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顺萍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01
有期待,就有失望
下班回到家,知道今天晚上儿子的作业任务不多,英语就剩下阅读题和写作题了,我挺开心的。
可是,我一回来他就停笔了,我着急了!
我忍住情绪,尽量平静地跟孩子说:“儿子,你今天做作业有进步哦,剩下的这两道题妈妈相信你花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加油哦!”
我心里有个憧憬,要是儿子还花半小时左右完成作业,今天晚上我就省心了。
当一个人对别人抱有期待的时候,往往结果总是失望的。
半小时过去了,儿子动动这、摸摸那,心根本没有放在作业上。
晚饭后我们一家三口去了一趟婆婆家,下午路过超市时买了一些早餐想拿过去给她,儿子也说想见见奶奶。
在婆婆家坐了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回家了,路上我答应儿子买雪糕给他吃,回到家,儿子吃完我给他买的雪糕就开开心心地写余下的两道题。
一会儿功夫,他告诉我说:“妈妈,我完成阅读题了。”
我说:“你可以读出来给我听听吗?”
于是孩子把问题、回答及答题依据都一一说了出来。
我被他认真的的态度所感动,跟孩子说:“如果你对待任何事情都可以像刚才回答的那样认真的话,你的人生一定会了不起。”
接着,我提醒孩子:“还有作文没写呢,接着完成哈。”
孩子辩解道:“老师只说完成笔试部分,又没说要写作文,一般作文都是另外布置的!”
我说:“我的理解是,作文也是笔试的一部分呀,反正你迟早要完成的,提前完成不正好为后面省出更多的时间吗?”
孩子愤愤不平地说:“你直接告诉我增加一项作文作业得了!”
我说:“好吧,你可以这么理解,我想你是可以完成的。加油!”
02
热心帮忙,却被“嫌弃”
这次作文题目画着三幅画,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展开写作。
15分钟过去了,儿子因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个英文单词不会写,分别从英汉词典和ipad上搜索都找不到。
我建议他换另外一个词语:“你很有钻研学问的精神,妈妈佩服你,可是时间还是有限的,你还可以用别的词不是吗?”
这个建议孩子接受了。
他接着写时,我又忍不住做“军师”,跟他说这里可以怎么表达,还在百度上搜了出来递给他看。
没想到,儿子孩子大声回了我一句:"I feel very angry,because this is my homework.I hope you go to that room!"(我感觉很生气,因为这是我的作业,我希望你去那个房间!)
我惊讶地发现,昨天才教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下他竟然用英语表达出来了!
我既开心又有点尴尬(我确实越界太多了,而且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我打趣地问他:“又要我回房了,还有别的选择吗?”
儿子指着反方向(阳台),去那边也可以。
我选择回房,刚好今天是自信心辅导课,我边听边冲凉。
听到雪娟老师分享的如何从心灵成长阶梯图的上三层定位,逐步引导孩子回归到具体行动方案时,我感觉太及时了!
我冲凉后,孩子已经完成英语作文了。
我迫不及待地问儿子:“儿子,你希望你长大成为什么人?”
儿子说:“我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
我说:
“非常好,很多男孩都会把爸爸成为第一个偶像。
不过,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你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爸爸,你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你想一想,这些年你坚持的兴趣或者某项工作职位是你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的呢?”
儿子:“我想成为钢琴家。”
我:“这个非常好,那么你觉得从现在开始努力成为钢琴家,你要有什么行动来支持呢?”
儿子说练琴!
我:“妈妈准备好笔和纸,帮你记下具体的行动计划。”
儿子说每天练琴4小时。
我说:“认真对待确实是要这么长时间,可是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你能力范围之内,你可以计划多少时间出来呢?”
儿子说:“那就两个小时吧。”
我:“这两个小时具体到一天时间里,你又会怎么安排呢?”
儿子说:“早上半小时,下午半小时,晚上一小时。”
03
“我就是不干!”
看儿子对第一个提问如此配合,我赶紧问第二个问题。
我:“好,第二个问题,长大你想做什么呢?”
