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人想干50年?
给大熊猫捡屎。
对于44岁的李贵仁来说,这件事他已经干了25年。如果身体允许,他还想至少再捡25年。李贵仁是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员工,调查、保护濒危的野生大熊猫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次看到活的大熊猫时,李贵仁只有4、5岁。
父亲李武科曾是一名猎人,后来,狩猎站关闭,当地建立了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李武科便成了保护区的第一批员工
明星熊猫盼盼就是李武科一手养大的。1990年,盼盼成为北京亚运会吉祥物,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形象每天出现在媒体上,是很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如今,李贵仁采集粪便做科考的本事,也是由从业30多年的父亲一手亲传。19岁时,他子承父业,接过了守护大熊猫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5年。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野外条件特别艰苦,李贵仁没有帐篷和睡袋,晚上睡觉只能用野草垫底,用彩条油布“铺床”。多年过去,野外巡护的装备大大改善,但在野保工作中,“风餐露宿”还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李贵仁还会在野外偶遇羚牛、黑熊,那种个人生命受到强烈威胁的感受,让人恐惧难耐。
给大熊猫捡屎,是李贵仁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要调查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并进行个体识别,粪便是最关键的物证。25年来,李贵仁真正见到野生大熊猫的次数屈指可数,但通过粪便里的DNA,他总是对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种群和健康情况熟稔于心。
调查之外,李贵仁还抓过盗猎者,先后参与救护病饿大熊猫30多只。2005年,蜂桶寨保护管理局接到宝兴县紫云村的村民上报:在一处废弃的砖瓦窑内,一只大熊猫正在酣睡。窑洞废弃多年,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避免大熊猫受到二次伤害,李贵仁和同事们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挖土,让大熊猫慢慢退出洞口。
成功救助后,大家才发现这是一只年龄约10岁,左后腿缺失了脚掌的雄性“三脚猫”。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它取名“紫云”,把它送到了碧峰峡基地圈养。
多年来,尽管大熊猫保护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根据全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野生大熊猫约1800多只,比第3次普查增加了268只。
在李贵仁眼中,没有比这更让他开心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