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忙碌时总有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而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连普通的社交都让人觉得疲惫,一天6小时不到的睡眠,加上不同角色任务的堆积,整个人的状态也被迫走向了边缘,这种状态让人很痛苦却又很享受,过程是煎熬,结果是美好。
当多种事情被迫堆积在自己身上,我们除了烦躁和抱怨还能做些什么?
无比忙碌的状态往往让人变的焦略不安,很难完全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原因有二:1、认为在这样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2、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太多心思花费在上面,这一切缘由都会给我们忙碌状态增加更多负面情绪,自己也对自己所输出的东西不自信,但这是一个不断去适应的过程,当你第一天在排斥这样的状态无所适从时,你选择了坚持下去;第二天你会发现你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状态,并不断逼迫自己跟上时间的步伐;第三天你已然适应了这样的状态,开始了之前不可能的高效率工作,你可以花10分钟时间写出一份简单的策划,这在之前可能要花上1小时的时间;你可以把很复杂的东西理清,快速找到解决之道,并有条不紊的将它有效落地执行。
当你身体被掏空时,会有更多东西来填补,走过这样的状态,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变得更快,处理事情起来也能更加地高效,短期的不适以及不断逼迫自己都是忙碌时的常态,如果你选择抱怨或者逃避,最终你永远都只是一天只能做一件事的那个人,当你突破了自己,你会发现原来你还可以这样活,希望每个人都能去克服这样的状态,甚至是去接收和享受这样身体被掏空的状态,所有被掏去的东西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在我最忙的时候,接到公司任务,周二、三分别排一节培训课,课件内容要求进行更新甚至是更换。对于已经要忙飞起来的我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只能选择在加班时段里挤出一些时间用来做课件,既然打算开始了,必然不能做的太差,于是一遍两遍的进行修改,确定主线和思路,但我自身以为这次授课一定不会很成功,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调研学员的需要,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件的整改,但在整个课件修改过程中我不断优化之前课程上可以弥补的东西,打破了常规的思路,在无比忙碌的状态下,快速形成自己的授课核心,这也许在之前至少得花上三天的时间,在快节奏环境下也能刺激人的大脑思维,快速的做出反应,最终两节课的反响都非常好,每堂课结束都有学生问到我的联系方式,咨询课堂上的问题,于我而言这就是一节成功的授课,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并让学员产生思考。
忙飞了的这些日子,脑子转得更快,身体跟不上节奏却还能很好滴听使唤,飞行后落地的日子也变得快速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