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间,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突然宣布,Jose Manuel Martínez Gutiérrez将卸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及集团首席执行官,由英国快时尚New Look原首席执行官Anders Kristiansen接任,该任命2018年6月1日生效。
作者:不正经工作间
. . .
Esprit
1963年,爱好旅游和户外运动的道格拉斯·汤普金斯在美国加州偶然结识了同样爱好运动的服装设计师苏西·拉塞尔,两人随后坠入爱河,并开始共同创业。不久,在旧金山,一家户外用品商店开业了,那就是之后美国户外用品的龙头企业“The North Face”。
1968年,汤普金斯夫妇在旧金山又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并创建了Plain Jane品牌,而这就是Esprit的前身。1978年,该品牌的年销售额便已超过1亿美元。
然而,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时尚行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汤普金斯感到困惑。最终,他做出了卖掉The North Face以及Esprit,去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决定。
此后,接手Esprit的是邢李原。他曾是香港远东有限公司的采购代理商,也曾因为是林青霞的丈夫而被人津津乐道。
邢李原开始在亚洲做起了Esprit的生意,并在亚洲很多城市开设了零售店,Esprit的时尚帝国在全球的布局也开始逐步展开。1997年,思捷环球与华润集团合资组建华润思捷,在中国大陆开展Esprit品牌服装的零售业务,第一年便取得58%的业绩增长,巅峰时期一度在全国近百个城市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
进入中国的前十年,缺乏竞争者的Esprit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在时装界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但危机也在与日俱增,自2006年起,邢李原先后辞掉了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股份到2010年完全抛空。随之而来的是思捷环球每况愈下,连续几年滑坡。
2012年,思捷环球即将跌破300亿港元营业额之时,找来了来自Zara母公司的Jose Manuel Martínez Gutiérrez 马浩思。
. . .
Jose Manuel Martínez Gutiérrez
2012年8月,思捷环球以打工皇帝级的天价薪酬4,035万港元挖来竞争对手Zara的主帅马浩思加盟,一度刺激集团股价当日暴涨38.4%。
马浩思曾在Inditex集团任Zara驻北欧地区的区域经理,并负责管理集团的销售以至其全球的零售网络。作为全球最大时装零售商之一,Inditex集团业务横越五大洲,遍布超过80个国家并拥有多个品牌。
马浩思在加入Esprit后,又从Inditex集团引入了另外三名高管Juan Chaparro,Elena Lazcanotegui和JoséAntonio Ramos,思捷环球漫长的四年“Zara”式转型计划正式开启。
作为快时尚最成功的教科书案例,Zara以模仿奢侈品牌产品设计、快速更新产品、低价位市场策略的方式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设计到成衣出售,Zara最短只需7天,一般为12天,垂直一体化供应链是Zara的制胜关键。
相反,Esprit仍停留在品牌建设初的批发零售思维里,以脱离消费者诉求的闭门造车为主,一厢情愿地认为其能引领潮流的方向。
马浩思入伙后,Esprit开启了漫长的“Zara式”改革。Zara从设计到把成衣摆上柜台出售的时间一般为7-12天,相比之下,Esprit虽然已将交货时间从以往的9-11个月缩短至3-4个月,但差距依然明显。
尽管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下,Esprit的各项指标开始慢慢好转,但马浩思坦承,集团盈利水平仍没达标。数据显示,在截至12月31日的上半财年内,思捷环球销售额同比下滑3.4%至80.39亿港元,净亏损达9.54亿港元,而上一财年同期净利润为6,100万港元。
马浩思的离职似乎也意味着风光不再的Esprit终于接受了模仿快时尚Zara失败的事实。
. . .
Esprit为何转型很难成功
1、轻重资产之分
Zara和Esprit有着本质的区别,Zara是家重资产公司,50%的产品都是生产于自家厂房。而Esprit是个标准的轻资产公司,公司最大的两样非流动资产是商誉和租用的商铺。
Zara到目前为止,全球2,000多家店面的销售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Esprit辉煌的时期,通过传统的批发模式,店面数达到上万家,这些渠道都是不可控的,只是把货往那儿一扔,任其自己销售,并制定相应的回收和补货要求。
这样的区别,导致了Esprit无论如何压缩流程,一个月开多少次订货会,都无法正真掌握住整个生产流程,无法跟上现在快时尚的产业特点。
2、管理层的问题
Esprit如果从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型,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这个决策是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决策,而且一旦认准往重资产转型,那就需要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去投入金额相当巨大的资本开支,这势必影响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利润,过程相当痛苦,且结局还不一定明朗。
那么这样一来,除了掌握公司44%的股份的邢李原,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下这样的决心。当时邢李原持有公司44%的股份,加上当时欧洲业务创始人11%的股份,当时两个人只要达成一致,完全可以左右公司的任何决策。
但邢李原却在不断卖出手里的股份,直至卖光,他本人也于2006年辞任的CEO和董事会主席。从2006年之后,Esprit的股东结构非常分散,持仓前几的大股东都是随时等待退出的投资机构,这样的股东结构也造成了,但凡有CEO提出了虽然长期有利,但是短期损害股东利益的,就会遭到机构股东们的一致反对。
所以,公司只能采取不断换CEO的做法,前前后后估计换了不下10位,包括前ZARA的的高管,都是殊途同归。
. . .
最坏的时候,却也是最好的时候
在Esprit逐年下跌的时候,分别比Esprit晚了六年和十年才进入中国市场的优衣库和Zara,以及瑞典品牌H&M,却逐渐成长为中国年轻人的快时尚首选。
对比纷纷关店的时尚老牌,Zara在2016年增加了65家新店,使得全球总门店数量达到2,067个。而H&M、优衣库等也在近几年迅速扩张,共同占据着国内的时尚市场。
时势造英雄,唯快不破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互联网业的独角兽们,同样也适用于时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