孩子告诉我,他想成为一个打击乐手。
我就问他:“你要往这条路上走的话。你明天要坚持练多长时间打击乐呢?”
儿子告诉我每天15分钟,晚上进行练习。
我:“长大后你还想做什么样的人呢?”
儿子:“我还想当一名学生。”
我说:“看到你有如此好学,妈妈真高兴呀!学无止境!你想当一个学生,那么学生每天要做什么呢?”
孩子回答说写作业。
我:“对呀,要写作业。那你现在告诉妈妈,你一天大概花多少时间在写作业这件事上呢?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进行?”
孩子说:“大概两三个小时吧,上午一个小时,下午一个小时。有时候要写作文,可能还要多一个小时。”
我接着问:“你长大后还有别的想法吗?”
儿子说:“我想当教育局局长。”
我说:“有这么远大的抱负非常好,那你觉得教育局局长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孩子有点想不出来。
我问孩子:“教育局长要不要知识渊博啊,要怎么样才能获取这些知识呢?”
儿子说看书阅读。
我说:“太对了!那你希望花多少时间在阅读看书、积累知识上呢?”
孩子说四个小时,周末进行,周六周日可以抽四个小时出来。
聊到这里,我觉得差不多了,满腔热情地把记录表递给孩子:“那么现在我们一项一项的安排吧!把时间落实到具体的事,这样子就不会时间过去了,事情还在那里。”
这时,孩子却突然变脸了:“我就是不干!”
我一下子觉得前功尽弃,很生气的说:“你把时间管理好,才不会乱糟糟的,每天都要我操心!”
我失望透了,一直以来,只要涉及到儿子的自我管理、计划实施,我就容易进入情绪红灯。
我大声地对着孩子吼:“好了,什么计划都不定了。现在,请你把今天落下的余下的任务全部干完再出来,一个不能落!”
我把孩子没写作业的其他任务追着他完成,这个时候我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样,跟儿子较劲起来。
看见他走到客厅,我就走到房间,进出房间时,我还非常用劲地发出了关门的声音。
粗暴的我走近房间后,继续戴着耳塞听起了剩余的辅导课。
当我听完老师的答疑辅导时,感触非常深。
老师在网上找了一张心电图,她让我们思考:如果这个心电图没有波峰,也没有波谷,没有上下波动的时候,生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那就意味着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
当生命力旺盛的时候,就是波峰不断高高低低的时候,就像我们的情绪一样,有时候我们有小小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有大大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极度的开心和兴奋,有时候我们也会伤心难过。
最后,雪娟老师的那段话,解答了我的困惑,也让我重新释然: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我是一个会特别开心的笑、也会特别痛苦的哭的人。所以你们有的所有的感受,我都会有。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需要去面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挑战。
不过请你记住,生命就是这样,因为我们活着,我们就需要上下的折腾着,上下的拨动着,体验着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咸。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构成美味的全面的人生!”
是啊,生命就是不断折腾和体验的过程,我为何不允许孩子自己尝试和体验呢?
我为何执着地用一个完美的标准,去为难孩子,并期待孩子做到呢?
当我那个固定的情绪按钮,再次启动时,我又是否允许自己好好感受自己的感受呢?
我在房间里内心翻腾着,久久无法平静,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任由我的眼泪流下来。
改变自己是改变别人的唯一途径,我用看起来美好的“肯定”的话语,并不能掩饰我对孩子的怀疑,我这份不信任,只会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的挫败,以及不断被妈妈打扰的烦躁。
我突然意识到,在面对孩子作业的问题上,我经常一不小心就陷入了控制三角形中——从一开始热心的“助人者”,到热心被拒绝的“受害者”,再到儿子拒绝行动时的“控制者”。
是时候突破这个瓶颈了。
04
如实表达,与心连接
我轻轻地走到孩子跟前,对孩子说:“孩子,对不起。一直以来,妈妈对你的学习有太多太多的控制,你才会这么反感。"
我把老师分享的心电图和那一段话,念给孩子听,告诉他:“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太对了!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又何必去管控属于你的人生呢?儿子,对不起!我们和好吧,妈妈早就应该选择相信你!”
