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书成为流行的学习方式,你应该知道如何选书才能不随波逐流;
当倾听成为主流沟通技巧时,你应该知道怎样做才是较有效的方式;
当批评不断上演在你生活时,你应该知道如何积极应对才没有矛盾;
当沟通在你生活产生障碍时,你应该尝试学习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如何解决提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呢?来看看我们拆书帮宁波虚度分舵活动就可以找到答案:
活动内容
1、丽君带拆
当我们面对着浩如烟海的书籍时,我们如何去选书?
当我们面对着人云亦云的书单时,我们如何去读书?
来听听我们新手拆书家丽君给大家带来的内容:
找书阶段很重要
有目的地选书
对自己而言,通俗移动,价格便宜的书大都对你有所帮助
与其挑学者、研究员所写的“专业类型”的书、还不如挑作者写自己经验所得的“经验类型”的书
确定主题之后,利用“类别集中法”,一本一本地阅读
利用口碑、网络杂志、书评文章、报纸广告、书评服务等选书
了解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的特色,并分开利用
网络书店对有目的的购买来说是便利的,而实体书店在发现新书上是便利的
—— 内容节选自本田直之的《高效阅读法》
丽君在这里很清晰的告诉大家一个买书的一个思路:
首先要明确的是What,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要读什么书?
有句话这样讲:“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说实话,我曾经也被这句话给洗过脑,而且还深入骨髓,以至于听到别人推荐的所谓的好书,全都下单买进。从这个行为中就能知道我读书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没有任何结果!
读书这件事情,如果不好好的对待的话,读的是别人思考的产物,事实是在别人灵魂里游荡,从而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更何况,我们面临着工作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读书更不能随意了,因为除了参加培训,读书是最划算的提升自我的方式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读书是要提升自我,提升自我这个概念有点大,具体哪方面呢?比如,最近在与自己家亲爱的沟通方面有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去专项去寻找关于沟通类的书籍了,这就是明确读书的目的。
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书的类型,丽君这里告诉我们一个观点:首先要了解这本书是经验类的还是理论型的,如果新手入门,最好还是选择经验型的书籍。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写的虽然是教我们如何读书的,但属于纯理论性的,读起来还是比较晦涩难理解的,《高效阅读法》就是作者多年阅读书之后总结的经验,语言通俗易懂,新手阅读还是很容易就上手的。
然后再去明确Where,你在什么地方选书?
现在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的发展,在网络上就可以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选书当然也囊括其中了。
我们可以去亚马逊等网站搜索标签,这个标签就可以是你遇到的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沟通”,里面会跳出很多相关书籍,相比线下实体书店,如果你不会使用书店里的检索系统的话,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除了互联网,还有实体书店,相对于网络,实体书店更能直观的感受到书的质量,不只是印刷还有内容。书店里可以直接浏览全书,并且会有最新的出版信息,相对于逛街来说,我更喜欢逛书店。
最后就是行动How,你应该怎么选书,又怎么买书?
