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有周末亢奋症的我一如既往地起了个大早。然后洗洗刷刷去市场买菜。用陈太太的话来说我这就是:“姑娘的身份,媳妇的命”。哈哈。
迫于我是一名自立自强自力更生自命不凡的仙女,落后凡间后我一直是自己买菜做饭。我对菜价很熟悉?NO!不存在的。虽然我每次买菜之前都会装模作样地问一下:“这个怎么卖?”,但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都记不住的。
“猪肉怎么卖?”
“15”
假装深谙市场讨价论价之道:“这么贵啊。那我再看看别家的。”
“14要不要?”听着身后的声音窃窃自喜。
下一家:“这猪肉怎么卖啊?”
“17”
“哦,来两一斤吧。”
作为一个财务科班出身的人,对金额数字如此不敏感,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慷慨大方不缺钱?不不不,是我懒得记,也记不住。
今天顺便帮邻居买早餐。他说要小笼包。我就到了那家老字号的小笼包店,排队的人跟串起来的饰灯似的,这个闪出来要两笼,那个闪出来要一笼。我很成功地挤进了队伍,说我要三笼小笼包。旁边一大叔回过头隔着腾腾热气看着我,我直接忽视问老板:“多少钱一笼啊?”老板说:“六块。”我那精准的掐指一算,三六十八,十八块。然后老板娘就叫:"三笼小笼包谁的,过来取。”我钻过人群挤到她面前,我说有微信支付吗?我扫你。她说有,呐。我扫了她的二维码,我说十八块对吗?她说,十二。老板在她后面大声咳嗽,像是突然重病。“机智如我”还问:“啊,三六不是十八吗?哦,4块一笼啊?”老板娘回头问老板,怎么啦?老板说没什么没什么了。
我提了小笼包走出他们店,心里还是有点郁闷的。看来我长得确实虎头虎脑看起来很有钱?还是看起来很傻?为什么几块钱都想骗我?老板看起来如此老实巴交,居然在一群客人面前坑我,而且一群人里只有我是6块。我呸!想到这里我有点生气了,难不成我在那群人面前也是一个傻子来着?哼,再好吃下次也不来这买了!
其实我并没有想象那么生气。一上车我就忘了这事了。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懒得在意这些市井小坑。出门远行,东北有雪坑,青岛有虾坑,海南有菜坑。我走过的路不多,但我的经验告诉我,在外省,这是旅游景区对游客们准备的小算盘,若是当地居民,对外来人口还是相当热情与真诚的,一般不会见着个外地人“人为鱼肉,我为刀俎”地往死里宰。在广东不一样,广东人世代善贾,对金钱的嗅觉极灵敏,几乎全民都多少有点做生意的遗传小基因。奸诈狡猾,是我对当地贾人的看法。记得有一年从深圳坐车回家乡,司机讲的是家乡话,明显是家乡人。我是车站买的票,150元。车开出站后又捡了几个客人,其中一个是四川口音的小伙子。司机收了他330元。其他几个广东客人120元。那小伙子在江门下了车后,司机说:“捞仔,收他三百算便宜的了!”
如果你认为他们只宰外地人,那就错了。我回老家,我妈一般都不让我买菜。因为我一百块钱的菜,可能她平时30块就买到了。缺斤少两,价钱虚高,都是针对我这种看起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生准备的套路。反正我不知道价格,反正我不会看称是否有猫腻,反正我很久都不会买一次菜宰了我下次我也不记得了。有次我跟我妈说,正是因为他们喜欢占这些小便宜,所以他们一直都只能在市场卖菜,做不了大生意。我妈说,也正是因为你一直不计较这些小钱,所以你一直也攒不了大钱。这老太太,太能怼了!
其实我计较也没有用啊,人家都是要坑我啊!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你们这些工薪阶层不日晒不雨淋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等领工资的人,买菜就是应该比其他人贵一些的,因为你们的钱来的容易,你们不差那点钱。其实我哪是不差这点钱,我只是从别的地方挤点钱出来给你们坑而已。道理反正也讲不明白,也就懒得讲。
我用钱买的是省心,你收我的钱坑的是开心。那就好了。
只是麻烦给点面子,别让我知道你坑我,换位思考:你愿意知道自己被人当成傻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