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观念的转变
新鲜食物的独特感受
在菜市场买了个西瓜,吃起来有小时候那种新鲜西瓜的感觉,这符合我对养生的理解——要吃食物的 “气”,而非 “尸体”。这种西瓜从地里摘下来到我手里时间不长,还带着食物的生命力。现在很多大货车拉来的西瓜,可能放置很久或远距离运输,即便看起来水灵,但没了 “气”。这种新鲜和灵气的感觉很难描述,就像朋友拿的中国樱桃,跟车厘子一样大,有点微酸但很甜,吃起来特别新鲜,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很有灵气,这样的水果就很好。
西瓜的特性与食用时机
我一直觉得西瓜即便来自外地,作为应季水果,也比水果店的很多水果要好。而且西瓜比较耐放,夏季摘下后不用特殊冷藏,也不太会泡药水催熟,用正常水果释放的催熟剂催熟就很健康,相对安全。不过,吃西瓜也要讲究时机,暑天吃西瓜感觉很好,但暑天来临前,早西瓜上市时吃,会觉得有点寒凉,所以应季的把握还需更细致。
应季、本地食物的优势
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吃有灵气、带着植物能量的水果。像周边葡萄园采摘后在路边散卖的葡萄,和周边产的西瓜一样,虽然品相、口味可能不如一些知名品种,比如西瓜的水分、甜度可能比不上麒麟瓜,但 “气” 很足,而且价格便宜,我买的小西瓜才花了2.4元,既支持了本地经济,又对健康养生有益,所以提倡大家吃这类食物。
饮食观念的改变
这种想法也在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以前买菜会买很多,做饭也做多,吃不完就反复炒,秉持预制菜思维,一次性采购、批量制作,然后分装放冰箱慢慢吃,以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在我觉得每次少买少做更好,这样制作成本低,花费时间少,炒一个菜很快,还能保证一直吃到新鲜的菜。前两年我完全不理解这种 “小而美” 的精致做法,那时我买了很多饭盒,想着分好每天拿一个。可那时身体很沉重,下班吃完饭就想躺,没什么活力,腰粗、背厚,经络不通畅,整个人晕晕沉沉的。现在我恢复到比较轻盈灵活的状态,才意识到以前的状态不好。身体状况会影响很多想法,现在我的思维完全不同了,身体状况决定做事的心力,养生观念决定做饭的量,这些转变很奇妙。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