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看了两本亲子教育的书,一本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是犹太母亲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因为犯懒,读书笔记迟迟没有动手,六月初好不容易写了一部分,后来又以忙为借口,搁置了一段时间。终于,可以在比较放松的这个周末(其实是给自己设定了目标的周末),好好整理一下了。总体感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大环境下,写出的育儿书还是有所差别的。今天先说第一本曾经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把孩子生下来是一件容易事,但培养这个孩子,却需要智慧、极大的耐心、是一个时刻与孩子“斗智斗勇”、需要终生学习的过程。都说现在这个社会,孩子的教育就是在拼爹拼妈,这里拼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上了什么样的辅导班,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理解、关爱和教育。
为了保证女儿的安全感,培养与女儿之间的感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两边老人不能过来帮忙,尹建莉老师坚持自己带孩子。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丈夫不在身边,她白天上班,把孩子托付给保姆,晚上回来一个人照顾孩子,书中讲述了那个阶段生活的辛苦,即便血压低到了让医生都惊讶的状态,她依然坚持要把孩子放到自己身边,由自己亲自照顾。这是一本讲亲子教育的书,但在书中也能看到作者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非常推崇课外阅读,引导孩子从小开始读各种课外书。对于我这样一个比较爱看书的妈妈,深有同感。作者引导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金庸的全套小说,以小说作为开始,引发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后,继续向其他领域拓展,比如历史、传记、人文等。一个爱看书、受书本影响比较大的孩子,后期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读书多了,孩子的作文、语文自然而然就不会差,当父母的也不用因为这方面头疼。作者在书中抨击各个语文、作文提高速成班,称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套写作的套路或者模板,命题一旦超出了讲授的范围,孩子就蒙圈了,我举双手赞同。阅读、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不仅对学习成绩,甚至对整个人生,都太重要了。因为我自己,就曾经深受周国平、三毛的书的影响,我在内心里承认:我的生命,因为读了他们的书,而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她提醒父母们,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一定要注意给孩子留出自由安排的时间,切不可让写作业、练琴、上课外班等这些事把孩子的时间占满,要让孩子每天都有自由安排的时间。当然,这里的自由时间切不可用来看电视、打电脑游戏,这个时间可以让孩子读书,找小伙伴玩耍,或者和家长一起跑步、打球等一些有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活动。
对于已经慢慢长大懂事的孩子,作者提倡给孩子设立“记功簿”,这与<小狗钱钱>中作者提到的小孩子通过每日写自己的成功日记增强自信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为了起到催化的作用,使孩子从偶尔的良好表现中获得自信和快乐,使这偶然行为最后成为孩子的一种稳定行为。这个真心是个好主意,等女儿稍微大一点,我们也要给她专门做一个这样的本子,贴小红花。作者不提倡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长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动力。
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磨练自己的耐心和情商:一定不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就迁怒于孩子,对孩子发脾气,孩子还没有懂事,我们的这种反常态可能会让孩子摸不着北,让孩子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伤害。说实话,虽然我很爱我女儿,但有时候我被她折腾烦了,非常偶尔的情况下我也会忍不住对她发个脾气,比如:晚上快十一点了,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可这个小丫头还精神头儿大得很,继续跟你折腾,我困极了,声音就开始大了(当然,每次大声说话之后我会内疚那么一会儿)。要记住,对于孩子,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多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遇到的种种问题时处理得艺术一些,孩子会用十倍的优秀来回报你。
尹建莉老师专门学习过儿童教育,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儿童心理的认识和了解,但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坚定的信念,不被外界声音影响的强大内心,这些表现在作者对当下教育制度中不合理现象的无情抨击上,也表现在对女儿学习方面的具体教育中。举个例子,在我的周围,每天晚上,所有的家长都是要陪孩子写作业的,一方面是辅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孩子可以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得把作业写完,但尹建莉老师从来不陪孩子写作业,她要让孩子意识到写作业是她,作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不是妈妈的事情,需要自己去承担和面对。作者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在写作业或者其他事情上的自觉、独立意识,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如果一旦养成了“陪”的习惯,孩子的自主性会大大降低,变成了为父母写作业,写得会不情不愿。“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除了写作业之外,家长在其他事情上也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小大人来看待,让他自己拿主意,作者提到: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思考和选择,同样的决定,如果不是来自家长的命令,而是孩子自己的意愿,那执行力会高很多。
对于孩子是否上学前班,我本来还不是特别确定的Say No,但看过这本书,我下定决心了。“教育上早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苦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他就都没有,他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自己想尽各种办法,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常读常新的育儿书,除了讲述道理,作者还举了现在社会上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里都会遇到的实例,所以可读性很强,也很有趣。读完这本书,写完读后感,我决定以后每年都要把这本书拿出来读一遍,反思自己在带娃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育儿之路不是简单的出生、陪伴、长大这么简单,育儿,就是在育己,当我们用心得去陪伴、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