当我们知道了选书的地方,那么就可以付诸行动去下单了。这个时候,虽然有了目的,也有了找书地方,具体选哪本书还是有待考究的,毕竟花钱买来之后发现没什么用的话,就构不成投资而是对资源的浪费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豆瓣”搜我们已经找到的书单,里面有书籍的详细信息并且还附有书评,尤其是豆瓣里面会有评分,给你的选择提供了除了能否解决你问题外的另一个标准。
具体到买书,这个就仁者见仁了,你可以到书店买,也可以到图书馆借,或者直接网络商城以及阅读app买电子书,怎么方便怎么来,我一般都是在亚马逊搞活动“满200减100”时下剁手单的。
2、阿洛带拆
想像一下,有没有这种时刻,你兀自滔滔不绝,对方却手头的事情忙个不停,连看都不看你一眼;
想像一下,有没有这种时刻,你情绪不好,只是想找对方抱怨几句,对方却给出理性至极的建议;
想像一下,有没有这种时刻,你话没说完,对方就抢走了话头,剩下的话你只能默默吞回肚子里……
那么同样的,你有没有给过别人这种感觉?如果有的话,应该怎么去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接下来听一下拆书家阿洛的分享:
一、当配偶说话的时候,保持眼光的接触。这样可以防止你心不在焉,而且传达你对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二、不要一边听配偶的话,一边做别的事。记住,精心的时刻,是给与某人你全部的注意力。如果你正在做一些事情,无法立即放手,请告诉他(她)实情。一种正面的方式可以是:“我知道你要跟我说话,我有兴趣要听,而且我要给你我全部的注意力。但现在我没法子,如果你给我10分钟完成这件事,我可以坐下来听你说话。”多数的配偶会尊重这样的请求。
三、注意听感觉。问你自己:“我的配偶正在体验什么样的情绪?”当你认为你有了答案,要和你的配偶确认一下。例如:“听起来好像你觉得失望,因为我忘记了……”这不仅给了他机会说明他的感觉,也传达了你在专心地听他说话。
四、观察肢体语言。紧握的拳头、颤抖的双手、眼泪、皱眉头和眼睛的转动,可以给你一下有关对方感觉的线索。有时候言辞表示了某种信息,但在肢体语言上却诉说这另一种信息。可以请求对方说明,以确定你知道对方真正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
五、不要打断对方。最近一个研究指出,一般人听人说话,只过了17秒钟,就会插嘴、发表自己的意见。当配偶讲哈的时候,如果要给对方全部的注意力,就要避免为自己辩护、口出恶言责难对方、或者武断地表示自己的立场。你的目标是发觉配偶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保护自己或者矫正对方,而是了解他(她)。
——内容摘自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
虽然这是本描述有关婚姻家庭两性交流的书籍,但我们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平时沟通交流的技巧,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都有很好的启发。
我们的小伙伴小米就为此分享了她和另外一位小伙伴鲍鲍的经历:小米是位老师,那么,鲍鲍作为小米老师在校园外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上的朋友,两个人在咖啡馆聊天,具体内容不详……但小米老师说,她的印象里只有她自己在讲,努力回想却不曾记住鲍鲍说了什么话。回家之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了深深的内疚感,这也说明小米老师的觉悟非常的高。
小米老师的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不在事后产生像小米老师的这种感觉呢?
摘要内容里面已经很详细的说出了认真倾听的五种回馈方式,阿洛给大家做了清晰的总结:EAFBI
E=EYE,要有目光的接触
A=Attention,给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F=Feeling,关注感觉,对方此时有什么情绪
B= body,关注肢体语言
I=Interuption,不要打断对方,而是要发觉她的思想和感觉
根据这些回馈,丸子姐也分享了她的经历,在别人向她倾诉的时候,她总习惯与给出别人建议,让别人如何如何去做,这种行为对于诉说者来说,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她们诉说之前,他们自己都已经有了如何去做的想法,他们只是希望有人理解,给与自己支持,而不是一大堆建议。丸子姐给出的解决方案:必要时给个拥抱。我认为这个从行为上就给出了对方支持,非常有力量。
我们并不需要在每次的谈话中全部运用上去这五种方式,根据谈话内容,我们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也不需要以上面的方式去应对所有的倾诉者,焦点集中在我们比较在乎的人身上就足够了。
这次内容就让我想到平时跟媳妇出门吃饭的情况,只要坐到饭桌,我就开始拿起手机玩,这个时候坐在对面的她会跟我说点什么,而我的回应方式,由于专注于手机,有可能听不到她说的内容,更别说抬头看她了。另外,有时候在自认为比较忙的时候,她偶尔也会过来跟我说话,由于忙碌中被打断,会不自觉有点情绪,就会故意不理她。这种方式更是不可取,她过来找我本身就是为了寻找关注,而我却给了另一个极端,从来没考虑过她的感受。
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可以这样说:“你要跟我说的事情,我有兴趣,我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我现在没办法,如果你给我10分钟完成这件事,我就可以认真听你说了。”当然,如果是因为玩手机,完全就可以直接放下手机,认真和她说话了。
3、颁发证书
在活动现场,我们还举行了另外一个仪式,为两位小伙伴鲍鲍和金龙鱼颁发训练营完成30拆的通过证书,虽然自己去年完成的,证书却是今年拿到的,因为以前从来没勇气去参加线下活动……
4、六子带拆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家人指责时,你会怎么做?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朋友抱怨时,你会怎么做?
