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龙,从事书院运营工作,这是我的原创文章之第7篇。
自复工以来,书院伙伴们忙碌且专注,为书院从线下到线下的转型筹备着。
白天跟随方老师学习,讨论并实践线上社群的建设,晚上回到家写作业经常到凌晨一点,很辛苦,但是内心是充实的,因为前方有希望。
方老师最常问我们的一句话是,“累不累”?盈乔同学通常都是第一个抢答,“累,感觉脑袋内存太小都不够用了”。
听完以后我们都会会心一笑,等着方老师的下一句,“现在累没关系”,“因为接下去会更累的”,哈哈哈。
常听人说,容易走的路通常是下坡路。感到累,也许就是在成长吧,说明我们的认知边界不断地在往外延展。
去年,仙岳书院做了100多场的线下的活动和课程,一场线上的都没有做过。
今年的疫情,使得我们要线下往线上转移,也就意味着我们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要做一个全新的升级。
一开始,我是焦虑和迷茫的,对未知的挑战充满了一种不确定性。
但随着不断地深入学习,渐渐明白了中华文化对当代人生命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也明白了书院为何在1300年前兴起,为何在100年前消亡,又为何在近几年那么快速地萌芽。
到如今,仅仅在厦门,大大小小的书院加起来已经超过了百家!
任何事物的兴衰必有其规律,那么中国书院兴衰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预示着什么?
当代的书院的兴起,究竟是大势所趋,还是昙花一现?
未来的书院会是一种怎样的形态?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文明?
想到这里,内心就充满了向往。
佛教有寺庙,基督有教堂,书院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道场!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未来的书院,将是我们每个国人触手可及的“桃花园”。
自古以来,中国天下名山大川儒释道各占其一。
儒家的书院,道家的道观,佛教的寺庙,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主导的精神体系。
书院所在之地都是名胜风景,风水绝佳之处。
在仙岳书院,我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不论男女老少,一走进书院,心中的那种欢喜,眼里的那种雀跃。
那种亲自大自然,走进书香院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满足。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来了一位大哥,他是仙岳医院的病人,患有焦虑症,长期失眠。
一天晚上无意间来到书院,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一年多来,这是我唯一感到开心的一天”!
此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来。
两个礼拜后,他出院了,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书院,它不仅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道场。
它以山林之气,养人之静,使人能内心宁静,专注向学,清新脱俗,自得雅趣。
书院的复兴,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意味着民族自信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