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出名的对手无疑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两人斗智斗勇,分别为魏国和蜀国效力,虽然二人都有超乎常人的军事谋略能力,但是司马懿总是略逊诸葛亮一筹,每每遇到诸葛亮都会失败。
不同的是,他两的儿子却与此迥然不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个个都是可造之材,能文能武,是安邦定国的将才。
而反观诸葛瞻仗着父亲的余荫,在蜀国尚且能风光一时,但是遇到魏军来攻,立刻就展示出了草包的特性。绵竹一战,诸葛瞻胡乱指挥,刚愎自用,致使蜀军很快战败,成都也很快陷落,蜀汉灭亡,他自己也被杀死,丢了武侯家的脸。
再看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跟随父亲征战南北,立下不少功勋,更是在后来的夺权中,辅佐司马懿成功夺取曹魏大权,为后来司马炎建立西晋铺平了道路。
为何二者相差如此之大,按理说“虎父无犬子”,为何一代智囊诸葛亮的儿子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这其实跟司马和诸葛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司马懿无论是谋划规划,还是出兵征战,都是带着儿子,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在儿子的教育中,司马懿从来都没有缺位过。
且不说司马师司马昭,就是其余的非嫡子,也是如此。
我们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司马昭之能也是路人皆知的。
而诸葛亮呢?在儿子的教育中,可以说是常年缺位,从未看到过记录,诸葛亮把孩子带在身边教导教育,除了写封信,别的几乎没有做过。
是的,诸葛亮很忙,蜀汉栋梁,事无巨细,但是司马懿也不闲,就是北魏的曹操也一样忙,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重视,很少缺位的。
诸葛亮这种对子女教育的缺位,现在有个词叫丧偶式家教,父母虽然双全,但是,其中一方总是以事业工作为借口,把子女教育的责任甩给另一方,在孩子的教育中,只有母亲或父亲,而家庭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所谓丧偶式教育是指:
虽然有爸爸妈妈,但是孩子只是由其中一方照顾的多,另一方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的状态。
我国自古以来讲究的是男主外,女主内。
一直到现在仍然很多家庭是男人在外打拼事业,女人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于是养育孩子慢慢成为了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而男人也觉得女人教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爸爸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越来越常见,于是“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这些词慢慢出现。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
在55.8%的家庭中,妈妈才是陪伴孩子的主力。
爸爸陪伴较多或爸爸妈妈陪伴一样多的家庭仅占12.6%和16.5%。
同时,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妈妈的4.6小时与10.9小时。
长期缺少陪伴的结果是什么?
是亲子关系越来越生疏,感情越来越淡薄。
有个朋友在网上吐槽他爸爸:有一天他爸爸突然心血来潮,要去学校接他放学,在学校等到了晚上七八点钟都没有看到他,吓得赶紧四处打电话。
儿子接到电话后问:爸,你在哪里等我?爸爸:我在你学校门口?儿子又问:哪个学校?
爸爸莫名其妙:XX小学大门口呀?儿子很无奈:爸,我已经高中了……
《三字经》中有说到:“养不教,父之过。”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担当的主要角色和重要职责。
一个家庭里,孩子可以从妈妈身上学会温柔,细腻,善良等性格比较“柔软”的一面,也可以从爸爸身上学会坚毅,勇敢,果断等比较“刚硬”的一面。
如果成长的过程中缺失父亲的角色,男孩的性格就会偏女性化,没有那么阳刚;女孩就会影响到将来的择偶标准。
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不太需要无微不至的“妈妈式”照顾,而是更需要面对更广大的空间。
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想让孩子全面发展成为人才,我们不妨向司马懿学习,远离诸葛亮,坚决对丧偶式家教说不!
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家庭教育成败,对于丧偶式家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