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希望
前言: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是没有孩子的生存空间的。——《教育的情调》
小时候,我们常常用“希望”造句,那些质朴无华的句子皆展现出我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无限热爱。长大了,我们口中的希望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因为现实总在不经意间挫灭它们。每每看一些励志的,温暖的书籍或影片,总会发现有一条共同的线索,那就是希望。这些“希望”之线,或多或少会串起我们曾有的希望,令自己的过往不那么单薄。
工作后,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每天会有无数的希望从他们的小嘴巴里冒出来,令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可以无拘无束,对这个世界满含期待。
周二批改抄作业本时,发现了一封短信: Miss Lan, 星期一的夜晚是我人生中最绝望的夜。我突然觉得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是很理解我们。有时间,我可以和你谈谈心吗?——写于泪中。寥寥数语,我的心仿佛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抓紧了。这个孩子,在昨晚承受了怎样的打击,心疼之余又庆幸,还好,她知道倾诉,对未来还存着能改变的希望。我当即写下:完全可以!因为大部分父母长大后就忘了小时候的梦!四年多的朝夕相处,我的存在给了她希望,她的信任也给了我希望。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借助抄作业本同我说说小话,将生活中的阴霾委屈一吐为快,不断构建新的希望。
屡犯班规的皮皮被罚到后面坐,整个人无精打采的。我笑吟吟的叫他过来,打趣道:“怎么啦,不开心吗?”他闷闷的“嗯”了一声。“想到前面坐?”一听这话,他两眼放光,不住点头。“同学们都在说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干扰别人听课。这样,我们来个君子协定,你能保持五天认真听讲,不干扰别人。我们就调位,好不好?”皮皮激动地蹦了起来,立马和我达成约定,兴高采烈的回到位置。有了目标,有了希望,他浑身充满了动力,劳动最积极,上课的状态明显有了好转,就连同桌上课招惹他,他也能主动退让。原来,希望是承诺,希望是努力。皮皮的积极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希望他在慢慢的改变中,越来越好。
又到一次改选,聪聪因本学期表现确实糟糕,在民意调查时,没有一个孩子为他投同意票。因而,他将不能参加本学期的班干部选举。正当我准备说点什么时,他突然开口,很硬气的说:“本来我就不想参加。”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只轻轻说了这么一句话:“允许不参加哈,这是你的自由。”可当我再看他时,却发现他的手在眼部来回擦拭着什么。怎么可能不想参加呢?记得上学期改选时,他那句“想为同学们服务”一出口,便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成功竞选为小队干部。是我的方法有欠妥当,不够包容?是同学们的诚实太过直白,略欠友善?我心里牵挂着他,决定找他来聊聊。
“聪聪,今天为什么说不想参加班干部竞选呢?”
“嗯,我觉得没希望了。”说这话时声音有点儿低沉。
“是因为同学们都不给你投同意参选的票吗?”
“有这个原因,但是我觉得我没有准备好,所以本来也不想参选。”
“没有准备好是指这学期表现的不够好吗?”
等了二十多秒,他才重新开始和我交流:“是的,我表现确实不好。”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这学期好好准备,下学期参加改选。”
“你说的好好准备是指?”
“上课不随便讲话,不玩儿,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他一口气说出了四个改变,脸上没有丝毫表情。看来,这一长串口号似的决心,压根儿不是他从心底想去做的。聪聪的希望,应该是一点一点构建起来的。于是,我打趣道:“你确定下周来你就能全都做到?”
这时他开始思考了,冲我无力的摇了摇头。“这样啊,聪聪,你定的目标太多了,也太难了。兰老师给你个建议,我们慢慢改变。下周啊,我们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只需要做到一点——上课不随便讲话。行吗?”
听到我主动给他减少目标,聪聪内心活了起来,感觉完成这样一个目标是有一定把握的,这次回答我的声音大了不少:“兰老师,我觉得我能做到。”或许对于聪聪来讲,这份小小的承诺想要完成,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同时看到了希望。我希望他能靠自己的意志力,完成这个小目标。紧接着,完成又一个,再一个……他希望能通过努力,重新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有了这样一份希望,他的内心是充盈的,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于孩子而言——希望是什么,是他身处黑暗时的一盏灯,指引其向对的方向前行;是他孤单无助时的一个微笑,驱散阴冷,带来温暖;是他惊慌失措时的一个眼神,满含关切,不断鼓励。
于老师而言——希望是什么,是在各种事务中无力挣扎时的一声“X老师,我帮你拿吧”,平淡却走心;是开学初,那个害羞女孩悄悄塞来的大白兔奶糖,一丝丝的甜浸润整个春天;是课堂上,令同学们响起掌声的一句妙答,满足于自己的三尺耕耘。
在教育中我们收获着无尽的希望,在希望中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教育,这应该就是存在于师生间最美的情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