想象一下,当你面对领导批评时,你会怎么做?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遭到批评时,我们的回应方式往往是逃避,找借口,甚至直接回击,那么有没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呢?
请听六子带来的分享:
不管你跟别人的关系有多好,有时候也免不了受到批评。
“你总是迟到。”
“你应该多过来看看你妈妈。你知道,她已经是上年级的人了。”
怎样解决这样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好坏。一般的人会本能地防卫自己,做出如下反应:
首先,你会想办法逃避:对别人的批评视而不见,拒绝讨论这个话题,转移话题,或者自己走开。
批评你的人通常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意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消除争论,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
另一种对批评的否定回应就是完全不予承认。同回避不答一样,否认的态度也会带来很多麻烦。
第三种反应,就是为自己的做法找借口,给出具体的解释,并且努力降低其重要性。给自己找借口只会带来麻烦。
第四种对批评的防卫性反应就是回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回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回应。尽管这样做短时间内能够缓解自己尴尬的局面,但是会对双方的关系造成极大的伤害。
积极的抉择
第一步:询问具体内容
别人的批评通常都是一些概括性语言(你不关心我、我不喜欢你的态度。)询问具体内容有助于弄明白对方的意图。
你只需要就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什么、怎么样提问就行了,你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抱怨,询问对方这些是否是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同意对方的批评
1同意对方说的事实。
如果你愿意听从对方的批评而改过,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
即便你不愿意改变,在同意对方说的事实并且承认自己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不便之后,也应该态度坚决的这样说。提出批评的一方会因为其意见得到你的承认而满意。
当对方的批评过于宽泛时,你可以接受你认为有道理的部分,而不接受其他内容。引用证据能够有效地支持你的意见。
有时候,批评的人会引用一些普遍真理来说服你。你完全可以在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立场。
2.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对方所预计的将会发生的后果往往让你难以赞同:
“如果今天晚上出去散步,你将会被歹徒袭击。”
“吃这么多面条,你会发胖的。”
即使你不同意,也无法确定对方的批评最终证明是否正确。
那么你可以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样做让你能够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立场。
当你完全不同意对方的批评时,你可能想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但是同样地,你也可以在表达你认为正确的观点的同时,找到某种方式的赞同。
——内容节选自艾伦*加纳《谈话的力量》
`不管多么亲近的关系,我们也经常会遭遇一些批评。他们的批评也只是想让我们认真对待他们的意见。
应对批评也是有套路的:
先询问别人批评的具体事情是什么;
其次,同意对方的批评;
最后,根据对方批评的具体情况,具体去分析如何回应,基本上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你完全接受: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说出你将有什么新的做法。
2、如果你确实不愿改变: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承认给对方带来的不便,说明自己无法改变。
3、如果你认为对方太笼统不具体:先同意对方说的事实,然后列举其他事例说明。
4、如果你认为对方毫无道理:先同意对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个套路是应对所有批评吗?其实不然,应该有个前提:如果我们在乎与对方的关系,就可以采用这种套路。这就直接排除了网络撕逼的范畴了。
还有人可能会说,被批评的时候情绪会不自觉的爆发,怎么可能考虑得了这么多?有句话这样讲,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践行我们所知道的,我们需要刻意去练习,用的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做为男人来说,在应对女票批评抱怨时想到这个套路,比惹她生气后想方设法哄她开心要轻松的多。
cindy分享了她被家里催婚的经历,在以前她会选择逃避,要么转移话题,要么直接躲开人群。这种做法往往会让自己和家里人都会生一肚子气,但是听了这个套路,她以后这样做:
同意爸妈的催婚事实:我年纪也差不多了,确实是该结婚了,也很感谢你们为之做出的努力。
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也是在准备当中,并不是说没有这个想法,我只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结婚这个事情是人生大事嘛,不能太草率了,关键还得看缘分嘛!我不排斥这件事情,只是想认真对待。
另外,也感谢秋韵、文涛、二爷的热情参与,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应对批评的方式,限于篇幅,就不具体描述了!
