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炭虽然比较勤
但算你们关系硬
几个好爸能帮助
解决车辆可放行
不然头次就要命
七块是整不是零
时月工人无几七
农村壮劳角分定(本地一角2分钱一天)
十多元算真金银
读书期费几元行
如此年幼挣大钱
超过部级的水平
望您们再相会该聊湖南花古时代样板戏《打铜锣》一个时代女泼妇即“林十娘”,竟为自己八只鸭子下田被抓,按鸭子规定一只鸭子下田罚谷2斤,8只要罚16斤难拿出,而低声下气认错求饶。
《补锅》中“刘大娘”想到买一口煮潲的大铁锅,要花费队上七八块,那会不符合生产节约的原则,而不敢买,只因补好还能用,被先不知是女婿的补锅匠和儿女合计,好好教育批评了一顿。
敬请老师见谅,本作此评且复制成文,且加个人实感,是愿现代年轻有缘简友读者知晓一些至八十年代中期的工农收入和与物价币值。
因看到您们能在70年代日挣十余元,真算日进斗金,不只我其时多数人真没您幸运。
因此我也把自己时劳动收入与有缘简友读者作分享。
个人真情实感:本人于1985年学木工,时本地男师傅即泥,木工等得有人请,日工资按肉价标准为“斤半肉”,即时猪肉1元/市斤,起早摸黑收人家1元5角。壮男副工1元2角,学成前期1元2角,本在学徒期师傅收人家1元。
同期女师傅缝纫,油漆工等得有人请为1元2角。
同期国营企业新入职员工,月工资是27元5角。
义务兵地方补助不到200元/年,即是保障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现代年轻人都以为原来什物便宜,钱比现代值钱,实大错特错。
在本人小时,本地农村出集体工壮劳每天十分工值人民币一角2分,但俗称"洋火"学名火柴,即一小盒几十根靠木质一头沾上可在火柴盒上有沙质面刮擦能燃的燃料,每盒2分,即壮劳每天劳作所得值6盒洋火,5分钱一只发饼还要粮票。
一块上海表,一辆永久凤凰单车,120元,有钱还要有地位“指标”,农村没几个买得起。
因此实任何时代物以稀为贵,但凡有人买得起,有钱能买得到的都不贵,比如现代房,车,有钱就能买得。但凡供不应求,有钱也难买得,特是日常基本生活必不可缺物资,比如食物日常用品,才是真正奢侈品。
至九十年代前,新职工月每月36元,全部工资购买力不到两百市斤稻谷。
因此现代只要不消费奢侈品,不贪多求全,基本生活必需品占工资份额不多,所以只要不攀比,不难满足,而知足得常乐,唯乐保安康,乐能忘忧。
但愿有缘简友读者可关注“蒙来客"作品,能从作品中看到他特乐观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