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们宿舍在桂苑,坐落在小坡的桂树间,校区是新的,但我们宿舍楼相对而言属于较老的。独栋宿舍楼共五层高,六人一间,住宿费每年1200元,和新宿舍楼小高层的四人间1500元相比便宜了一些。
更老旧的宿舍在桂苑南边,像是八十年代建筑物还遗留了下来,墙面斑坨、时代并没有赋予这栋楼以历史感,反而尽是破旧荒芜。
这个外表看来比较另类的宿舍楼,在军训时就引起了注意,原本分配在桂苑有意见的小伙伴,看到了这个老古董后,不少人笑道这发了霉的不要钱也住不了啊。
传闻是给学习不好的人住,当然这不可能为真,现在回想起来,也猜不到究竟哪些人曾经住过这个楼了。
虽与桂苑隔楼相望,那破旧老楼里的故事,我们所知不多,不过听说在大四时也住过女孩子,那边条件和我们那一年代的高中宿舍差不多,宿舍是用来睡觉的而洗漱间和卫生间是共用,在洗漱间里面是洗澡的地方。这也是有人拿望远镜看到后告诉我们的。
桂苑虽旧,也有它的好。
学校当初选址之地并非大片农田,而是地形较为跌落起伏之处,占地约3000余亩,后修建也并非将所有地势铲平,而是按照传统学校模式来新建,因此就形成了学院在半山腰,食堂在山脚下,从动物园到公交车站落差50多米等的面貌。
个人蛮喜欢这样的地形,有曲径通幽之妙。层次感带来的不只是视角上的落差,身处其间的妙处还需要自己体会。不少学校属于一马平川之态,但一马平川的不是草原,又如何放肆呢?
而我们的桂苑更享受着层次感的优越之处,属于小而美的典范。
它独栋座落在小山丘上,前面是台阶、台阶下还是台阶,台阶再下是操场,这样与操场的空间位置,让我们可以一览操场上的风光,而又不会被操场上目光所影响日常生活。
后面是山丘的另一面,从宿舍一眼看下去蛮深的,如果跳楼的话也会成功吧。应该算是蛮荒之地,不知是否有学长学妹会去探索那一块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当无聊或者心情不好时,凭栏看着这片野生从林,兴许还会有野生小动物出没,那树上的鸟儿清晨清脆的叫声也能够当作周末惺忪之响了。
南面还是小树林,约50多米长的各样的杂草乱树疆域,在这小树木边上会有人拿出绳子拉在两棵树之间,用于晾晒被子。不过这边也是乱扔垃圾最多的地方,因为阳台朝南,先前扔热水瓶之时也是往这边扔的。
北面是山道,山道再北是动物园。全校唯一的动物园,也是为数不多孔雀栖息之处。还有几只山鸡在那没事嗷嗷叫,还好落着长尾巴的雄鸡,精气神比不上家里的大公鸡,也懒得多叫。
宿舍共五层或者六层,具体记不得了。或者是五+一层呈山字状,这也是国内不少建筑风格,学的欧洲古老建筑风。我们住在三层,不高不下刚刚好。太下了阳光不会太充足也会湿,而在上面天天爬楼也累的很,所以楼层要三和四,不三不四的反而没那么好。
一楼是个大厅,进去右手边是个小卖部,里面有两个阿姨轮流上岗,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这时我才体会到便利店的命名意义所在。进宿舍顺带些上楼,或者在宿舍时想吃什么了需要什么了下楼几两步就有了。住的那几年,在里面买的最多的是茶叶蛋和水了。
楼下小卖部还卖香烟,在里面买过一包红杉树七块钱,没抽几根就甩桌上,后来不知道哪儿去了。
我抽烟的,很多人不知道,因为抽的少缘故。如果按包来算的话,一年一包烟也许都抽不完,但还是会有点小烟瘾,有时候想抽比如现在,但多数不会去抽。这东西一旦上了瘾真不晓得如何去戒掉。
烟不如冷饮好吃,那些年我和小菜经常一人一个火炬,那时火炬才1块钱,如今已经3块钱了,小菜在东南亚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了,好久没有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