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棋士史系列之海昌二妙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在范世勋9岁时,应范生之雅兴,张良臣老师率先来到青石纹枰前,与世勋对坐手谈。摆上座子后,范生问:“此局对弈是否用猜子定黑白?”良臣老师说:“世勋进步神速,实力恐怕更胜我一筹,不如今天就让我下白棋先行,若是世勋这样也能赢我,那孰高孰低,一局便见分晓了。”范生答应了,让世勋执黑后行。对局开始后,各自取中拆二,平分秋色。
既是狭路相逢,便是勇者能胜,张良臣抢先下在“黑三角”处,将黑子顶起,随后高跳一手,既守下右下角角落的巨大地盘,又觊觎着旁边薄弱的黑子,以后条件具备时,便可展开攻击。世勋则下在12处“大飞”守角,用以巩固黑棋左下角的弱子。
现代围棋中,多用“小飞”守角,而“大飞”守角却在古代经常使用。这两者各有优劣:小飞虽小,却稳定性好,不易被切断和破坏。大飞虽间隙大,给对方留有“破坏地盘”的余地,但也彰显着大气与大度,为此空间留白,意在外部更广阔的空间。
果然,张良臣二话不说,直接下在“三三”进入黑棋左下角,将世勋的地盘全部掏空,反倒变成了白棋的地盘,且不伤及旁边的白子。这一系列的“侵犯”,并没有让世勋惊慌失措,因为世勋虽然失去了地盘,却得到了外部的势力,他轻盈地处理完毕,说道:“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随后便下在“黑三角”去“拜访”左上的白子,以表相敬的礼仪。
张良臣一看,来“拜访”的黑子恰似“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只是一般的“拜访”,实际意图却是和左下方形成的势力珠联璧合,围成巨大的中腹地盘,想到这里,张良臣在第25步,一子定在了“边星”上,想以一子之力,镇压住世勋下方的势力。想法虽好,可是你既抢夺了黑棋的地盘,又照顾好自己其他的白棋,还想将黑棋的势力一齐破坏掉,那么黑棋能同意吗?答案显然不能,既是不能,那战斗便一触即发。世勋看了看局面,思索到:25这个白子,距离我的势力远,而且又在四路,本身很轻灵,想要当场攻击,可是非常不容易,那我不如先造造势,把自己的势力再加强些,然后再一猛攻,效果应该不错。于是黑26、28压迫下方白棋,张良臣不得不在27、29处理会。如此以来,黑棋包围圈建立,世勋莞尔一笑,下一步便跳在A位,将两颗白子分开,同时攻击。
张良臣开始意识到不妙,只得在“黑三角”处跳出白子,世勋随即将左上角的白子封盖住,顿时棋盘上形成“黑在外,白在内”的局面,黑棋的势力巨大,白棋则在四处抢地盘,只剩中间两个“孤单”的白子,在黑棋的势力中瑟瑟发抖,两人相比,大局的眼界对比就很鲜明了。
世勋纵览大局,其他地方还很广阔,如果现在对白二子进攻,白棋逃跑的空间很大,自己很难取得利益,一不小心也会把自己也惹出麻烦,索性就先将白二子利用一下,然后把它们晾在这,先去抢棋盘上最大的点----大场。
世勋接连抢了一系列的“大场”,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地盘,张良臣警觉到在地盘上已经落后,若再不深入敌营的话,便再也没机会翻盘了,于是张良臣连连“打入”黑棋的阵地,世勋不慌不忙第应对,结果则是张良臣再棋盘上出现三块没有任何“根据地”的孤棋,分别是“黑三角”、■和“黑圆形”,皆是两眼无存,随时都会面临死亡。在围棋的规则中,眼就相当于“禁入点”,一块棋只有围出两个眼才能活,而这三块白棋,一只眼都没有看到。
棋至最后,二人以此图终局,张良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右边的“黑圆圈”白棋做出两只眼活棋(A是一只,×是白棋地盘,必能做出一只,所以是活棋),但是想要活棋,就必须蛮冲横撞,将黑棋撞成铜墙铁壁,就让■白棋无处做眼,最终全部死亡,还留下白棋岌岌可危,张良臣中盘认输,对世勋和范生说:“三龙缠绕,进退有序,一龙得生,二龙皆亡,虽是后学小生,前途不可限量!”
范生看着棋,还在回顾着世勋连连的攻击招式,一时未反应过来,世勋便说:“先生谬赞,多蒙先生指教,才有学生今日。”说完拍拍父亲的小臂,范生回过神来,再次向良臣老师道谢,张良臣说:“就世勋现在的水平,我们已经教不了他什么了,他需要找到更高水平的老师才能指导他进步,我听说山阴县有一位围棋高手,名叫俞长侯,距离这里百余里,若不嫌远,可带世勋一同前去,看看俞老近来肯不肯收徒。”范生二人拱手回应,相谈许久才辞去。
回家的路上,范生对世勋说:“路途遥远,可愿去否?”世勋闭目思考了一番,忽然两眼一睁,毅然坚定:“去。”
不久,世勋与名将张良臣的棋局传遍乡里,世勋一战成名,果然成了乡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