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洛桑
“咯吱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在耳机里响起来时,那时江南正是梅雨季,空气是潮的,衣服晾很久也是潮的。这特别的前奏出自惘闻乐队的《酒狂》,在我心里,洛桑就是酒狂,他生长的地方长年能看见洁白的雪能听见猎猎作响的风马旗。
第一次见到洛桑是几年前的夏夜,凤凰古城忽降大雨,我捂着头在石板街上仓皇逃窜,无意中跑进了一家手鼓店。藏香的味道先撞进鼻尖,一抬眼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葛优躺在“柜台”后面,说是柜台,其实不过是一组小小的深色组合柜,整个店铺的墙面四周都是绛红色,满眼满眼都是手鼓。视线所及中有尼泊尔灯笼、唐卡、硕大的川藏线手绘地图、雕刻精致的大象脚凳、以及门上用很多个四寸手鼓编织串在一起挂满整个门框的装饰品..... 和古城里故作风格的店铺装潢完全不一样,我虽土生土长,却也爱在古城闲逛,街巷中从未发现过这样一家店,它好像凭空在雨夜里冒出来了一样。
为了掩饰进门躲雨的尴尬,再加上自己一直想买个手鼓,于是指着一款半人高带着毛皮的鼓问掌柜多少钱,他淡漠的瞥了一眼鼓又马上收回眼神,说:“三千。” 冷漠疏离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在做生意,不,他是在做生意的,只是一眼看穿了我是个穷学生,几句话打发我走罢了。
巧的是,当时听说淘宝上买东西会便宜很多,在这之前我从没用过淘宝,一百零八线县城里的小镇青年,感知世界的触角也许还是不够灵敏。于是专门下载了一个淘宝,慢慢看着界面,还真的刷到一款很喜欢的鼓,实体店也在凤凰古城,看着图片里的背景有点眼熟,就打算空闲时照着地址去找。
那段时间要得个空闲并不容易,我每天早出晚归的摆地摊“创业”,一大早上就背着半人高的登山包拎着小折叠桌往古城里赶,赶去虹桥边的江天广场进货。来进货的大都是穿着苗族服饰的苗族阿婶,一窝蜂似的往前挤,她们为了吸引游客会戴上锡制的仿银头饰,往里钻时剐蹭到我手臂只觉得生疼。
终于有一天得了闲,晃晃悠悠的坐着“慢慢游”去古城路找鼓店,慢慢游类似于观光游览车,在凤凰只走一条连接着新城和古城入口的笔直的马路,相当于本地人的公交车,成人一元小孩五毛,至今十几年了还未涨价,因为座位少又没有门,时常还能上演“车身挂人”的场景,逢学校放学的时间,一个位置还能挂两个人。下了慢慢游穿过几条石板街,眼前赫然出现一间绛红色的门面,再走近看见一个高个子男人蹲在门口用抹布擦拭鼓身,阳光穿过树叶碎成银角子撒在台阶上,门口挂着的尼泊尔宫灯在白天看起来似乎没那么惊艳了。 没想到又是这家店。“老板,我在淘宝上看见你们家店了,上面只要500多,我又不要你邮费,500卖给我吧!” 也许是雨夜初见印象并不好,还尽量装着凶一点免得他虚报价格。 “行。” 痛快利落的回了一个字。
我愣了愣,为了接话问他:
“你是哪里人?”
“你猜。”
“东北人吧?个子那么高。”
“我是西方人。”
说完露出一口灿白的牙。那一瞬间我有点恍惚,笑起来那么干净真诚的人,应该不是个坏人吧。 “再送我一根鼓带子吧,我不喜欢你配的这条。” 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我指的鼓带,说:“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我要的那根鼓带是纯手工编织的,好像还混入了羊毛,价格能买三分之一个鼓。