4、野人大叔带拆
想不想知道如何沟通,才能诚实简单,又能相互理解增进感情?
想不想知道什么方法,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无障碍交流?
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沟通方式吗?接下来大叔的分享为我们揭开谜底: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氛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内容节选自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从上述的阅读片段中,我们能够看出非暴力沟通的目标:建立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还有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非暴力沟通技巧的核心就在这几个要素上面,虽然这几个词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真正去做到就有点难了,大叔举了几个例子:
这里来具体解释一下红色字体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书包脏兮兮的,明显带有评论色彩,如何才能正确表达呢?我看到你的书包上面有很多污渍,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到的内容。
被冷落了,这里并不是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的情绪和感受都是以名词的形式展示出来的,而被冷落在词性上不太符合,我感到孤单/失落,这样的表达更为合适。
我需要你对我好,这并不是人类的正当需求,这里的需求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而非对别人的要求。我需要感受到温暖,或许是更好的表达方式。
最后这句话,明显带有惩罚性质,根本算不上请求。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请不要在课堂上讲话,可以吗?
另外,这里看一下这四要素:
观察——针对事
感受和需要——针对人——针对自己
请求——针对人——针对别人
感受和需要之间是有一种因果关系的,因为需要……所以会感受到……,都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的一些后果,而并没有去说因为别人的行为导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非暴力沟通能够诚实简单,可以互相理解的原因了。
看似简单的一套理论,真正去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的,大叔现场带我们看了一段《人民的名义》里面侯局长因为干涉别人的事情,被要求义务教育的那段视频。通过现场演练,真的是可以发现我们平时沟通交流中所展现的很多问题,比如,在表达观察中我们很多人就犯了添加评判的因素;在提出请求时容易运用命令的口吻“你不要……”
话又说回来,这套理论在刚接触时,可以的去套这四点要素,会让人感到很别扭,这就需要我们的刻意练习了,当然,每次表达并不需要做到这四点,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表达事实的时候,只陈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就够了,除非对方有要求,否则,一定不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活动反思
尽管这次自我感受比上次有进步了,比如,在表达的流畅度方面,在活动中控场方面等,比上次都好了那么一丢丢,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准备不足,拖延的毛病导致自己的准备时间全部集中在了开车赶路的1个小时里面,这种紧张的准备,流畅度怎么可能会好?如何克服这个毛病呢?好好回顾一下自己之前带拆的《精进》的内容: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在每个环节切换的时候,这个切换过程还是有点生硬,直接以“接下来进入下一个环节”,虽然已经在阅读材料上把流程给大家打印了出来,但自己也应该设计一下过渡用语,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在听别人分享完,做总结的话语还是有点单调,不够中肯,没有做到充分给与鼓励,而是直接挑出了别人不符合主题的问题,这点需要注意。
不止拆书
拆书完成后,还受到了八爪鱼送的从南京先锋书店带来的精美书签一对,我竟然把他们当作了曲别针,太尴尬了。晚上还去了宁波超有文艺范儿的集合广场,很能勾起身上沉睡已久的文艺青年细胞。
大家活动后结束自行组了饭局,很好的一个再认识的机会,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这次活动中有位台湾小伙伴建忠,还有为金华小伙伴伟铭,为什么要提他们两个?因为伟铭的口音比建忠的更像台湾腔……
活动过程还有很多精彩内容,限于写作水平问题,不能一一呈现,还请见谅!但内容上基本传递了我们通过读书学习沟通的方式:阅读——拆书分享——践行,其实,不止学沟通,学其他东西也可以用这个套路!
六子的书房
大家的课堂
我是六子,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