说完,我伸出右手握着孩子的手,我凝视着孩子,看见他眼眶里闪烁着泪光。
那一刻,我知道,眼前这个马上13岁的男孩,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
只是我一直放不下心底的期待和标准,总想用各种美化的包装“诱导”他按照我的标准去做,而他原本满满的尝试兴趣,也一次次被我过度的热情给扼杀了。
我知道,此刻他需要时间让自己与曾经积压许久的情绪,好好呆在一起。
我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静静地陪着他,此刻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11点了,我建议孩子洗漱完就先睡觉。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看到孩子正在抱着ipad玩游戏,我觉察到自己情绪的固定按纽蹭蹭地准备启动了。
不过,这一次我决定不再绕着弯引导,而是直接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
我说:“儿子,你知道为什么我看到你拿着ipad玩游戏的时候会生气吗?”
在游戏中的他不想搭理我。
我继续平静地说:
“我生气是因为你在玩游戏,而你该完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在QQ上催促我提交你的作业时,我会觉得因为你玩游戏,所以作业才没办法写完。
老师们追作业的时候,让我感到很烦躁,很无助,很生气,很愤怒,所以我很厌倦这样的状态。
今天,让我们一起分清三件事,好吗?
首先,作业是你的事,因为你是一名学生,对吧?老师布置作业和催作业是老师的事,对吧?
我的事,就是监督你完成作业,这么说来三件事之间并没有存在矛盾,也没必要有矛盾。
你现在想一想,你可以怎么样?去把作业这件事理起来呢?能不能从这一刻开始能完成一点算一点呢?”
听完我的话,孩子开始行动了,他把昨天做完的数学作业拿出来给我拍照,也把英语作业快速的完成了。
儿子说:“妈妈,有哪位老师催作业了?”
我说:“还有学而思网校的老师,她也向我催了一个星期的课堂巩固和上课的笔记。”
孩子又马上把课堂巩固也完成了,并且自己拍照上传。
这个时候,我拿起孩子的数学知识能力训练看了起来,发现孩子有两道画图题做错了。
我就问孩子:“儿子,你在做这些数学题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你究竟是不会做还是没审好题呢?上课时你有没有听老师讲课的?我感觉这个知识点并不难,但你没做对。”
孩子看了看说:“不存在不会的,你不用担心,有错的我现在改正就好了。”
孩子快快地完成了,修改了之后,我看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一道题感觉没写对。
我就问孩子:“这道题对了吗?”
孩子说:“对的呀,怎么了?”
我给孩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儿子提醒我题目上讲的比例是直径并不是半径,我恍然大悟:“儿子你比妈妈审题更仔细,非常好,有时候答题时,没注意一些小细节就容易掉坑里,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就可以跨过坑去。你这里面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愉快地沟通之后,我们各自忙各自的事情。
这几天,我开始从内心深处信任孩子,不在孩子并不需要的时候做过度热心的“军师”。
同时,我也按照三件事的界限,尽力平静做到提醒的责任,其他的交给孩子自己去决定、去体验。
黄志猛老师说:真爱有四个要素——无条件、有界线、充分的精神滋养、恰当的物质体现。
在面对孩子作业的问题上,这四个要素都需要关注到:
既要无条件地看见和接纳自己和孩子可能产生的情绪;
也要清晰彼此在这个过程中的界线,家长不越界,孩子才有机会自我探索体验中,发展出自我负责的能力;
还要有充分进行心灵连接,用爱滋养彼此;
最后,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些物质的奖励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之所以失去兴趣和热情,都是被我们这些过度热心的家长亲手摧毁的。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盯着我,告诉我要好好做事,我心里肯定也是充满不被信任的不爽,也会用行动的拖延来表达抗议的。
如何平衡好情绪?如何把握好支持的力度?如何真正放手,而非过度热心破坏孩子自己体验的兴趣和动力?这些答案,都还需要我一点点学习和践行。
但我有信心会走得越来越轻松,因为在生命上上下下的波峰之中,我会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觉察,去看见、去感受、去总结、去改变。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