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讲书人王丹
如果给你提个问题,要你在乖孩子和熊孩子之间选一个,做孩子的话,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我想大多数的人会选择乖孩子。毕竟谁不喜欢乖巧伶俐的孩子呢?
但是如果你读过今天这本书《不乖,哈佛导师的自我突破心理学》,你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是一本大众心理读物,作者是日本排名前三的知名心理学家,斋藤第三。
从书名,可以知道作者的态度,他不认可乖孩子,认为乖孩子是个悲剧,为什么呢?
先来看伊莉娜的故事。
伊莉娜是第一个孩子,深受父母的喜爱,但是在她五岁那一年,他的弟弟出生了,于是全家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弟弟身上,伊莉娜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她很受伤,所以他就想尽办法想要重新赢回父亲的关怀,他一开始无理取闹乱发脾气,得到的却是父亲呵斥。
后来他又开始装出病殃殃的样子,也没有奏效。
再后来他就学着给父亲帮忙,成为了一个乖巧听话惹人喜爱的孩子,这一次父亲重新对他绽放了笑脸,这就是依琳娜变成乖孩子的过程。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孩子乖了我们就表扬,不乖我们就批评,这样的情景平常到,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中国式教育的家庭里,像叶丽娜这样的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很多家长,嘴里面那个别人家的小孩,成为让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
正当这些家长为培养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而沾沾自喜,甚至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可能正在以爱的名义,把孩子推向了深渊。
长大后的伊莉娜,她把小时候讨好父亲的乖孩子模式,照搬到了婚恋关系当中,他对自己的男朋友简直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做一切服务于男朋友的事情,都不敢发脾气,不敢唱反调,完全失去自己。只会迎合,谄媚的伊莉娜,最终被男朋友轻视,甚至抛弃了。
作者认为像伊琳娜这样的乖孩子,在长大后不仅会面临婚恋问题,他们中很多人可能还会成为埋首于工作,却毫无干劲的工作奴隶。亦或者会成为一位只想留给别人好印象,害怕被人讨厌的人际关系自卑者。
一般来说,乖孩子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当他们得不到称赞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自信。所以成长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从乖孩子长成没自信的大人罢了。
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开朗又温顺的乖孩子,实际上是精神上的自杀者。
这并不是作者在耸人听闻,这是我们未知的心理真相。
当然作者也赞同,取悦他人并不一定是坏事,只不过当我们取悦他人,是为了满足实现自我的欲望,这种成长性动机,那么它就是好事。
但如果我们取悦他人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或者亲密关系,为了弥补自身的内心的不足,这种匮乏性动机。那么问题就来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否定真实的自己。
比如孩子因为不安,因为害怕被自己的父母抛弃或者忽视,而选择取悦父母,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父母爱听的,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父母中意的,当他不这么做的时候,父母就开始面露不悦。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那个毫无伪饰的、完全真实的自己,是得不到任何人喜爱的。
于是他就会慢慢学习伪装,以至于最终失去了真实的自己,成为精神上的自杀者。
当然我今天想把《不乖》这本书送给大家,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再一次陷入父母皆祸害的,被害者陷阱。
而是希望给予大家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普遍认为,我们的童年创伤是存在代际遗传效应的,这也就意味着,乖孩子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培养出下一代的乖孩子。
所以如果你就是那个曾经的乖孩子,为了你自己和未来的孩子,你要做的就是疗愈自己的创伤,从接纳真实的自己开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所谓人类的成长就是自我满足,就是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是否心平气和。
那么具体疗愈的方法呢,我建议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可爱的诅咒》那本书,因为要知道可爱的人其实就是长大的乖孩子。
那么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作者在书中结语的部分是这样写到:“比起未来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所得到的功成名就,父母照顾孩子时,脸上洋溢的满足表情,更能赋予孩子自信。”
“得到父母的笑容比得到金银珠宝,当大老板,当知名歌手,拿诺贝尔奖更能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棒的礼物——
就是告诉孩子,照顾你,让我心情愉悦;
就是告诉孩子,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就很开心;
就是告诉孩子,无论你变成什么模样,我都不会对你感到失望。
请给予孩子充足的无条件的爱,因为父母的接纳就是赋予孩子自信的过程。
最后,我想把纪伯伦的一首小诗的节选,送给所有已为人父母或终将为人父母的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能够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够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最开始我提的那个问题,你是选乖孩子还是熊孩子呢?
我想我的答案会是,孩子我希望你可以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