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经济学的第6章,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这一部分讲了供给、需求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通常情况下可能会执行的经济政策会有设置指导价格和征税。
具体的概念是,如果对某一个产品制定了最低价格,而最低价格是低于均衡价格的,那么对于产品的销售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制定的最低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价格会不断趋近均衡价格,所以就会导致需求的减少。
举例来说,一瓶可乐的均衡价格在三块钱左右,如果此时所制定的最低价格是两块钱,那么对于产品的销售其实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此时所制定的最低价格是4块钱,那么消费者会因为价格过于昂贵而放弃购买。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设定了最高价格,而最高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那么对产品的销售不会产生影响,但如果制定的最高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会导致供给的减少,因为成本过高。
我们有时候是出于善意而去制定了指导价格,但是如果说这个指导价格设定的本身没有科学依据的话,则会反而影响产品的销售。
所以这个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是什么呢?我所想到的点大概就在于我们对自己的设限吧。
我们每一个人的潜力其实就相当于均衡价格,最低价格则是我们的下限,最高价格则是我们的上限,如果说我们没有办法正确的估量自己的潜力,或者说对自己过于不自信的话,其实也就是把我们的上线故的过于低,其实反而会影响我们自身的发展,而如果过于沾沾自喜的话,则会把我们的下限估得过于高,反而不利于我们接受自己的失败。
那么到底该如何去判断我们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呢?今天公司领导来找我谈话,让我反思了这个问题。
领导来找我谈话的目的是询问我关于调岗的需求,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希望能够求稳,而且对自己并不是很自信,因此,第一反应是拒绝。幸好领导是一个比较了解我的人,帮我方方面面的剖析了问题之后,让我自己回去冷静的再想想。对于调访这件事情,我应该还是会再仔细的考虑一下,而这个中间所出现的心理状态是我需要反思的点。
自卑与自负都不是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到底应该如何去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能力边界呢?或许最好的结果是首先并不要着急的去判断自己,而是先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如果没有尝试过的话,其实我没有办法掌握准确的信息,那谈何判断呢?
在尝试的过程中间,第二要拥有的就是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主动思考在于我要先分析自己已经拥有的与这个岗位相匹配的能力是什么,我不拥有的能力是什么?我要如何的去提高这一些能力?而独立思考在于在尝试的过程中间,会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判断,我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有选择的接收信息,而不是人云亦云。
第3步大概就是复盘了,最近发现复盘真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也只有在复盘的过程中间,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增强信心。
经济学其实真的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每一个概念其实都会引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一来反而让那些枯燥无味的概念有了烟火气,这样的学习挺快乐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也能够发现自己的局限性,特别觉得自己在格局和大局观这个点上需要不断加强。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肚子里的存货很少,思考的过程也会花费的很久,慢慢练习吧,一切会越来越好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