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帮,帮天下。
问题不是问题,解决问题找幸福帮是关键。
有个职场妈妈分身乏术,万般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回老家给奶奶带两个月,结果发现事情好像没有育儿专家写得那样糟糕,儿子黑了,也结实了,顽皮了,跟小狗小猫小麻雀都交上了好朋友,很活泼很快乐,还说:“妈妈,你安心上班吧,我玩得可开心了。”
朋友这才感叹:专家说如果不陪孩子,会“低落,抑郁,分离焦虑”,吓得我辛苦死撑了 好久才发现然并卵,你倒是帮我带孩子啊。如果不能帮我带,就不要加深我的愧疚感。
在网上看到一个专家的观点:“如果你连家人都不陪算什么成功?”
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也是中国人最擅长干的事:拿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绑架别人 。
第一:谁来衡量这个“陪伴量”?我可以工作六天,丢开手机陪一天,陪她玩海洋球荡秋千,讲故事。却看到无数孩子在游乐场里自己玩,妈妈外婆在旁边刷手机,把孩子丢在眼 皮底下跟人聊天还顺便淘淘宝,这就叫陪了?
第二,谁来衡量这个成功标准?如果“我陪不了家人就不算成功”,那我这辈子一毛钱都 不挣,养家责任全数丢给老公,自己当然可以24小时陪护,老师问孩子你妈妈干嘛的,就是“找爸爸天天拿钱去打麻将”,然后女儿上大学后我就混吃等死,到了四十岁就天天抱怨“十五块的樱桃吃不起,老公月薪2700”,这就算成功?
所以人对成功的概念真的不一样啊,有的女人认为的成功就是30年后,孩子觉得“我妈妈做饭非常好吃”;那么对我这种妈妈而言,成功就是,30年后,女儿说“我要去北京/上海/意大利看我妈妈的新书发布会/设计/分公司剪彩/”。
其实说实话,我真心从来没有鄙视过全职妈妈,因为前几年我自己也是。但是我真的发现,中国社会最擅长就是用统一价值观来绑架一个群体,全然不管个体发展的环境,背景,难处,阶段,根本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唱道德颂歌,玩亲情绑票倒是一把好手。
当我是全职妈妈的时候,社会舆论就各种抨击打压女人要独立;当我终于可以出山了,又各种要我平衡。平衡就是个谬论,平衡个鸟啊。还有人,动不动拿那个生了五个孩子还读了哈佛什么的日本妈妈给我看,一看到那句“我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我就翻白眼了——对不起,我们中国女性肝长得不一样,三点是排毒时间,起不来。
除了钱和光环,我还得要命呢。
为什么中国女人这么累。就是价值观总是不能得到尊重,能力福利都不够却还要承担自己不应该承受的所有压力。总想着不负如来不负卿,做不到的亲。一个女人,这辈子真的只能成全一个人,最多一个半。父母,孩子,丈夫,自己,就这四个,你选一个半来成就就好了。
如果现在要我选,我只能选择成就一个自己和半个孩子,自己还要优先,因为飞机上氧气罩也要先给自己带好。
一个开放的社会是怎样,就是不要总是用“掉队”恐吓那些不想当辣妈的人,让她们开开心心去当全职主妇就好了;但是,如果我愿意做职场辣妈,也不要总是用“陪伴魔咒”来加深我的愧疚感,如果不曾给我的孩子买过一罐奶粉一袋尿不湿,没有为了给所有人的孩子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而奋斗过的人,都统统给我闭嘴。
分身乏术,恕我不能全能。而且,我也不想逼死自己。
如毛姆那本《面纱》里的主人公说:“当我回首起,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只和哪个男人睡觉,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除了当个御前护卫似的苦情母亲,我还得以一个普通女性的身份,以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进步——因为我妈妈就是这样教我的。
我妈当年是英语老师后来转行做行政,那时她要带毕业班不能陪我,经常把我丢回姥姥家 。姥姥姥爷对我非常好,我与小麻雀小蚂蚁小伙伴为伴的乡村童年过的也很快乐。
有一天,我女儿也会明白妈妈所有的辛苦,和那些缺失的陪伴,都是为了更长远的生活, 给她更好的言传身教。
就像我知道我的妈妈永远是爱我的。这种爱,是通过她自爱,积极,乐观,当了一辈子的职场女性的能量传递给我的,而不是24小时陪着我却用哀怨,忧伤,沉默,传达给我的。
我还得感谢我妈,坚持工作才能拿那点微薄工资供我上了大学,不然,我估计早年就得出去打工当厂妹,早早生孩子,坐家里玩儿十字绣,郁闷着老公这个月怎么还不拿生活费回来。
幸福帮; 国内首家线上幸福社群,本社群以专业的萨提亚心理咨询知识为理论指导,致力
于帮助更多中国人解决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个人成长等问题。
幸福帮,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