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封建王朝的深宫大院内,曾留下无数宫女用血泪谱写的令人凄戚之往事。
据《礼记》记载,周代的帝王有后妃一百二十一人。至汉代皇帝除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等有封号的后妃外,后宫动有“女子数千”。
封建社会早期的宫女,常来自征战时战败一方的女俘。汉代以后,改由朝廷派人到民间“选秀”。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这种“选秀”方法后世还一直沿习下来。
到了清代,宫女才有“退休”制度,如果至25岁时尚未被皇帝收用,则可以发放出宫,任其择配。
然而在其它朝代,宫女则多半是“终身制”,被选进宫后,一般再也不准同家人团聚,深锁在与外界隔绝的宫中。进宫尤如鸟入囚笼,从云鬓花容到白发满头,也难以走出似海深宫。
例如在明朝,北京城西便门外二十里的诸葛庄南边,就有一个专门埋葬宫女的“姥姥坟”:“冢固累累,碑亦林立……,每于风雨之夜,或现形,或作声,幽魂不散。”
成千上万的宫女年轻时专门供侍帝王荒淫极乐。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朝歌夜弦”浪漫情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清晨后宫梳妆的镜子相互辉映,多如天上的繁星闪烁;而洗脸的脂粉水倒在渭河里,可使上面浮起一层油腻。然而,在众多粉黛“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的绚丽媚人色彩背后,隐藏着无限的辛酸、悲哀和怨愤。
万千如花似玉的少女供皇帝一人享用,真正能分享到天子“雨露”的究竟能有多少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终其生未能见君王一面者大有人在!
红叶题诗,讲的是唐代有人拾到从宫里飘出的一枚梧桐叶上,题有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的故事,正是女性发自心灵对宫怨的泣诉及对爱情、幸福热切渴望的写照。
还有一则“缝袍赠诗”的故事。唐玄宗下令宫女给御边将士缝棉袍,有一个士兵从袍中得到一首诗:“沙场征战客,寒夜苦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这个士兵看后把诗交给了主帅,主帅又交给了玄宗。玄宗命令把这件事向后宫宣布说:哪个宫女作的诗,只要承认了就决不怪罪。有个宫女承认了,玄宗怜悯地把她嫁给了得诗的士兵,使“吾与汝结今生缘。”
汉元帝因后宫佳丽众多,无从逐一召见,竟别出心裁,让画工给美人们画像,以便于按图索人,遂导致“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的场面。贿赂的目的无非是想自己的形象能在画工的笔下添辉,增加获得皇帝宠幸的机会。
无独有偶,西晋武帝时宫中美女多达万人,使“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这种以羊车停歇的“随机”选择宴寝方法,使不少宫人纷纷把羊最喜欢吃的竹叶洒上盐水,摆在屋外,以求羊能在自己的门前停下来。
到了唐代,又有因“后宫繁众,侍御寝者,难于取舍”而发明的“集宫嫔用骰子掷,最胜一人,乃得专夜”办法,使骰子留下了“锉角媒人”的别称。
为了主子的欢悦,迫使宫女们作出诸多无奈的选择。“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而令李后主醉心的“三寸金莲”,更不知摧残了多少女性的身心。
还有一些皇帝迷于让龙颜永葆的“采补”方术,为吸取女性“阴精”,竟将蚂蝗放入阴道内,吸足阴血后再取出、晒干、捣碎成粉,以备吞服;可怜的宫女们,却被折磨成皮包骨头、半人半鬼的样子。
大多数帝王不仅生前极尽享乐之能事,死后还要大批宫女陪葬。早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墓中的100多具遗骸几乎全部是女性。秦始皇死时,有数千名年轻宫女殉葬!
唐代以后虽然废除“生殉”之举,但代之以终年“守陵”,也是虽生犹死。明代开国初期,生殉之风一度重演,殉葬的妃嫔,朱元璋是46位,永乐16位,宣德10位,宫女殉葬是死后才给以封号的。
在给宣德殉葬的嫔女中,有一名叫郭爱的,善文墨,入宫还不到一个月,竟不幸入选,死前写了一首绝命辞:“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为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读之令人泪目。
不少宫女还要做一些服侍后、妃的劳动,后妃们稍不如意,则要受到申斥或鞭笞,甚至被打死。明成祖朱棣的爱妃暴死,因怀疑是宫女在茶中掺毒,一次就杀掉宫女、宦官几百人!
宫女们有的实在不堪凌辱而自杀,也有起来造反的时候。明代嘉靖壬寅年,有16名宫女联手,趁皇帝熟睡之机,用绳子勒住其脖颈,可惜误把绳套拴成了死结,未能将暴君置于死地。后来,皇后和禁军闻讯赶到解救,16名宫女全部被残暴地“凌迟处死,锉尸枭首”。
长期幽禁的宫女得不到异性的慰藉,情绪、生理要求都得不到排遣、渲泄,从而出现种种病态。汉朝时,宫女就有相互配为夫妇的,同寝同食,习以为常。
汉武帝时,陈皇后宠衰,武帝很少“御临”。皇后就让女巫着男子衣冠巾帻,与后寝处如夫妇,情爱弥笃。武帝开始怀疑,继而下廷狱究治,始知“巫女男淫”,遂废皇后于长门宫。这就是西汉有名的“巫盅之祸”。
清·纪昀在《明懿安后外传》中说:“明之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对食,亦谓之菜户。其财物相通如一家,相爱若夫妇然。既而妃嫔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禁”。对食与菜户,使春锁深闺的孤寂心理,稍为得到丝丝的安慰。
当然,有极少数的宫女也可能被皇帝看中,以至被封为妃嫔。即使进入后妃之列,表面看起来是无穷的荣华富贵,但其内部依然矛盾重重。
个别长期受宠或大权在握的后妃,出人头地,作威作福,为了使自己不失宠和不失掉当太后的机会,发现哪个妃嫔怀孕,则令人以治病为名,使其坠胎,甚至命宫婢硬是把胎儿给钩下来……。
(本人配图截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声哀怨,斑斑血泪,使历代民间少女无不视入宫为进坟墓。每逢“选秀”之时,总想尽千方百计来躲避,甚至纷纷草率地婚配;一些即使是“名家盛族子女”,也不得不“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宫廷女性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透过这些历史片断,留给后人的震憾与思考却是永无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