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芭芭拉.奥克利
啊啊啊,这本书感觉更合适为了通过考试而需要记忆的学生。之前看过斯科特.杨的《如何高效学习》以及学过几遍千古刘传老师的认知学习法,发现这本书好碎,都是需要记忆的地方,我不喜欢记东西。所以我只说下书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点。
P43 创意生物学研究表明,个人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正如耐克的口号所说,放胆去做!
创造力是数量上的竞争。
战胜恐惧。
再多做几次总会成功。
批评使我们更优秀。
接受分歧。
我重点说下创造力是数量上的竞争吧。先来谈作品,个人感觉作品指的是针对某件事交付的一个结果。比如橙子学院的每天三件事,古典老师的用意很好,希望我们把每天的时间都用来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瞎忙。虽然刚开始自己做的时候可能也是事情比较多,后来慢慢梳理的过程中就发现真正重要的事情就那么几件,有的事情真的是可做可不做,还耽误时间,干脆就放弃了,节省精力。这是第一个方面,抓重点。
还有第二个方面抓结果。这点很多人如果没有认真跟着古典老师学过的话写出来的每天三件事是有违古典老师的初衷的,只是走了个形式而已。比如每天读100页书,10点开会,写报告。这个形式人人都会用。然而却没有效果。比如每天读100页书,这只是表象,我把书读完了。然而这100页书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跟我有关系嘛,跟我之前学到的那些知识有关联,作者讲的到底对不对,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我又提升了那些技能等等如果都没有一点梳理的话效果真的很不好,还不如看本闲书消遣下,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做下梳理,并不是每本书都要这么做,这样的话就太累了。
当我们有了作品之后,就可以寻求别人的反馈了。如果这个作品经过了我们的认真打磨,倾注了我们的心血,那么相信别人会有感觉的。只有我们对自己负责了,别人才会对我们负责,才会给我们提供真诚的反馈,而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作品。
就像现在很多得到专栏上有很多人留言,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持续留言的人。这也是持续输出自己作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原来以为我是太忙没有时间去写那个留言,后来当我真心实意的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写某个留言时,却发现写不出来。这又变成了能力问题了,所以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状态,以为很简单真的开始做的话真的不是那么容易。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尝试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实践出真知。大脑有时候会骗人的,只有自己才最容易骗自己。
当然如果我们作品多了之后竞争力肯定提高了么。比如说输出,真的当我们能够做到每周输出一篇文章之后,我们在持续不断的打磨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等各方面技能,这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日积月累必然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资本。比那些想当然认为这不是很简单的人认知能力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差异体现在做事情上。
知易行难,愿我们多多行动,去践行一些理念,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