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去北京培训,给自己留了一天时间,准备去逛一下北京城。至于要逛哪里,倒是费了一番心思,北京去过多次,常规的景点都已经去过,非常规的景点如“798”也逛过了,网上翻了一些攻略,又听了一些同学朋友推荐,最后决定先去逛逛北京的老胡同,然后去探访一下法源寺。
胡同是北京的符号,最能体现古老北京的风格。我的行程从南锣鼓巷开始,南锣鼓巷是近年崛起的北京最热闹、最时尚的胡同,清一色的灰墙灰瓦大红门,满街熙熙攘攘的游人,以及各种伪“小资”风格的奶茶店、咖啡馆、手工艺品店,与全国各地的标以老街的旅游景区没什么两样,对这种刻意营造的、过于浓烈的旅游商业街区已经提不起什么兴致了。不过,要想安静也不难,从南至北,南锣鼓两边整齐地排列着八条胡同,拐个弯到这些小胡同里去,游客和店铺就没那么嘈杂了,胡同深处,还能依稀瞥见老北京的日常烟火。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走几步就会出现个某某名人的故居,昔日达官显贵门庭现在都成了寻常百姓人家,只是门口都写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的字样,让人无法到四合院里探个究竟。国槐是北京最常见的行道树,几乎每个胡同都有那么几棵,高大粗壮,枝叶繁茂如华盖,夏天是国槐开花的季节,细碎的花朵随风飘落,特别是一阵急雨过后,树下铺满白色的花儿,分外美丽。国槐是古老的树种,据说生长极为缓慢,北京胡同里的槐树都是有些年头了,在这样的树萌下走过,倒是有皇城根底下悠久而庄重的意味。
花了一上午时间,从南锣鼓巷一直逛到前海再到后海,景区到处人声鼎沸,好在还有些小胡同里能让人感受些许老北京的风味。简单的午饭后,便叫了辆快车去法源寺。法源寺不是什么热门景点,快车司机似乎对我要去的地儿颇为陌生,循着导航,还走错了进口的路,最后从一处有清真建筑路口(后来才知道这里是牛街,北京的穆斯林聚集地),拐进一条极小的巷子,终于找到了法源寺的景区售票处。
花了五元钱进得寺内,法源寺的简朴、老旧以及清寂都超出我的想象。以他的名声,我以为会和杭州的灵隐一样寺宇恢弘、佛像堂皇、香客众多,可是它隐藏在胡同片儿中,寺门很朴素,门口还坐着很多乞丐,一见有人来就喊一声阿弥陀佛。寺院的建筑采用的是传统的中轴对称格局,寺内除了钟楼、鼓楼稍高,其他如大雄宝殿等一众庙宇都和周围的房屋一样低矮,佛像也不高大,香客更是寥寥,粗粗一看,法源寺着实有点不起眼。但从人声嘈杂的南锣鼓巷、后海走进绿树掩映的幽静寺院法源寺,犹如进入闹市中的世外桃源,心也随之祥和安静下来。法源寺坐北朝南,共有六院七进,我从前殿,一直走到了最里面藏经阁,越往里,越清幽。寺中有僧人在打坐,有居士在诵经,有佛学院的学生穿着宽大的禅袍穿堂而过,他们正赶去做午间功课,寺内多猫,一只大黄猫正趴在大雄宝殿前的太阳下打盹,一切都很静很慢,我脚步放轻,生怕惊扰了他们。法源寺植被茂盛,古树参天,寺内遍植丁香,据说在春末时分开成一片香雪海,可惜现在只看到它们浓密的绿荫。寺里的国槐特别高大,正开着细碎的花儿,一阵风来,花儿簌簌落下,如雪如诗,唯美浪漫。在寺庙一无人的偏院里,四角各有一棵高大的国槐,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落花,真如雪落大地、寂静无声,让人不忍去踩踏。
细细看来,法源寺其实不同寻常,闹市区这么一片绿树掩映下的红墙绿瓦,越发显得寺院古朴,寺院里的香炉、石钵、经幢、铜佛像等都极为古旧精美,诸多法器都历史悠久。寺院里拥有众多文物收藏,藏经阁里珍藏着唐代至清代的各种佛经善本,寺内还有众多的石刻文物,其中尤以碑碣为最。大雄宝殿上有乾隆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大雄宝殿两侧分列着明清两代的六座石碑,记载了明正统、弘治、万历、崇祯,清乾隆、雍正历代修葺寺庙的经过,是一部法源寺的历史记录书。而如今,法源寺也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可见其在全国众多寺庙中的特殊地位。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 明时曾易名为“崇福寺”, 清雍正年间改为今名“法源寺”,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作为京城最古老的寺庙,曾经历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从唐太宗悯恤征朝将士的亡魂,到宋朝亡国昏君的耻辱,到元朝谢枋得这样的节烈忠臣,再到明末袁崇焕尸骨夜入悯忠寺……法源寺见证了太多的兴盛衰败。离寺不远处,向北穿过胡同,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菜市口,清代行刑的法场,清末谭嗣同等人为了维新变革、为了家国命运曾经在此慷慨就义,法源寺成为戊戌六君子被斩后的停灵之所,可谓见证了维新变法这段悲怆的历史。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的以维新变法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出版后,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从而使法源寺名声大噪,然而今日所见,寺庙依然保持质朴悲悯的本性。去北京之前,我并没好好做过功课,寻访法源寺后,我对清末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莫名的感兴趣,李敖《北京法源寺》很自然的列入我的阅读计划。
本无信仰,方见禅意,行走法源寺,听听诵经声,看看国槐落花,逗逗寺内的黄猫黑猫,或是坐在阶前什么也不想,感受历史烟尘,安享古朴清幽,度过一个安静的、无我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