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高原反应的判断与急救

随着交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为轻松地抵达高海拔地区,在欣赏巍峨雄壮,气势磅礴的景色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在遭受高原反应的煎熬。

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身体为适应高海拔环境(空气低气压、低含氧量、干燥等),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据报道,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5000米发病率超过50%。我们既不必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带来的危害。

高原反应的判断与急救

一、发生的时间

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1-3天后发生

二、恢复时间

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能达2周以上

三、普通表现

1、呼吸循环系统:、心慌、气短、胸闷

2、消费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3、神经系统:头部剧烈疼痛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

4、其他:鼻出血、口唇指甲紫绀、全身乏力等

四、重症表现

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症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极速登山后6-36小时发病,迟者在7-14天发病。一般认为寒冷、繁重的体力劳动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的主要诱因。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症状:快速登山6-36小时后,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

初步判断: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有水泡样呼吸音(医学称湿罗音)。

脑水肿

高原脑水肿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症状: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伴瞳孔改变。

初步判断:令患者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动作是否准确;或者做简单的计算题,不能或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肺水肿同脑水肿可能会同时出现。

肺水肿、脑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

1、体位:半卧位或者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

3、利尿剂:降低血容量,减小心脏负荷。口服呋塞米(速尿)20mg/片。起始剂量为一次20~40mg,一日1次,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一日最大剂量可达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以内,分2~3次服用(以上是成人用量)。

注意:速尿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副作用,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日)

4、强心剂、氨茶碱:非专业人士暂时忽略

5、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常见的非处方药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硝苯地平)等

6、糖皮质激素: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口服地塞米松0.75mg/片。1日0.75~6mg,分2~4次服用。维持剂量1日0.5~0.75mg(以上是成人用量)。

注意:糖皮质激素是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眼内压升高、高血压、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并发感染者,单独服用此药可使感染扩散或者加重。

7、经初步急救,迅速转移至低海拔处。

8、一旦呼吸心跳发生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虽然是处方药,但是在关键时刻对于争取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做一些常规准备,在关键时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电台巷火锅 大概自己也没想到第一篇正经美食推荐给了火锅😂。说实话火锅和串串、只能说平分秋色吧、很多成都本地妹妹喜欢...
    电台巷阅读 2,383评论 0 0
  • 我的理想婚姻是恋爱长跑十年,了解对方一切缺点,并常常觉得索然无味之后,还觉得可以继续过下去。但学生时代过去了,青春...
    随缘1231阅读 1,664评论 0 0
  •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震撼,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读日本文学,我读的最多的是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还有松浦弥太郎等等。...
    GraceYan1991阅读 4,2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