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女人死了,留了不少财富,丈夫领了一个年轻的女人进了家,应了“给后老婆攒包包”的谶语。
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始。
要知道,女人手里掌管的不单是自己家的财务,还有老母亲的钱呢。家里一堆兄弟姊妹都很信任她,她也兢兢业业地打理着老家儿的这点家当,从老人生病、生活到去世所有的花费,她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家里一堆的兄弟姐妹都是不计较的人,也放心给她管。可她这一走,攒的包包里到底有多少是老家儿的,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对财富的执念后继有人
首先提出要理顺清亮的是家里的老大,恰逢清明节,要扫墓修坟,提议把老人的钱拿出来用。姊妹们都赞成,都觉得理所应当的事儿,没有放在心上。
没成想,女人的女儿跳了出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着长辈们的不公:“我妈不在了,你们都欺负我,让我拿钱。”女人的丈夫也连撅带骂:“我告诉你们,这个事我不认你们就等于放屁!”
顿时,与他们一家间的裂缝出现,尽管没有人再去争讲,但他们一家子失去了人心。没有人和他们再去多说一句,形同陌路。
坟还是修了,那一家人再也没给老家儿上过坟。做了不好的事,即便别人没有说你个不字,自己也会觉得没脸再见。
当然,领回家的年轻女人如意算盘是落空了,女儿在母亲还没有咽气前,把所有的财富密码都从她妈嘴里抠搜出来了。她妈的葬礼一结束,所有的资金都转移到了她的名下,唯一转不了的就是家里那两套房子。
女儿家庭也很富足,但生活足够简谱,衣服都是几十块钱,给她带孩子的婆婆从来见不到一丁点福利待遇。可人和人之间不都是相互的吗?这一头没完没了地付出,另一头没有感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老太太自然怨气十足,家里的氛围很不好。
再说回丈夫,眼见到女儿手里的钱一去不复返了,他开始打起了卖房子的主意。
“我要好好享受了,我有我的生活。”为了享受生活,更确切地说为了卖房子,他借着给女人烧周年的景儿,主动请兄弟姊妹吃饭。这些没长脑子的兄妹们看在死去人的面上也没有拒绝。赴约后大家才明白,从来没出过血的他屁股往哪撅。
要卖当年的房改房,需要兄弟姐妹到公证处去放弃继承。大家对他的行为厌恶至极,但回念着女人的好,不愿意和狗皮膏药再叨叨,在丈夫多次巧舌如簧的公关下,一同办了公证。
从此之后,丈夫更是过上了有钱有女人的滋润生活。
事儿有多狗血,明天会继续和大家聊,但有一点是:无论做什么,瞒得过人瞒不过老天爷,还是得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