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麦客
记得去年在电影院看韩寒的处女作,影片结束时其实并没有掌声,但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观众听完了片尾曲《平凡之路》才离开—— 《后会无期》注定是文艺青年和伪文艺青年们的一次狂欢。
没有剧情反转,没有角色逆袭,甚至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在我对电影的认知里,这是最不能接受的部分。但韩寒的光芒反而更加夺目: 在荒诞的情节里彰显真实的人性,在还原生命的粗砺时不忘诗意般的文艺气息。
影片中的周沫是“骗子”,原以为在娱乐圈风生水起的她不过是赶场的群众演员,能说句台词已是莫大的荣幸,但她有最真诚的笑容,多像年少时追逐梦想的你我。
苏米也是骗子,仙人跳这类骗术纵横江湖长盛不衰,吃准了人的色欲和恐惧。也许她有生动的过往,但鲜有人愿意聆听她的故事。
黄莺莺骗了马浩汉十几年,但如果我是他,也心甘情愿被她骗。袁泉演得真棒,特别是那句“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节奏把握地特别好,浓缩了十几年的绵绵情意。
阿吕来自充满欲望的东莞,自诩向往自由的骑士。他可谓影片中最“职业”的骗子,不但骗取了他人的信任,更实实在在地骗走一辆汽车。这一段,分明就是导演用略显荒诞的情节展现现实的本真。
马浩汉其实也是“骗子”,他欺骗了自己。出发之前他说自己满地都是朋友,其实他的朋友一直都没有出现。结尾时他仍然坚持表示自己混的很开,“在哪里拉屎,都会有人送纸”。这是那种典型的在社会上混了很久但混的不如意的人,他们选择逃避真实的处境,相信臆想中的自己。这类人可以在韩寒很多作品中找到,《一座城池》,《光荣日》,还有《像少年吧飞驰》。
江河或许是影片中唯一保持真诚地与内心对话的人。但正如浩汉说的“你不适合在社会上生存”,也是阿吕说的“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是的,适应社会也好,认识世界也罢,或许都是不断妥协的过程。
后来,几个简单的镜头告诉我们,江河转行为作家,新书大卖,身边还坐着爱人苏米。这似乎就是韩寒的自身投射,但谁又知道,此刻的他,是否世界观已面目全非?是否仍旧不忘初心?
对电影本身多说一句:镜头运用还有稚嫩的地方,但谁能一出场就是个盖世英雄呢?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有段当山贼的前世呢。
最后,江河重回东极岛,没有找到浩汉。伴随着逝去的时光,很多人或事的一次别离已是永别,这让我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一句话: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