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淺見(一)

從我而言對於精英之育教,實難義同,雖西式之育人,托自由謂以法度,可精英之說本為階級之別分,如明因由亦是社會意識形態塑造之產物,而無關乎生命之學問,獨立之自由,謂生命之學問,是以骨與肉、靈與氣作為人生長河之考問,此一考問可盡顯人生之才性,亦可梳理其社會角色之演化。童蒙之初衷則在於認知,認知其自身身體成長之演變,與其心靈深處之美意,而非是模擬社會意識形態之演習,比如孔師論語曾有一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一‘’知‘’亦可說是心靈上的認知,若言‘’不知‘’亦是如此,上述師云,亦可概括為知性與知體之說,若歸根處可稱其為良知。按照今人之說詞,就是時刻遵從自己的內心,並以此轉化至於行動,知行合一而無背於心。如今之世信息龐雜,神魔彼存,紛亂之下令人神迷,故此需要守中,古人說中亦是說本,然而這個本的基礎則來自於良知,良知的核心也就是固本,若本一旦能夠固住,生命就有了主軸,有了這個主軸就意味著具備了明辨是非之能力,亦可坦然面對這亂世之浮變。

若言身體和語言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微妙,在這人的時間界域裏,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兒童與成人這兩種,若要從身體及語言的關係來講,兒童的身體和語言的關係是無分彼此的,然而成年人卻是以個人的意識形態來作為表達語言的方式,或者說成年人在進入社會以後,其實多半的時候已經忘卻了自己的身體,因為社會的意識形態已經佔據了成人世界的全部,身體似乎已經淪落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工具和功能性的表達方式。反之兒童的世界卻展現出了成年人缺失的一面,在兒童的世界里可以無需講思想,也無需講深度,更無需有所作為,如此,反而卻成就了真性和真身的狀態,從根本上講這也是本與性的真正還原。

我從事繪畫教育已有八年,對於童蒙的美育有一些自身的見解,在課堂上面對孩子,首先我並不是一個老師的角色,而是一個陪伴者的身份與孩子融入其中,對於童蒙的美育而言,首要的不是去教授他們技藝,而是要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植入一顆寧靜的種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生髮,便於成年之後進入社會碰到種種之挫折,仍然可以保留著一塊無垢之凈土,可幫助他們凈化一些生活之中的矛盾,通過心靈來合理的轉化其外事、外物的關係。這是一個網絡與信息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手機接受到大量好壞不等的信息和內容,然而一個人的主心一旦未能確立,並會被這浩瀚無形的網絡信息所吞噬,因為人的一生都是根據個人或社會的意識形態來活,或者說來決定支配生活的態度,所以美育使人有一顆恆心,而且這顆恆心可以幫助大多數人度過生命之中的無數個難關。因為世人都難以擺脫肉體與精神的較量,社會與理想的抉擇,如果心靈的主軸一旦可以被確立,身體自然就獲得了一種穩定的支撐感,之後靈與肉之間也不再是矛盾或對立,而是一種和睦的秩序,可以平衡共生。

在此,我們再談一談修養之說,比如說一個新生命的促成,前期需要的是各種契機與造化,若生命一旦得以顯現,則必然會談及修養,因為修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課題,若從生命孕育最初的端倪及形成來說,都應歸結於造化,其中造化之說詞亦是別多,有歸功於前世之善修,亦有氣化之所生,另有進化之所論,故此,包含了民間、科學及宗教之學說。可談及修養則必然會提及習氣之說,習氣亦分好壞,反之亦要修持,可其中亦不外乎修習與養性之兩說,然壞習亦要善修,而後久於持修。修之過程則需養性,如孟師曾有一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文篇之精要則在於如何善養其性說,亦可說是性之心要,總的來說何修、何養?皆需清明要義,以謂性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然衝擊療法由丁愚仁老師發明,又稱「禪拍」,「拍打」,"自然拍打"。 丁師及其團隊總結經驗,不同的各種病症(含絕症...
    YouAreMyMusic阅读 6,982评论 0 4
  • 是想明白了还是想多了? 很重要吗? 不重要。 那就睡吧。
    JL_e280阅读 1,800评论 0 0
  • 经济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当房价上涨时,人们会感觉更富有,所以消费更多。这种信念通常用于一些经济政策的决定或用来解...
    小小杠杆阅读 1,800评论 0 0
  • 路走弯弯, 车行缓缓, 散漫舟山。 见乌石塘阔, 佛学院幽; 大青山高, 跨海桥宽。 游人如织, 山雨通淋, 继续...
    黄龙河阅读 3,110评论 0 10
  • 微商成功感言1: 有人说:天天朋友圈里发广告烦死啦!我都拉黑啦。 其实,你不要烦.马云曾经说过当你发现你朋友圈儿卖...
    仔仔妈咪阅读 3,9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