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打电话回家,婆婆说奶奶生病住院了,公公六十多岁一个人日夜照顾六天了。奶奶有六个儿子,其它儿子(叔叔)都说反正我公公平时就做杂工,就干脆由我公公一个人照顾奶奶得了,他们出200元一天的工资给我公公。
我婆婆生气的是公公丢开自己家里的事不管,天天在医院照顾奶奶这样不公平,而且叔叔们声称开工资给公公的说法,婆婆认为是被叔叔们看不起。
我自己出生在农村,非常能感受婆婆的心情,因为在老家,大家都是家长里短的在被人的认可中过日子,如果那天谁被那个邻居或亲戚在背后议论了,那非得闹得不可开交。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我深深知道别人对你的评价和认可的重要性,在老家被人认可是粘贴你正常人格的必需品,真的很难做到只管做自己,不在乎他人言论。
听婆婆说这些,我的内心也跟着起伏跌宕起来,仿佛真的被人欺负了。其实事情就是公公连续照顾了奶奶好几天,但我们人为会添加很多自己的个人演绎在这件事情当中。比如,会将这件事演绎成公公一个人照顾奶奶,其它叔叔开工资就是看不起公公,甚至看不起我们家等等。这是家人常常演绎的一种方式,原因在于我们的内心真的很破碎,轻轻一触便疼痛不已。其实往往伤害我们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演绎态度。
我发现我自己面对家人,很难有清晰的自我界限,会不自觉被家人的情绪所影响,跟着他们走。
在这件事上,我进步的地方在于:我清楚的看见是我们内心的伤痛投射,才将事件演绎成这个结果,这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公公作为儿子照顾自己的母亲无可厚非,不能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被欺负受伤的感觉而强制干涉公公的选择,这是对公公的越界。因此我先倾听婆婆的想法,去感受的伤痛,不去压抑和干涉她的自由表达,她的情绪也渐渐平息下来。后来我正向引导婆婆看公公照顾奶奶好的方面,建议婆婆向公公直接表达,她内心的这种被欺负被看轻的感受,表达她内心的想法,剩下的由公公自己做选择是否继续留院照顾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