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此问题出现场景如下:
甲对某作品提出批评或者质疑之后,乙用此话回应甲。
本人想说明:
乙用此话回应甲是不正确的。
问题分析:
① 甲提出质疑的逻辑:
此作品给我的体验不好,我觉得此作品有问题,而此问题自然是作者带来的。
② 乙反驳的逻辑:
你不行,就没有资格去质疑,有本事你做出一个更好的作品来。
说明:
此处假设甲乙双方都是在理性的辩论,而非故意抬杠。
所以需要说明如下几点:
⑴甲亲身体验过作品,而非故意抹黑。
⑵乙的反驳不涉及阻止言论自由,因为甲既然有批评的自由,乙自然也有用此话回击的自由。
⑶甲不能用简单的气话回击,比如:
是不是所有不会做饭的人,都不能说某人饭做得不好吃?
但依然能从以上简单的列子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是体验者,我发现我体验不好,我当然有资格质疑作品的制作者。
所以甲作为一个质疑者,他的质疑是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
第一步,我的体验不好;
第二步,体验不好是作者的作品带来的;
第三步,所以我觉得作者没有做好。
明白此逻辑,我们就能明白乙的反驳和甲的质疑不是一个频道的话题,因为乙的话语背后透露着另一个想当然的逻辑:
第一,甲认为作品不好;
第二,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但从乙看来,甲根本就没有看懂作品的优秀之处,所以他压根就什么也不会;
第四,乙很气愤,甲什么也不会,凭什么说作者的作品不好?
因此,甲是通过体验不好推导出作者没有做好作品的。
也就是说:
甲不需要看透作品的缺陷,也不需要从专业角度去判断作者为什么没有做好。
甲根本不需要掌握作者的能力,就可以通过体验发出个人的判断和质疑。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不会看温度计,但我的体验告诉我今天很冷。
而你不能反驳说:
你会看温度计吗?你凭什么这么说?
综上,我们判断一个作品的好坏,有两个方面:
① 从个人体验去判断
② 从专业角度去判断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浅显的观点:
甲乙根本不是在一个频道上,甲感觉自己的体验不好,所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质疑,他认为那是他的自由,因为作者让甲不爽了,甲凭什么不能质疑?
乙认为甲这个家伙什么都不懂,一点都不能理解作品的用心,一点都不能明白作者的艰辛,根本不是好的受众,作者的良苦用心都被甲这样的家伙给否决了,甲于心何忍啊?
再加上现在抹黑之事频发,自然会诞生很多的乙,他们本质上是为作者鸣不平,然而他们的反驳方式依然是不正确的,至少他们和甲不是在一个频道上讨论,而是指望用这些让人难以反驳的话语博得一时的快感。
让人疑惑的是,从专业角度质疑一件作品,是不是一定要自己比作者更厉害?
也许,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此处不再做过多的探讨。
我想分享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问题:
最好的笛子应该分配给谁?
A 随机分配
B 分配给最会吹笛子的人
C 分配给最不会吹笛子的人
三个答案都有道理的,事实上三个答案都有人支持。亚里士多德的答案是C,如果从最大收益来看,我们就能听到最好的音乐,但亚里士多德的理由不是从最大收益来解释此问题的,他的理由是:
笛子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完美的吹奏。
那么,作者创造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答案偏向于让受众有良好的体验。无论是愉快的、刺激的、受教育的等等。如果某作品对受众有要求,就应该做显眼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