聪了,他接受了;有庆因给县长夫人输血而死,在看到县长是春生之后,他选择了接受;终于给凤霞找到了个好人家,可是凤霞却因大出血而死,他选择了接受;到之后家珍,二喜,还有七岁的苦根,因为吃豆子被撑死了,最后只剩富贵与老黄牛,"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一切都归于平静。
我觉得逆来顺受这个书评真的太贴切了,但之后我又看了其他的书评,于是我又返回去去看了作者的序,'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我这才反应过来,福贵不是逆来顺受的人的代表,他为活着本身而活,他在承受了种种苦难之后就依然能够坚强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为了活着本身而活,也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这种顽强的意志,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才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哪怕经历了四十年的灰暗生活,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所以才迎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活着本身就很美好,大家一起努力吧。
——写于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