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王晓慧丨小爸妈读心术
如果你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被问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你被“逼疯”过么?我不知道有几个会说没有,反正我有!
风和日丽的某一天,儿子房间的门上赫然贴了一张纸,上面遒劲有力地写道:
进来请敲门!
备注:任何人!
我知道,传说中的青春期,如洪水猛兽一般的到来了,生活从此而不同。
随着这个时期的到来,越来越多地听到身边同龄的家长们开始聊青春期孩子的“作”,事迹之多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跟父母冷战的有,对着干的有,吵闹完娘俩一起哭的也有。
青春期——这个充满动荡的人生阶段,
难道真的就不能好好过了么?
即便是我们把青春期看作一个角斗场,我们也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已经是必须的了,否则,在这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日子已经是相当不好过的了。
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时期,一方面非常渴望独立,一方面又无法做到完全独立,这是一种浸润着依赖的混合型独立,彰显着青春期孩子的不成熟性,而这种不成熟又恰恰是青春期健康的一个基本要素。
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包括:智力的、情感的、性的,在很多方面他们获得了一些不稳定的经验。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种坚定而又小心翼翼的抱持,需要一些时间来发现、整合他们的冲动,布置他们的防御系统并且发展出一些新的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青春期孩子渴望的独立从来不是完全的,他迫切需要这个社会来实现自我,并且需要通过面对社会来确立自身在其中的位置,为从家庭走向社会做准备。
在这短短的几年,他们这种不成熟、不负责、任性的性情是“不可侵犯”的。
这种不成熟代表着青春期孩子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望,这是让人兴奋不已的,他们准备着重造社会,社会需要他们创造性思想的激荡,这是一个有着潜在创造性和活力的时期,对于这一沸腾的时期,并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时间将会带来解决之道。
我们要有保护青春期孩子这种不成熟性的勇气,因为过早地引导青少年去承担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责任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将会使他们丧失自发性而过早的成熟。过多的要求和压力反而有可能会使他们对反复灌输的东西非常反感,发展出一些放纵或消极的行为来对抗,最简单的就是学习成绩下降给你看。
所以,允许和保护青春期孩子的这种不成熟成了父母的一种胸怀,那些因高压教育或生活在困苦环境而没有经历过青春期的成人可能不会同意给他的下一代这一自由,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嫉妒的说:
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可没……
(此处省略一千字)
忆苦思甜是相当可怕的教育,这是一种道德捆绑,毕竟时代飞速发展,时光不可逆,我们无法再穿越回那个苦难的年代,青少年有权利享受他们的新时代提供的舒适的一切。
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盲目认同父母,开始积极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尊心急剧增强,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秘密,经常会担心自己某方面不够好遭人耻笑。于是小心地在内心筑起一道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时常会有孤独的感觉袭来。
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需要被深入理解,他们只是希望被听到,因为你会发现太靠近他秘密的核心,你会遭到激烈的反抗。他们试图用拉帮结派的方式,在集体中获取力量去面对现实世界中的困难,他们离开父母庇护的羽翼,大量精力用于同伴之间的交往。
我记得儿子十一岁的时候,有天放学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在地上,鼻尖冒汗、气呼呼地问我:妈妈,我小的时候没挨过揍是么?你没打过我吗?放学这一路走的同学,都在炫耀被妈妈打过的事情,就我没有!就我跟大家不一样!
我顿觉哭笑不得,没挨过打也成了丢人的事情,但这就是前青春期的孩子,说懂事还不懂事儿,说不懂事还懂点事儿,他们在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同时强烈地渴望伙伴的认同,去获得群体的力量,以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带给他们的不安全感。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友谊要给予最起码的尊重,如果每天过度担心孩子被这个那个朋友带坏了,也许父母要处理一下自己潜意识当中的不安全感,因为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是青春期孩子非常在乎的事情,你无法再把他们牢牢的攥在手心里。
他们对带能来真切感受的理想和事情兴奋无比,有时却又对社会提供给他们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他们寻找立竿见影的方法,同时又抛弃那些就放在手边现成的方案;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干预,但同时又渴望对外学习和了解这个世界。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时期,这个悖论在于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解决,而是体验——真实的、充分的、令人激动的体验。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控制欲,因为我们成人自认为成熟的,被生活验证过的经验,已经是如同被别人咀嚼过的食物,被青春期孩子那时刻迸发的奇思妙想视为“垃圾”远远地抛在脑后。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有意要刺激我们,
他们只是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
那些孩子对成人表现出不敬的时刻,会立即招致成人们自恋式的愤怒,那种瞬间的权力缺失感,引发了巨大的焦虑,在这种疯狂的状态下,成人们会忙不迭的做出评判,因为我们想要安慰自己,我们好歹还能做点什么。
面对这种失控,成人也不必自责。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反抗,需要被挑战,他们需要的真实感受中也包括恨,他们会挑战社会和家庭的规则,不断地激发冲突,去确认周围的人是接纳他的,甚至是毫无怨言的接纳,感受恨之后再感受爱,这会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被包容,体会到令他满足的安全感,让他知道即便将来在社会上撞的头破血流,家依然是安全的避风港。
这就是痛并快乐着,仿佛是黎明前黑暗的青春期,处处弥漫着焦虑的气息,却又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被充分表达的、动荡的人生必经阶段。
我们必须知道,焦虑是一种无可回避的自然情绪,与其把它看做是需要加以控制的东西,还不如把它作为一项自然属性来接受。
生活不是板上钉钉一样的好或坏,
而是像海浪一样自来自去,
如果真的热爱生活,
就得接受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